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兒倖存並長大後的其中一種人生模樣:三位解離性身份疾患(DID)訪談影片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兒童虐待而起的思考

今年上半年,我受三月虐童案的刺激,病況又進入變化比較劇烈的時期,讓我對自身的身心靈狀態又冒出很多困惑。為了搞清楚自己到底又怎麼了,也為了維持住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我除了原本的定期治療以外,也在空閒時間開始去查國外的解離症資訊及病歷紀錄。

然後發現,其實自己對於解離症也仍有許多錯誤的刻板印象,於是這幾個月我花更多時間在閱讀及學習上(寫文的時間拿去閱讀了,所以比較少發文)。現在我也仍在消化新知識中,還沒完全地融會貫通,不過在接觸及思考正確的疾病知識的過程中,我有種自己以前一直困住自己的一些執著、想法或觀念,慢慢地鬆開了的感覺,我想這應該是件好跡象。


而最近又爆發幼兒園性侵案,讓我忍不住地聯想到《鏡子裡的陌生人:解離症一種隱藏的流行病》這本書,或許正因為虐待者不分國界到處都有,所以受虐者自然也不分國界到處都有嗎?

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好的資訊及壞的資訊都傳播得更加快速,虐待手法也跟詐騙手法一樣越來越多,讓受虐者的數量也越來越高,而讓各國都陸續開始出現因受虐創傷而引起的解離症病例嗎?

雖然都只是些猜想而已,但再次看到虐童的時事新聞也還是會心情沉重阿。


幾位DID前輩的人生經歷

不過我發現這次自身的身心狀態起伏相較三月那次來說平穩很多,或許是因為這段時間看了不少解離性身份疾患(英文縮寫DID,方便起見以下只寫DID)案例的關係吧。我從DID前輩們的分享中,更加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

透過DID前輩們的人生經驗,我同時擴展了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感覺自己在治療的道路上也比較清晰了,讓我的承受力提高了一點,所以想來分享這幾位DID的訪談影片。




分享內容聲明

!!注意,本篇文以下內容及其分享的訪談影片內容,將會提及幾位兒童虐待倖存者的小時候受虐經歷,有機率引發觀看者身心不適,請自行斟酌觀看!!




不擅長英聽的人,可以在youtube影片右下方開啟中文字幕加減搭配觀看。

從影片右下方點擊字幕icon開啟字幕後,點擊打開設定icon字幕預設是”英文(自動產生)“,點選字幕設定選擇自動翻擇”中文(繁體)“。

raw-image

如果選了“中文(繁體)”後,中文字幕沒顯示或是字幕顯示的時間或內容有誤,不排斥的話可以換選“中文(簡體)”,有時簡體字幕會比繁體字幕更正常地顯示

raw-image



Truddi Chase

1935年6月13日 – 2010年3月10日,享壽74歲

Truddi Chase (圖右)與她的女兒

Truddi Chase (圖右)與她的女兒

1990年5月《The Oprah Winfrey Show》訪談 Truddi Chase:

此影片有地區限制,可免費安裝 Opera 瀏覽器使用內建的 VPN 轉到美洲地區去觀看

如不想使用VPN,這有另一部由美國精神科醫師 Dr. Aly Wood 在2022年邊觀看該節目 Truddi Chase 訪談片段的反應邊以近年的醫學觀點去進行講解的影片:

Truddi Chase 簡易生平介紹:

2歲 父母分居跟隨母親搬到繼父家居住,開始持續受到繼父暴力虐待及性侵害

16歲 離家出走改名換姓以防被家人追蹤

45歲 診斷出DID開始接受催眠治療,此時已結婚有女兒約12歲

55歲 上《The Oprah Winfrey Show》接受訪談



Kim Noble

1960年 – 現在,今年64歲

Kim Noble (圖左)與她的女兒

Kim Noble (圖左)與她的女兒

2010年《The Oprah Winfrey Show》回顧 1990 年 Truddi Chase 的節目訪談片段,接著訪談 Kim Noble、Kim Noble 的女兒及 Truddi Chase 的女兒,以及在 1990-2010 這20年間觀看 Truddi Chase 訪談的人們被訪談內容所觸動而改變的人生,其中包括同樣是兒虐倖存者的 Erin Merryn 因而站出來推動加強防止兒童性虐待的教育課程法案,讓美國多個洲通過「Erin's Law」:


美國精神科醫師 Dr. Aly Wood 在2022年邊觀看該節目 Kim Noble 訪談片段的反應邊以近年的醫學觀點去進行講解的影片:

Kim Noble 簡易生平介紹:

?歲 受到多名成人虐待

14歲 開始出入醫院有不同的精神疾病診斷

35歲 診斷出DID

44歲 接受藝術治療開始繪圖,之後幾年陸續參予畫展,成為畫家

50歲 上《The Oprah Winfrey Show》接受訪談,女兒13歲



Cameron West

1955年 – 現在,今年69歲

Cameron West (圖左)與他妻子 Rikki 及兒子

Cameron West (圖左)與他妻子 Rikki 及兒子

之前寫過這位DID前輩的詳細介紹:

壓力抒發及DID前輩 : Cameron West 康麥倫.魏斯特

這篇我就只貼在台灣能夠看的到的,2014年 Oprah Winfrey Network 的 Where Are They Now 企劃訪談 Cameron West 及其妻子 Rikki 近況的影片:

Cameron West 簡易生平介紹:

?歲 受到祖母及母親性侵害

38歲 診斷出DID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此時已結婚有兒子約6歲,經營自己的公司

43歲 完成博士論文,成為正式的心理學博士

44歲 上《The Oprah Winfrey Show》接受訪談

59歲 接受 Oprah Winfrey Network 節目組 Where Are They Now 訪談



交流而成的網子

從一位位DID前輩們的分享中,我領悟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會產生出來的力量非常強大,船能載舟亦能覆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既能毀掉一個人的心智,也能重塑一個人的心智。當人們開始交流,便會開始拉出一條條關係線,越多人交流互相交織的關係線越多,便會漸漸行成一張巨大的網子。

社會中充滿著形形色色的人群們,自然讓環境中會同時存在著,一張保護網及一張捕捉網,哪一邊的人交流越多哪一邊網子的覆蓋範圍就越大越緊密。


而我佩服DID前輩們的一點,便在於他們都曾長期處在,虐待者以各種方式讓他們與他人斷聯的環境之下,而無法輕易地將發生的事情說出口,但他們終究是面對了這一點,將自己的故事傳達了出來,讓更多類似經歷的人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來喚起更多人的勇氣不再封閉自己或自我毀滅,重新嘗試與他人交流,讓受虐者們也開始編織出一張既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重要人們的保護網。


解離保護後的未來

我開始體會到,解離真的是一種具有保護功能的生存機制,越深入了解,越不覺得解離是件恐怖或嚴重的事情,我很慶幸自己透過解離的保護活到了現在,能夠繼續體驗世界上的美好。

透過解離經歷,我更加了解到交流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內部世界身份跟身份之間的交流,還是在外部世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慢慢學會建立出自己的保護網,雖然挺有挑戰性,但也能深刻體會到自己正在成長著,連同孩子們一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堁日常的沙龍
32會員
51內容數
在得知自己解離症狀及未知創傷後,決定把例行的心理諮商及自我剖析視為日常生活必須事項,並為了好轉開始留下相關記錄、筆記。經過幾個月的考慮,打算將零碎的紀錄整理成文章發表出來。希望透過能慢慢集成的文章,能讓親友有個管道了解情況,及回覆些不容易用口語表達的事物。
安堁日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8
2024年發生的事情點多,而讓創傷經歷記憶的恢復方面有了超大幅度的進展,難免的也讓自身的解離症狀變更嚴重了。好在在此之前有透過做一些新的嘗試,學習了新的應對方式,抓到了新的平衡,好讓生活及工作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2025年我想我會更集中在創造出更堅固更舒適的新的安全感空間吧~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發生的事情點多,而讓創傷經歷記憶的恢復方面有了超大幅度的進展,難免的也讓自身的解離症狀變更嚴重了。好在在此之前有透過做一些新的嘗試,學習了新的應對方式,抓到了新的平衡,好讓生活及工作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2025年我想我會更集中在創造出更堅固更舒適的新的安全感空間吧~
Thumbnail
2024/10/30
到目前,我做了兩次一對一的藝術治療了,一次60分鐘,有貼貼紙和畫畫圖過。 跟我原本想像的有點不太一樣,不過我也有發現自己在進行藝術治療時,自己的狀態也跟平時和諮商時不太一樣。雖然不知道是好是壞,但至少“有所不同”就比“如同以往”來的有更多可能,就繼續嘗試及觀察吧。
Thumbnail
2024/10/30
到目前,我做了兩次一對一的藝術治療了,一次60分鐘,有貼貼紙和畫畫圖過。 跟我原本想像的有點不太一樣,不過我也有發現自己在進行藝術治療時,自己的狀態也跟平時和諮商時不太一樣。雖然不知道是好是壞,但至少“有所不同”就比“如同以往”來的有更多可能,就繼續嘗試及觀察吧。
Thumbnail
2024/09/22
紀錄自己第一次去做心理衡鑑的前因後果及心得感想。
Thumbnail
2024/09/22
紀錄自己第一次去做心理衡鑑的前因後果及心得感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Thumbnail
在今日,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以專業的觀點面對精神病人的行為問題以進行照顧,辨識危機並且及實作出適當的處理,以及在照顧環境上如何保護患者的安全與營造安全與舒適的空間,期待在今日課程過後,各位學員能夠在面對照顧精神病人時,有專業知識作為後盾,發揮所長,協助案家減輕照顧負擔,妥善的這一段照顧的漫漫長路。
Thumbnail
在今日,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以專業的觀點面對精神病人的行為問題以進行照顧,辨識危機並且及實作出適當的處理,以及在照顧環境上如何保護患者的安全與營造安全與舒適的空間,期待在今日課程過後,各位學員能夠在面對照顧精神病人時,有專業知識作為後盾,發揮所長,協助案家減輕照顧負擔,妥善的這一段照顧的漫漫長路。
Thumbnail
當我知道是身心障礙時,覺得確實很痛苦、很自卑、很有負面情緒,也和無法面對自己情緒,我記憶不好時,利用圖像和詢問專業人員,有背地偷哭、有時自己想做事情、有時會冷靜判斷分析問題原因明瞭、發現不到勁時,會詢問和求助。        我把復原稱作回憶,我回憶小時候,就是從幼稚園,沒辦法與人接觸,園長看到
Thumbnail
當我知道是身心障礙時,覺得確實很痛苦、很自卑、很有負面情緒,也和無法面對自己情緒,我記憶不好時,利用圖像和詢問專業人員,有背地偷哭、有時自己想做事情、有時會冷靜判斷分析問題原因明瞭、發現不到勁時,會詢問和求助。        我把復原稱作回憶,我回憶小時候,就是從幼稚園,沒辦法與人接觸,園長看到
Thumbnail
自閉症孩子爸爸分享心路歷程,提到自閉症的病因、症狀及困難,以及父母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及早療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自閉症孩子爸爸分享心路歷程,提到自閉症的病因、症狀及困難,以及父母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及早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ADHD患者常常會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他們在面對這些困難時的情況。這些人常常在學習和記憶方面有困難,也因此在學校和社交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作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瞭解這些人的特質和潛能,不要讓他們在社會中被忽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ADHD患者常常會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他們在面對這些困難時的情況。這些人常常在學習和記憶方面有困難,也因此在學校和社交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作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瞭解這些人的特質和潛能,不要讓他們在社會中被忽略。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生而為人,難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憾,有些缺憾是天生帶來的,但是這些並不影響我們身為人的情感,反而因此使我們的情感色彩更為鮮艷。 小兒麻痺、腦萎縮、漸凍人等等先天帶來的病症,或許從基因學上可以找到一些規律,而在宗教學來說,他們統稱為「因果病」,猶如冤親債主一樣不可避免、無法逃避,只能勇敢的面對這些困
Thumbnail
生而為人,難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憾,有些缺憾是天生帶來的,但是這些並不影響我們身為人的情感,反而因此使我們的情感色彩更為鮮艷。 小兒麻痺、腦萎縮、漸凍人等等先天帶來的病症,或許從基因學上可以找到一些規律,而在宗教學來說,他們統稱為「因果病」,猶如冤親債主一樣不可避免、無法逃避,只能勇敢的面對這些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