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前車之鑑:一次性工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之前協助某學習機構轉型線上時,聽到公司的產品及RD 閒聊,表示她們過往的產品開發很不順利,上線後的生存週期、通常不超過二個月就無疾而終,讓她們始終沉淪在無限循環的催生產品,卻又沒有一個適合的殺手應用,因為這情形導致產品跟RD 每日無精打采的。
我問道"妳們的產品,從概念、架構、系統分析、到開發與測試,過程中有與營運單位保持溝通反饋嗎?"產品回說"一直都有","那上線之後呢?"我續問,"上線後的成效結果,妳們也有跟進嗎?"產品睜著眼沒說話,RD 回說"跟進驗收,這不應該是營運的事嗎?"
"這就是問題了",我繼續說明,
"妳們經手的產品及應用,都是妳們仔細照顧孕育出來的小孩"
"就算是小孩,也要教好養好才會越來越茁壯"
"作為產品父母的妳們,如果都把小孩交給別人之後就不聞不問,別人不在乎的話誰在乎?"
一次性工具
接著產品與RD 們開始去瞭解,才逐漸知道站在營運的角度來說,向公司或老闆做成效匯報多半是數字呈現,產品應用在營收數字上通常不太容易看出重點,尤其是新的產品還沒經過資源投注或版更優化前,自然使用下帶來的效益曲線很難有爆炸性突出。
後來再次跟產品與RD們碰面,她們有點半激動的說終於知道為什麼每次產品二個月常常就消失,因為她們忽略跟進關注,營運單位在面對數字壓力下只好一次次地絞盡腦汁要求新產品推出,在這個循環下不斷只有產品開發、而沒有人關心產品生命週期…
我給了她們建議,在數位市場上速度快很重要,但是單單只為了求快、卻沒有回頭思考產品對於市場與使用者的適用性,累積下來就是越來越多的一次性工具,接著便是讓人在看似充實、資訊量超級大的數位漩渦中打轉而已,一直專注在簡化,是比不斷的複雜更需要底氣,也可能更容易經得起市場考驗。
avatar-img
11會員
39內容數
從思維出發,一邊看世界、一邊思考企業的數位化,以及在數位化的過程中,怎麼把轉型這件事進行得順暢與服貼 :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摩小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負責企業內推廣數位轉型的創新部門,老闆對各部門佈達該單位是未來公司轉型的領頭羊腳色,審批了高於其他部門的預算,然後,常常就沒有然後了...
從"目標與需求"來看,常常遇到的是:先有需求、再設定目標? 或是先訂下目標、接著再養成需求?
中心化倉庫模式易於管理,也容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達成成本控制的目標,但如果運輸目的地越來越多元,或是運輸距離越來越長時,相對於轉運與調度配送的時間也會堆疊越長。
問一下家裡的長輩們,問問她們生活需要數位化嗎? 我相信得到的回應會一樣很多元,其中不乏”啥米是數位化?”、”可以用就好啊”、”聽嘸啦”
全球運輸物流成本,在市場供需大幅變動,較過往增加許多;空運因各國防疫限制供給受限、需求轉為海運,快速湧入的海運貨量,導致貨櫃供給調整平衡、成本也增長...那麼陸運呢?
多數工作者認為公司主管使用監控軟體控制在家情形,或是透過大大小小會議直接間接監視、確保所有人都在崗位上等等手段,才是扼殺產值的主要來源之一。
負責企業內推廣數位轉型的創新部門,老闆對各部門佈達該單位是未來公司轉型的領頭羊腳色,審批了高於其他部門的預算,然後,常常就沒有然後了...
從"目標與需求"來看,常常遇到的是:先有需求、再設定目標? 或是先訂下目標、接著再養成需求?
中心化倉庫模式易於管理,也容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達成成本控制的目標,但如果運輸目的地越來越多元,或是運輸距離越來越長時,相對於轉運與調度配送的時間也會堆疊越長。
問一下家裡的長輩們,問問她們生活需要數位化嗎? 我相信得到的回應會一樣很多元,其中不乏”啥米是數位化?”、”可以用就好啊”、”聽嘸啦”
全球運輸物流成本,在市場供需大幅變動,較過往增加許多;空運因各國防疫限制供給受限、需求轉為海運,快速湧入的海運貨量,導致貨櫃供給調整平衡、成本也增長...那麼陸運呢?
多數工作者認為公司主管使用監控軟體控制在家情形,或是透過大大小小會議直接間接監視、確保所有人都在崗位上等等手段,才是扼殺產值的主要來源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最近公司的品牌主力產品因為需求飽和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營收慢慢下降,管理階層有感再不做點事,產品就完蛋了! 產品銷量下滑,老闆就檢討產品,從什麼角度檢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降成本。 第一要務,先砍高階創新機種。 第二階段,檢視生產工廠,從inhouse轉外包廠。 第三步驟,產品不附加任何
Thumbnail
每位作者,都必須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一篇文章就是一件產品: 產品先看包裝,文章先讀標題;產品要外觀無暇,文章要摘要大綱;產品功能要運作正常、文章上下連貫引發聯想。好產品會推薦親友、好文章會轉發朋友。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1.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開發 一開始不必追求完美的產品,應先打造最小可行的產品上市 制定合理的初始生產量,考慮成本、現金流和效期等因素 善用閒置資源,降低固定成本 2.持續收集用戶回饋並快速調整 透過展會、市集、線上問卷等管道收集用戶回饋 重視並快速回應用戶回饋
在快速變遷的商業世界中,了解產品生命週期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產品從誕生、成長、成熟到衰退的每個階段,都涉及複雜的市場策略和商業決策。本文將深入探討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揭示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延長產品壽命,並在文章最後引入分鏡表的概念,討論其在產品策劃階段的應用與重要性。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產品氾濫年代,產品品質、功能都大同小異,客人的轉換成本幾乎為零。 如果,你仍停留在講解產品,接下來你可能會淹沒在時代洪流中。 顧問式銷售就是超業心法,你可以想像,你就是客人的「購物顧問」我們不直接談產品,我們更關心客人習慣、困擾、喜好等,透過分析、組織、說服力完成無痛成交。 成交的過程中,客人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最近公司的品牌主力產品因為需求飽和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營收慢慢下降,管理階層有感再不做點事,產品就完蛋了! 產品銷量下滑,老闆就檢討產品,從什麼角度檢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降成本。 第一要務,先砍高階創新機種。 第二階段,檢視生產工廠,從inhouse轉外包廠。 第三步驟,產品不附加任何
Thumbnail
每位作者,都必須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一篇文章就是一件產品: 產品先看包裝,文章先讀標題;產品要外觀無暇,文章要摘要大綱;產品功能要運作正常、文章上下連貫引發聯想。好產品會推薦親友、好文章會轉發朋友。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1.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開發 一開始不必追求完美的產品,應先打造最小可行的產品上市 制定合理的初始生產量,考慮成本、現金流和效期等因素 善用閒置資源,降低固定成本 2.持續收集用戶回饋並快速調整 透過展會、市集、線上問卷等管道收集用戶回饋 重視並快速回應用戶回饋
在快速變遷的商業世界中,了解產品生命週期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產品從誕生、成長、成熟到衰退的每個階段,都涉及複雜的市場策略和商業決策。本文將深入探討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揭示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延長產品壽命,並在文章最後引入分鏡表的概念,討論其在產品策劃階段的應用與重要性。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產品氾濫年代,產品品質、功能都大同小異,客人的轉換成本幾乎為零。 如果,你仍停留在講解產品,接下來你可能會淹沒在時代洪流中。 顧問式銷售就是超業心法,你可以想像,你就是客人的「購物顧問」我們不直接談產品,我們更關心客人習慣、困擾、喜好等,透過分析、組織、說服力完成無痛成交。 成交的過程中,客人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