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311 IP--結業式的主題是「少女的IP學習歷程」,而「IP」是甚麼意思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P

2019.07.01我參加了一個安置機構的課業輔導結業式,結業式的主題是「少女的IP學習歷程」,而「IP」是甚麼意思呢?
在所有人的眼中,這是一群12-18歲的叛逆少女,因為違反法律而被強制安置在機構當中。當我第一次見到這些少女時,確實對於她們的高度社會化與直接有些招架不住,看著部分少女手上的刺青更是讓我感到不捨,我心裡想著的是:「是甚麼樣的家庭與環境讓少女必須被強迫長大,是甚麼樣的痛苦與經歷讓少女選擇在身上留下印記;說著不符合年齡的話語、做著不符合年齡的事情,而她們究竟在違反法律之前還有多少選擇呢?」
2018年我有幾次與這些少女一起上團體的機會,透過團體的活動慢慢了解少女們的背景與對未來的憧憬與想像,有一次我仿效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一項活動,請少女們列出她們最在乎的五個人,之後從最不重要的人一個一個刪除,很快的就聽到少女們無法取捨的哀嚎,越到最後越多人哀嚎,也聽到了不少人覺得我太殘忍了,為何要她們做這麼痛苦的事情呢?這個過程中我看到每個少女都皺著眉頭不停的思考著究竟要刪掉誰,要留下誰。少女們的反應與行為就是12-18歲的年紀該有的表現。我放眼望去,看見的不再是一個個身上長滿尖刺的刺蝟少女,不再是偽裝不屑一顧的眼神,不再是漫不經心的態度。我看到的是一群卸下武裝且受傷的折翼少女,充滿無助與無奈,顯露出脆弱的一面,因為少女們正在面對自己最真實且殘忍的生命,此刻的少女已經無法再繼續偽裝堅強了。
更多感人的故事在<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訂購網址:https://reurl.cc/DZxA1e
  1. 幫忙點【愛心】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不吝點愛心,也就是按讚,這會讓我覺得開心。❤️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2. 幫忙點【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3. 【贊助】、【追蹤】與【訂閱】是給我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寫作。(手機版在文章最下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5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72會員
193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文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72% 72%的巧克力代表甚麼意義呢? 72%的巧克力代表甚麼意義呢? 最近我收到一封信,一個安置機構孩子寫給我的信,原因是因為她收到了我送給她我的新書,而我送書給她的原因則是因為她回答了一個讓我覺得很滿意的答案。
終於 「副執行長,一年了,我到了今天『終於』相信你說的話了!」這是二年(2012)前,當第三次與修女見面時,修女手中拿著院童的學校成績,見到我的第一句話。
如果你是房屋仲介,你會想要怎麼賣房子? 2018年的上半年,我到一個安置機構去帶12-18歲的一群少女做職業探索的團體,在過程中有一段插曲讓我印象深刻,也更讓我堅定釐清認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這個插曲的引爆點就是「如果你是房屋仲介,你會想要怎麼賣房子?」這句話開始的。
夢想 課業輔導有層次,過去現在與未來; 理解脈絡最優先,優勢劣勢看明白; 徬徨少年多嘴郎,目瞪口呆一句擺; 發展夢想靠長處,目標確立不懈怠;
意願 究竟是因為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落後?還是因為成績落後所以沒有學習意願? 在安置機構中最常聽到描述孩子的課業學習狀況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才會落後。可是在從事弱勢學童的補救教學11年當中,我不斷地發現與印證學習意願並不是成績落後的原因,而是成績落後的結果。
家人 無家可歸我是誰?無人在乎最可怕; 小孩長大仍是兒,追蹤關心才像家。  我的指導教授跟我說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對我衝擊很大,也深深地影響我的想法與思維,同時更讓我對安置機構小孩的服務有另一種層次的認知與想法。
72% 72%的巧克力代表甚麼意義呢? 72%的巧克力代表甚麼意義呢? 最近我收到一封信,一個安置機構孩子寫給我的信,原因是因為她收到了我送給她我的新書,而我送書給她的原因則是因為她回答了一個讓我覺得很滿意的答案。
終於 「副執行長,一年了,我到了今天『終於』相信你說的話了!」這是二年(2012)前,當第三次與修女見面時,修女手中拿著院童的學校成績,見到我的第一句話。
如果你是房屋仲介,你會想要怎麼賣房子? 2018年的上半年,我到一個安置機構去帶12-18歲的一群少女做職業探索的團體,在過程中有一段插曲讓我印象深刻,也更讓我堅定釐清認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這個插曲的引爆點就是「如果你是房屋仲介,你會想要怎麼賣房子?」這句話開始的。
夢想 課業輔導有層次,過去現在與未來; 理解脈絡最優先,優勢劣勢看明白; 徬徨少年多嘴郎,目瞪口呆一句擺; 發展夢想靠長處,目標確立不懈怠;
意願 究竟是因為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落後?還是因為成績落後所以沒有學習意願? 在安置機構中最常聽到描述孩子的課業學習狀況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才會落後。可是在從事弱勢學童的補救教學11年當中,我不斷地發現與印證學習意願並不是成績落後的原因,而是成績落後的結果。
家人 無家可歸我是誰?無人在乎最可怕; 小孩長大仍是兒,追蹤關心才像家。  我的指導教授跟我說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對我衝擊很大,也深深地影響我的想法與思維,同時更讓我對安置機構小孩的服務有另一種層次的認知與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老是聽說留下的人需要面對 如今這句話老話 也應用在小姪女們畢業後的托嬰中心 依蘿一家人在忙完小姪女的畢業禮物後 準備好把小姪女送去上幼幼班了 一邊很擔心,小姪女大哭不想上課 (依蘿自己就是很討厭上學的人,當初大哭很久才去上課) 一邊擔心小姪女太過於冷靜,被老師忽視(會吵的小孩才有糖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我所認識的女孩們,從15歲成長到了40歲,有的人家境優渥,接受良好教育,然而到了適婚年齡,家中卻跟他說,女孩子家還是要找個好對象,與科學園區的主管結婚,開始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夜深人靜時,突然想起一輩子汲汲營營唸書即進入好公司,最終仍像農業社會時代一樣,等待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則是柴米油鹽。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契機 到我的故事,我的傳奇,也差不多高中篇也接近尾聲了, 高中畢業代表著確定要離開這個地方, 在我們那個年代通常大學都要離家越遠越好, 也有的人選擇就近讀混學歷就好, 有的甚至去了軍校,其中咪咪決定要加入國軍的行列,被我偷偷地笑, 我這邊不是歧視女生,有些女生還蠻厲害的, 甚至比我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以老師與學生的成長故事刻畫不同世代的煩惱與壓力。閱讀過程中能漸漸體會,有些抉擇後的失望與放棄是不是因為年輕,只是單純的人生常態。這是本讀起來很快,卻能在閱讀後的未來細細回味每一個過去的書。
我在大學時加入家扶中心義工和臺北市崇善童軍團,從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後因家庭與工作壓力,暫別童軍生活。作為一名普通上班族,面對繁重工作,我學會了高效管理與團隊合作。寫作則成為我表達自我的方式,幫助我釐清思緒。2023年,我帶著孩子重返童軍,這象徵著我的回歸與成長。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老是聽說留下的人需要面對 如今這句話老話 也應用在小姪女們畢業後的托嬰中心 依蘿一家人在忙完小姪女的畢業禮物後 準備好把小姪女送去上幼幼班了 一邊很擔心,小姪女大哭不想上課 (依蘿自己就是很討厭上學的人,當初大哭很久才去上課) 一邊擔心小姪女太過於冷靜,被老師忽視(會吵的小孩才有糖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我所認識的女孩們,從15歲成長到了40歲,有的人家境優渥,接受良好教育,然而到了適婚年齡,家中卻跟他說,女孩子家還是要找個好對象,與科學園區的主管結婚,開始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夜深人靜時,突然想起一輩子汲汲營營唸書即進入好公司,最終仍像農業社會時代一樣,等待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則是柴米油鹽。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契機 到我的故事,我的傳奇,也差不多高中篇也接近尾聲了, 高中畢業代表著確定要離開這個地方, 在我們那個年代通常大學都要離家越遠越好, 也有的人選擇就近讀混學歷就好, 有的甚至去了軍校,其中咪咪決定要加入國軍的行列,被我偷偷地笑, 我這邊不是歧視女生,有些女生還蠻厲害的, 甚至比我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以老師與學生的成長故事刻畫不同世代的煩惱與壓力。閱讀過程中能漸漸體會,有些抉擇後的失望與放棄是不是因為年輕,只是單純的人生常態。這是本讀起來很快,卻能在閱讀後的未來細細回味每一個過去的書。
我在大學時加入家扶中心義工和臺北市崇善童軍團,從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後因家庭與工作壓力,暫別童軍生活。作為一名普通上班族,面對繁重工作,我學會了高效管理與團隊合作。寫作則成為我表達自我的方式,幫助我釐清思緒。2023年,我帶著孩子重返童軍,這象徵著我的回歸與成長。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