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子不語:怪、力、亂、神。

    前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其重心就一句話: 珍惜眼前人啊!
    在商周時代,普遍比較迷信於不可知的鬼神,而把人生的抉擇,把政事的取決,完完全全依附於鬼神。這麼一來,人就無法啟發本身的德性自由;具體來說,就任由權貴擺布支配。
    自孔子起,就把這些只有宗教的威權,逐步趨向於人的道德自主性,人只要肯真切地面對人生,肯提升道德精神,肯實踐仁德,肯爭取公義,肯為良心負責,這樣才能體會天意,才能與神靈同在,而當下心安,當下自證自足。這樣,才有人格的尊嚴,才有人格的自主。
    故此,孔子從來都不講:怪、力、亂、神。【述而20】 因為那些怪異、魔力、悖亂、邪神,不但妖言惑眾,令人迷失自我,無法獨立思考;而更重要的,人無法啟發仁心,無法激發良知,無法爭取公義,而抹殺人格平等,蔑視人格尊嚴;而就只有任由擺布,世代為奴,愚昧一生。
    由此觀之,孔子是要讓弟子們爭取獨立自主的人格,而這道德人格,又是人人平等的、人人本有的。
    2021-12-16共勉 明天講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