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邊看書,邊回顧—第二章 認識亞斯的見理系統(一)2

—有情緒但難以使用,認知系統強勢主導

書名: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林仁廷著
p.50

社交系統與見理系統情緒表達與溝通思維差異
「人類是群居動物,需要互相合作才能生存,既然要群居,就需要「社會性的交際(社交)」尋求與他人連結。為此目的,神經迴路發展出「與人連結、心智解讀及和諧共生」三種能力,社交中最重要的是「與人連結」,不單單了生存,人也需要「結伴關係」及「情感支持」,太過於孤單是會感到痛苦的。」
p.53.
1.亞斯人對情緒的認識
—我做花語諮詢十多年了,不知道對情緒的認識有沒有好一點?(2021.11.22.想到:花語諮詢自己時,是在覺察、辨認過去的情緒,不管是幾分鐘前,或是幾天,幾十年前的。我之前習慣的做法是,不管當下有沒感覺到情緒?一律不理它、不管它,通通壓抑下來,有的一直壓抑,有的有機會拿出來講。情緒的覺察應該當下就要發生,反應的。
11/27註:我諮詢自己時,只能諮詢到有覺察到的情緒,還是有當場覺察到的(不是「完全」沒覺察到),至於沒覺察到的,只能等過後覺察到時,才能諮詢啊!)
2.亞斯人情緒理解有「時間差」:延宕的情緒視何時找到線索協助解碼
—10/24地震很大(事後才知道是4級),我正在電腦前,覺得很大,拿起手機,走到門口,打開大門,站在大門外,等地震過去,一邊注意周圍的情形(打開大門是避免大門變形,打不開,出不去)。
當下,我覺得這次沒害怕、恐懼,想說我擔心意外這個情緒有好一點了。地震過後,覺得沒事,繼續做事。
1個小時後,覺得好累,有心力耗損的感覺,原來,地震時有被嚇到,只是延遲了1個小時才出現,才被我感覺到。
3.亞斯人情緒的釋放是「一直講那件事」,而非「情緒詞彙」
—我常說我的話很多,一點事情可以寫很長、講很久,原來這是亞斯人一直講細節的特性,至於我在敘述的過程中有沒有加「進情緒詞彙」,之後再注意看看。(這幾年有注意到,將文章寫短一點,尤其在臉書,或回應別人的文章時,要簡短)
4.亞斯人的情緒是「二分法」:是非、對錯、有無
—我不喜歡模糊,尤其這幾年,喜歡把話說清楚,也會將對方的意思問清楚,有人(很社交化的)說我很直接,我不認為啊!講清楚才好,不用猜來猜去,會猜錯。
幾年前,我在辦活動,會用email通知熟人,活動日期快到了,對於沒回覆的人,我會再發一次,問:「你要不要參加?」直到對方回答了,我才安心。
(後來,我加上「不管要不要參加,都請回覆」,才知道對方有收到通知)
一陣子之後,我才明白:原來不回覆就是「不要」的意思,之後就不再問了。
5.亞斯人的情緒難以自我覺察:難以內在歸因
(1)以前沒想過「情緒」這事,總覺得情緒是不好的,尤其不要表露出來讓人家知道(這想法不知道是怎麼來的?)
(2)我媽媽對於別人的喜怒哀樂都會批評,尤其嘲笑高興、快樂的人,讓我連高興也不敢表露出來。
(3)小時候,我們說「心情XX」時,我爸爸說:「小孩子沒有心情。」
(4)我只顧慮別人,第一優先想的是:如果我將情緒表達出來的話,對方會怎樣?之類的顧慮,完全沒想到自己,有情緒時只會壓抑。2010年學花精諮詢後,才開始注意,花精可以調整情緒,得先將情緒辨認出來。

亞斯人的溝通思維邏輯
6.亞斯人溝通時就事論事,不論人情、面子
—我不會不論人情、面子,在我想得到和可接受的範圍內,會顧到人家的感覺,不會一直講道理。(寫到這裏,我想到了,我認為我有顧到人情,不一定和他人的想法一樣)也一直不能決定,到底講理要講到多少的程度?無法應對時,就一走了之,逃避。
7.亞斯人溝通的「自我中心觀點」:以為我知道的就是全部
—我結婚後,做了「所有」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不要被人家講(同時壓抑自己的意願和需求,其實自己很累)。
多年後,我才明白,不管我做得再多,人家還是會講我XX沒做,原來別人的想法跟我的不同(我想到的不是「全部」),「該做」的事情是無止境的,我才停下來,開始擺爛,不過那時候關係已經有裂痕(和先生,他的家人),我的身體也出狀況了。

合情合理vs.先合理才合情
8.亞斯人情緒與認知的合作:先合理才合情
—是的,我先考慮「理」的部份。
—有位朋友,應該算很要好的,每次在一起吃飯出錢或託買東西時,都算到X元,我覺得很奇怪,何必算得那麼清楚呢?原來是規則不變。或寧願她多出,都不願意讓我(或其他人)多出幾塊錢。
p.66
「「合情合理」是循環的、變化的,情緒印象、關係深淺決定互動旳界線和行為;「合理合情」是單線的、墨守成規的,亞斯人必須將模糊的關係固定下來,才能預測與安心,才知道自己該怎麼反應。」
—我會顧到彼上的關係深淺會不一樣的互動,喔!雖然會注意,不會一成不變,但讓彼此的距離比較遠一點,這樣比較安全,所以和人的互動都不會有想要的結果,一直停留在疏離的程度上。
p.66
小結:亞斯人無情緒是刻板印象,他們如同我們也常陷入情緒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