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數位轉型前車之鑑:一次性工具

之前協助某學習機構轉型線上時,聽到公司的產品及RD 閒聊,表示她們過往的產品開發很不順利,上線後的生存週期、通常不超過二個月就無疾而終,讓她們始終沉淪在無限循環的催生產品,卻又沒有一個適合的殺手應用,因為這情形導致產品跟RD 每日無精打采的。
我問道"妳們的產品,從概念、架構、系統分析、到開發與測試,過程中有與營運單位保持溝通反饋嗎?"產品回說"一直都有","那上線之後呢?"我續問,"上線後的成效結果,妳們也有跟進嗎?"產品睜著眼沒說話,RD 回說"跟進驗收,這不應該是營運的事嗎?"
"這就是問題了",我繼續說明,
"妳們經手的產品及應用,都是妳們仔細照顧孕育出來的小孩"
"就算是小孩,也要教好養好才會越來越茁壯"
"作為產品父母的妳們,如果都把小孩交給別人之後就不聞不問,別人不在乎的話誰在乎?"
一次性工具
一次性工具
接著產品與RD 們開始去瞭解,才逐漸知道站在營運的角度來說,向公司或老闆做成效匯報多半是數字呈現,產品應用在營收數字上通常不太容易看出重點,尤其是新的產品還沒經過資源投注或版更優化前,自然使用下帶來的效益曲線很難有爆炸性突出。
後來再次跟產品與RD們碰面,她們有點半激動的說終於知道為什麼每次產品二個月常常就消失,因為她們忽略跟進關注,營運單位在面對數字壓力下只好一次次地絞盡腦汁要求新產品推出,在這個循環下不斷只有產品開發、而沒有人關心產品生命週期…
我給了她們建議,在數位市場上速度快很重要,但是單單只為了求快、卻沒有回頭思考產品對於市場與使用者的適用性,累積下來就是越來越多的一次性工具,接著便是讓人在看似充實、資訊量超級大的數位漩渦中打轉而已,一直專注在簡化,是比不斷的複雜更需要底氣,也可能更容易經得起市場考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