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個著名的俄國科學家柳比歇夫,每天都很仔細地寫日記,長達五十六年之久。
他的日記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只記錄了一天做了什麼事,而且還記下了每件事情花了多少時間,精細到以分鐘為單位。
並且在月底或年底,還會分類加以統計他在什麼事情上共花了多少時間。也就因為他這麼徹底的紀錄並且有覺知地掌握時間的使用方式,才能在擁有充分睡眠跟正常家居休閒活動下,創造出無數的學術研究成果。
表面上記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是如何使用,似乎只是幫助我們找出偷走時間的賊,但在單純紀錄剛剛過去那一剎那我們做了什麼事這個動作,就可以讓我們有動力有決心,在下個時刻選擇比較符合我們當下目標,或者我們覺得比較重要的事。
單純的紀錄跟計劃不同,記錄沒有「價值判斷」,只是很中性且機械化地將計時器數字登錄下來,但是計畫則是明確地指揮我們這一天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但是,很奇怪的,當我們被「限制」等一下一定要做什麼事,讀什麼書時,其他不在計畫之內的事立刻就充滿了誘惑,於是我們就得克制自己,勉強自己乖乖照著計劃走,克制必須動用到我們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應該用在克服困難的學習挑戰,浪費在對抗誘惑是不太值得的。
如果我們的意志力不夠,無法如實照著原定的計畫時,難免會覺得自己沒恆心、沒毅力,是個差勁的人(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價值判斷」);這種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會打擊信心,也會降低學習的效果,相反的,單純地記錄就沒有這種後遺症。
我當然做不到柳比歇夫這種超乎常人的恆心(說也奇怪,「紀錄」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其實也不麻煩,幾乎花不了什麼時間,但是就像寫日記一樣,要成為一輩子的習慣,做到的人就不多了),但是從國中至今,我每一個階段(三、五個月左右),總會挑個一星期左右,詳細地記錄我起床到睡覺,所有做的事情花了多少時間,單位一樣是分鐘,這個習慣也已有四十多年了,而我大約是在十年前,才看到柳比歇夫的故事,看來,英雄所見略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幾千年前醫學之神希波克拉底就曾表示,是毒還是藥,差別只在數量,的確,人體不可或缺的水,一下子喝太多也會水中毒,是會致命的。  在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數量也往往是關鍵的,「量多質變」及「關鍵少數」,都說明了人數多一人少一人,在不同情境的影響是很不一樣的。  著名科普作家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這本書裡,就
 我們學科學並不是要人人都當科學家,也不是要背一大堆知識與數據,或者是拼湊一堆物理公式或化學方程式做計算題變成工程師,而是透過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習來學會科學的思辨力。  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你的專長是什麼,人人都必須要有科學思辨力,用符合科學原則的科學方法來判斷事情,這也是108課綱
我相信世界上或許有雙方一見就鍾情的傳奇,但是我常常提醒女兒,在陷入愛情前,要先觀察對她有好感的男生。反正這個時代,網路搜尋功能強大,臉書等等社群軟體盛行,花點功夫,一定能掌握對方的交友情況,興趣喜好或思想言行表現。如果萬一找不到任何資料了,那就更值得懷疑,也許就直接把他列拒絕往來戶。  所有研究顯示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
當朋友勸戒時,我們常常會口出豪語:「我又不是被嚇大的!」其實這只是給自己壯膽罷了,因為我們真的是被嚇大的。不只是個人,也不只小時候,一直到現今人類的社會有多少的政治制度與社會安全措施,都是來自於我們的恐懼?   小孩子特別喜歡講鬼故事,很害怕卻又喜歡講喜歡聽,因為人對於未知的事物會感到好奇卻也會不
雖然有空的時候,會盡量到實體書店買新出版的書(若要購買超過二個月以上的書,實體書店恐怕已下架,買不到,只好從網路書店買),但是這次惠慶的父親寫的「茶金歲月」是剛出版的新書,卻直接上網訂,因為一次要買20本,書店一定沒進這麼多本。  但是即便上網訂,也是等了好多天,因為首刷根本沒上市就賣完了,而且書
幾千年前醫學之神希波克拉底就曾表示,是毒還是藥,差別只在數量,的確,人體不可或缺的水,一下子喝太多也會水中毒,是會致命的。  在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數量也往往是關鍵的,「量多質變」及「關鍵少數」,都說明了人數多一人少一人,在不同情境的影響是很不一樣的。  著名科普作家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這本書裡,就
 我們學科學並不是要人人都當科學家,也不是要背一大堆知識與數據,或者是拼湊一堆物理公式或化學方程式做計算題變成工程師,而是透過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習來學會科學的思辨力。  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你的專長是什麼,人人都必須要有科學思辨力,用符合科學原則的科學方法來判斷事情,這也是108課綱
我相信世界上或許有雙方一見就鍾情的傳奇,但是我常常提醒女兒,在陷入愛情前,要先觀察對她有好感的男生。反正這個時代,網路搜尋功能強大,臉書等等社群軟體盛行,花點功夫,一定能掌握對方的交友情況,興趣喜好或思想言行表現。如果萬一找不到任何資料了,那就更值得懷疑,也許就直接把他列拒絕往來戶。  所有研究顯示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
當朋友勸戒時,我們常常會口出豪語:「我又不是被嚇大的!」其實這只是給自己壯膽罷了,因為我們真的是被嚇大的。不只是個人,也不只小時候,一直到現今人類的社會有多少的政治制度與社會安全措施,都是來自於我們的恐懼?   小孩子特別喜歡講鬼故事,很害怕卻又喜歡講喜歡聽,因為人對於未知的事物會感到好奇卻也會不
雖然有空的時候,會盡量到實體書店買新出版的書(若要購買超過二個月以上的書,實體書店恐怕已下架,買不到,只好從網路書店買),但是這次惠慶的父親寫的「茶金歲月」是剛出版的新書,卻直接上網訂,因為一次要買20本,書店一定沒進這麼多本。  但是即便上網訂,也是等了好多天,因為首刷根本沒上市就賣完了,而且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 不是在記錄,就是在記錄的路上 —從不停止記錄的男人: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啟發 ❏ 將時間可視化、量化 ❏ 讓記錄過程變得像玩遊戲 ❏ 學習柳比歇夫對時間的執著 ❏ 不要被 AI 時代的工具多樣性迷惑 ❏ 避免自我苛責,轉化中斷記錄的失敗感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那時我每天十點開筆,午餐時間小休一下,寫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就停筆。一週寫七天,如果遇到當天要演講或外出,我會提早起來寫,可能寫個五到八百字才出門。我一天寫一千多字,絕不超過兩千,即使寫到下午有時真的寫得很順手,字數到了我依然會停止。我會跑到沙發上躺一下,把還沒寫的東西在腦中過一遍,然後就出門去運動。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老天爺公平的給予每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人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但有人卻無法好好把握時間,因此,該如何善用時間?這是值得耗費一生來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講述了他如何用完成哲學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其方法包括定下每天的目標並專注於完成、利用完成哲學來減壓等。文章的主題內容非常豐富,可以在生活、學習、減壓以及自我實踐方面提供豐富的資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
Thumbnail
1.自己必須正確掌握花了多少時間在哪些地方,和誰在一起,做了什麼,並思考著希望之後在哪些地方花更多的時間;時間管理的核心應該在於「正確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時間在何處,並依照自己需要訂出個人規則」。 2.若想擁有成功的人生,就須洞悉時間的價值,因為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就是重視時間價值並加以管理,邁向成功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 不是在記錄,就是在記錄的路上 —從不停止記錄的男人: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啟發 ❏ 將時間可視化、量化 ❏ 讓記錄過程變得像玩遊戲 ❏ 學習柳比歇夫對時間的執著 ❏ 不要被 AI 時代的工具多樣性迷惑 ❏ 避免自我苛責,轉化中斷記錄的失敗感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那時我每天十點開筆,午餐時間小休一下,寫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就停筆。一週寫七天,如果遇到當天要演講或外出,我會提早起來寫,可能寫個五到八百字才出門。我一天寫一千多字,絕不超過兩千,即使寫到下午有時真的寫得很順手,字數到了我依然會停止。我會跑到沙發上躺一下,把還沒寫的東西在腦中過一遍,然後就出門去運動。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老天爺公平的給予每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人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但有人卻無法好好把握時間,因此,該如何善用時間?這是值得耗費一生來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講述了他如何用完成哲學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其方法包括定下每天的目標並專注於完成、利用完成哲學來減壓等。文章的主題內容非常豐富,可以在生活、學習、減壓以及自我實踐方面提供豐富的資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
Thumbnail
1.自己必須正確掌握花了多少時間在哪些地方,和誰在一起,做了什麼,並思考著希望之後在哪些地方花更多的時間;時間管理的核心應該在於「正確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時間在何處,並依照自己需要訂出個人規則」。 2.若想擁有成功的人生,就須洞悉時間的價值,因為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就是重視時間價值並加以管理,邁向成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