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家長/老師六句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對不起

"對不起,我誤會你了。"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消除誤解和委屈,讓孩子知道即使家長/老師也會犯錯。

2.這不是你的錯

"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

這句話能減輕孩子的自責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和支持的,不會因為某些事而被否定。

3.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我保證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這句話能給孩子安全感,表明家長/老師會改進行為,避免再次傷害孩子的心靈。

4.我愛你

"我愛你,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愛你。"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特別是在他們感到害怕或不安的時候,這是最強大的支持和安慰。

5.我為你感到驕傲

"你真棒,我為你感到驕傲。"

這句話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被看到和肯定,是家長/老師對孩子正面評價的具體表達。

6.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別怕,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這句話能讓孩子在感到孤獨或恐懼時得到安慰,傳遞出家長/老師對他們的持久陪伴和支持,即使在困難時刻,家長/老師也會一直在他們身邊。

avatar-img
4會員
8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am Ed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二元對立無所不在。好與壞、對與錯、成功與失敗,我們習慣用二元的標籤來看待世界。然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往往使我們陷入執著與侷限之中,限縮我們的心靈。 當我們放下二元對立的執著,我們開始看到生命的真相:一切如你我所是,皆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無論是喜悅還是痛苦,成功還是挫敗,都是你我生
自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基石。它不僅是每天早起和規律的生活節奏,更是一種內在的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透過自律,學會如何有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如何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清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念。自律不僅讓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也淬鍊內在力量去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自強,是自律的成果。只有不斷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填寫志願時,不少人是參考網路資訊或親友意見、同儕相約、印象...糊里糊塗就「上榜」,虛度寶貴光陰。註   建議要先以自己有意願、有興趣、有能力的為主,高中職三年透過學習、實作、參加比賽、考取證照、參加各項活動而累積自信,成為更好的自己。   高分族群若無特殊原因建議選讀前2志願(高中或高職)
制定學習計劃: 每科都要讀。 加強弱科。 進行模擬考試: 限時完成近年考題。 練習時間管理和壓力下的表現。 回顧和強化: 著重於錯誤較多的部分和難以掌握的概念。 制作重點筆記和心智圖,幫助記憶和回顧。 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 確保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7-8小時)。 適度運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二元對立無所不在。好與壞、對與錯、成功與失敗,我們習慣用二元的標籤來看待世界。然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往往使我們陷入執著與侷限之中,限縮我們的心靈。 當我們放下二元對立的執著,我們開始看到生命的真相:一切如你我所是,皆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無論是喜悅還是痛苦,成功還是挫敗,都是你我生
自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基石。它不僅是每天早起和規律的生活節奏,更是一種內在的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透過自律,學會如何有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如何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清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念。自律不僅讓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也淬鍊內在力量去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自強,是自律的成果。只有不斷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填寫志願時,不少人是參考網路資訊或親友意見、同儕相約、印象...糊里糊塗就「上榜」,虛度寶貴光陰。註   建議要先以自己有意願、有興趣、有能力的為主,高中職三年透過學習、實作、參加比賽、考取證照、參加各項活動而累積自信,成為更好的自己。   高分族群若無特殊原因建議選讀前2志願(高中或高職)
制定學習計劃: 每科都要讀。 加強弱科。 進行模擬考試: 限時完成近年考題。 練習時間管理和壓力下的表現。 回顧和強化: 著重於錯誤較多的部分和難以掌握的概念。 制作重點筆記和心智圖,幫助記憶和回顧。 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 確保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7-8小時)。 適度運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當時,如果能好好說聲對不起……」,我們的生命裡,是否也曾有這種遺憾? 暑假期間,與孩子們的相處時間增加,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衝突,也會遇到要說「對不起」的時刻。 《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是繪本、是童書,也是圖畫書、漫畫書,適合六歲以上的孩子。但其實,大人也很適合閱讀。它是一本可愛的小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示範: 『對不起。我知道「哪裡」做錯了,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我下次會「怎麼」改善。真的對不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Thumbnail
在多數的教育中,父母總是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要認真努力,不要犯錯。但是,人生漫漫長路,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錯誤,是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課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當時,如果能好好說聲對不起……」,我們的生命裡,是否也曾有這種遺憾? 暑假期間,與孩子們的相處時間增加,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衝突,也會遇到要說「對不起」的時刻。 《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是繪本、是童書,也是圖畫書、漫畫書,適合六歲以上的孩子。但其實,大人也很適合閱讀。它是一本可愛的小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示範: 『對不起。我知道「哪裡」做錯了,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我下次會「怎麼」改善。真的對不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Thumbnail
在多數的教育中,父母總是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要認真努力,不要犯錯。但是,人生漫漫長路,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錯誤,是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