臉書的朋友教孩子要有主見,教她們試著說出霜淇淋的評價和理由,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分享。
前陣子看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其中也有類似的例子,看到一家機車行,讓孩子試著估算每個月的營收和怎麼改善的建議。 語言是有種魔力的,誰也很難反駁。但有時候也會變得只流於形式。在我家,孩子們在家裡打鬧嗑碰,三不五時就開始哭鬧誰讓誰不開心、受了傷,要求肇事者對受害者道歉,即便道歉了,通常受傷的那個人會說:不原諒! 怎麼開始的呢?不就是從某一次被道歉的時候,滿腔的怒火沒有被撫慰到的感覺開始嗎。接著就是互相複製對方的話語。 洪蘭有篇文章說
孩子犯錯,不能僅是好好道歉就好。確實有他的道理,如果沒有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提出具體的建議,道歉這種事一旦流於形式,既沒有安慰到受害者的心情,肇事者也會習慣口惠不實的對不起,任何一方都沒有從事件之中反省學習到生活中的教訓,自然也很難有甚麼下次不會再犯的可能性。 然而,對於這些過於頻繁的小打小鬧,說實在很難每一件事都拉出來像判官一樣審明是非曲直,告訴他們這些小行為背後代表的道理。一來孩子在情緒當下不見得有耐心聽,二來生活總有其他瑣事,實在分身乏術。(講起來,道歉、刑罰其實都是對於罪行的寬慰手段,這牽涉到的又太艱深,姑且擱置) 正是因為道歉流於形式,所以才會以不原諒作為回應。
演講會裡常強調:以口說心、真感情才是好文章。
去評價一個東西好壞並不是壞事,在生活中總是用各種定錨的方式去評斷或評價各種價值。也不是說這些評價其中沒有感情或感受,而是我們容易去複製各種負面的評價,要找出美好的部分往往反而比較費力。
那些傷害人的話很容易用在不同場合,不管有沒有感情都可輕易複製。諸如:你壞壞、不原諒、大笨蛋。讚美人的話卻很難千篇一律的說;你好漂亮、帥哥美女的話語,很多人聽習慣之後反倒讓人不覺得那是讚美,而是一種客套。(怎麼讓人不舒服的話好像沒有人會聽習慣的?) 親愛的孩子,我常提醒你們的名字包含著要你們多說好話、想好事的期望。因為惡口惡言是很簡單的,讚美別人才是困難的,做人應該要挑難的入手。隨著惡的潮流前進,把自己感受到的痛苦傳遞到他人身上很簡單,要斬斷這種連鎖關係卻很困難。講一家機車行哪裡不夠好、說一支霜淇淋的味道哪裡有缺點很容易,能看到經營者背後的努力,哪些值得學習的優點才是困難的。 當你能用稍微寬廣一點的心去看這個世界,世界反饋給你的壓力也會小一點。 願正念善行與你相伴~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