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干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用好玩的方式干擾孩子遊戲,也能刺激孩子有溝通的動機
當然我們在干擾前也要做一點準備,才不會讓孩子真的生氣

█給一點預告

可以用一點聲音「一、二、三停」「換我搂」來預告孩子將要受到干擾
這樣孩子有心理準備,也有機會可以跟你說不要

█最好是帶一點趣味的干擾

比起直接拿走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利用玩偶或者其他玩具來拿玩具、用毯子或枕頭阻擋遊戲會比較溫和。

█合理的打斷方法

創造有劇情的打斷,例如玩火車軌道,可以有動物到軌道上,有人穿越平交道。
玩偶可以被其他的玩偶吃掉,被布蓋起來(藏起來)
然後看看孩子的反應,是否能夠回應這種干擾,說出「不要」、「他不想」的抱怨,或者跟著繼續玩下去「OO玩偶也不見了」,讓孩子也能產生新的玩法,以及了解你的孩子的個性傾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孩子會注意你的說話方式,所以當你延伸孩子的溝通方式,孩子就能夠學會新的技巧。 █幫孩子的動作補上故事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動作其實都沒有意義,可能只是一些反射動作或者沒有特別意義的行為。但是行為其實就是溝通的基本形式,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的動作跟聲音有意義。 如果孩子沒有意義的伸出雙手,你可以當作他有
誇張的表情跟聲音,可以讓互動更有趣,孩子更有動機 並且可以強調重要的非語言溝通方式,像是手勢、臉部表情、聲調 █稍微假裝興奮,並且讓遊戲變得好玩 有時候孩子選的活動對我們來說有點無聊,或者太過簡單,但我們為了提升孩子的動機,可以稍微表現的誇張一些,這樣孩子就更有動機跟我們一起玩。 當互動開始之後,你
模仿孩子可以讓孩子跟你互動,模仿他說話可以幫助他發展語言跟發聲。 █模仿遊戲 選擇有兩個以上的玩具,這樣比較好模仿。 他拿車子你就拿車,他拿積木疊高,你就在旁邊拿積木疊高。 如果孩子手上沒有拿玩具,單純模仿他的動作也是可以的 這樣可以讓孩子注意到你在看他,而且他的行為是有意義的 也有機會引發孩子回過
跟隨兒童引導是互動的基礎,因為由孩子自己選擇的活動,孩子參加的品質會比大人幫忙選擇來得好,而且讓孩子更能有機會自己主動引發互動。 █如果可以,請讓兒童選擇活動 特別是小小孩,讓孩子有探索的時間,孩子能夠思考要選擇哪個玩具,就多了動腦的時間與機會。 即便孩子可能很快地失去興趣,改玩下一個玩具,我們也要
孩子的發展能力有快有慢,如果你懷疑或發現孩子的發展速度較慢 以下的文章會介紹要如何互動,來讓孩子發揮應有的能力 大致上都會以遊戲和生活中穿插的方式進行,不需要特別的教具或材料 文章分成 跟隨兒童引導 模仿兒童 誇張化 示範與擴展語言 干擾 均衡輪流 誘發溝通 整理
孩子會注意你的說話方式,所以當你延伸孩子的溝通方式,孩子就能夠學會新的技巧。 █幫孩子的動作補上故事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動作其實都沒有意義,可能只是一些反射動作或者沒有特別意義的行為。但是行為其實就是溝通的基本形式,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的動作跟聲音有意義。 如果孩子沒有意義的伸出雙手,你可以當作他有
誇張的表情跟聲音,可以讓互動更有趣,孩子更有動機 並且可以強調重要的非語言溝通方式,像是手勢、臉部表情、聲調 █稍微假裝興奮,並且讓遊戲變得好玩 有時候孩子選的活動對我們來說有點無聊,或者太過簡單,但我們為了提升孩子的動機,可以稍微表現的誇張一些,這樣孩子就更有動機跟我們一起玩。 當互動開始之後,你
模仿孩子可以讓孩子跟你互動,模仿他說話可以幫助他發展語言跟發聲。 █模仿遊戲 選擇有兩個以上的玩具,這樣比較好模仿。 他拿車子你就拿車,他拿積木疊高,你就在旁邊拿積木疊高。 如果孩子手上沒有拿玩具,單純模仿他的動作也是可以的 這樣可以讓孩子注意到你在看他,而且他的行為是有意義的 也有機會引發孩子回過
跟隨兒童引導是互動的基礎,因為由孩子自己選擇的活動,孩子參加的品質會比大人幫忙選擇來得好,而且讓孩子更能有機會自己主動引發互動。 █如果可以,請讓兒童選擇活動 特別是小小孩,讓孩子有探索的時間,孩子能夠思考要選擇哪個玩具,就多了動腦的時間與機會。 即便孩子可能很快地失去興趣,改玩下一個玩具,我們也要
孩子的發展能力有快有慢,如果你懷疑或發現孩子的發展速度較慢 以下的文章會介紹要如何互動,來讓孩子發揮應有的能力 大致上都會以遊戲和生活中穿插的方式進行,不需要特別的教具或材料 文章分成 跟隨兒童引導 模仿兒童 誇張化 示範與擴展語言 干擾 均衡輪流 誘發溝通 整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孩子在遊戲或功課時經常缺乏專注力嗎?這篇文章將分享5個爸媽教養魔法棒,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包括運動、遊戲、生活中的刺激、說故事以及做功課或聽故事前的注意事項。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上這堂課學習到一些普通的玩具可以怎樣陪孩子玩,因為以前的我覺得孩子就是要操作教具,玩玩具沒有一套操作方法及操作目的比如訓練小肌肉、練習獨立、內化秩序感,但是玩具倒是可以讓孩子充滿創意,更多的表達自我。也可以讓老師充滿創意,去想如何帶孩子玩新遊戲。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當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用餐時,他們充滿好奇與活力,很難保持安靜。用嚴肅的命令無法達到效果,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保持安靜,提升親子關係。本文分享帶女兒外出用餐的經驗與方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孩子在遊戲或功課時經常缺乏專注力嗎?這篇文章將分享5個爸媽教養魔法棒,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包括運動、遊戲、生活中的刺激、說故事以及做功課或聽故事前的注意事項。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上這堂課學習到一些普通的玩具可以怎樣陪孩子玩,因為以前的我覺得孩子就是要操作教具,玩玩具沒有一套操作方法及操作目的比如訓練小肌肉、練習獨立、內化秩序感,但是玩具倒是可以讓孩子充滿創意,更多的表達自我。也可以讓老師充滿創意,去想如何帶孩子玩新遊戲。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當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用餐時,他們充滿好奇與活力,很難保持安靜。用嚴肅的命令無法達到效果,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保持安靜,提升親子關係。本文分享帶女兒外出用餐的經驗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