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孔子對世道人心,看透了!(40)

    小人為什麼要文過飾非呢?
    俗語說:餓死事小,無面事大。 為什麼面子那麼重要呢?
    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我中心的,而這個自我中心,對個人而言,表現為觀點自信、行事自信。而對政權而言,就是思想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人,在一般情況之下,最怕就是面子的失落。而在道德審判時、在公義的指摘時,就最怕那自以為圓滿的人格、完美的形象、自信的制度,竟然有瑕疵、有缺陷、有過失。
    所以,當人發現自己有過失時,自然就要掩飾、就要辯護、就要諉責。甚至把自己逼向牛角尖、趕進胡同死巷,無路可退,最終就只有披著假面具做人,自欺欺人,以致習以為常,習非成是,習假當真,習惡為善。掩飾,就成為他,人生的指定動作、機械式的動作。此時此刻,對過去的真我越來越陌生,以致無法認識自己了。
    人,一開始掩飾,就失去最寶貴的誠信,就失去最值得尊重的人格。最終,傷口越來越多,整天都忙著掩飾逃避,狼狽不堪,此即孔子所說:「小人長戚戚」。
    試問這種人生有意義嗎?還有人性自覺的尊嚴嗎?還有國體的誠信嗎?(待續)
    【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子張8】
    (註)文,動詞,通紋,掩飾。粵音與國音都讀問,去聲。
    【語譯】 子夏說:「小人有過失,必定加以掩飾。」
    2021-11-28共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