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購物怎麼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先說結論,人在很焦慮的時候,購物能不能舒緩焦慮,我覺得可以。
但是效果短暫,而且還有邊際效應(做越多次效果越弱)。
10月初家裡的老貓診斷出腎衰,整個人都陷入恐慌,每天都在研究能做什麼買什麼,醫生只要說什麼有幫助都二話不說直接買不手軟。

購物不只是需要,更是種逃避

無論是傷心痛苦難過憤怒沮喪焦慮,逃避都不可恥,而且有效。
購物時尋找心儀品項的過程,帶來類似追捕的樂趣;收到包裹又有種收到禮物的愉悅感。這些都能讓你暫時把情緒拋在腦後。
可惜,逃避是速效救心丸,只能讓你暫時從深淵抽離。

暫時喘息ok,小心別買太多

人的意志力有限,在情緒爆發的時候還要控制自己不買東西,比平常困難數倍。而且一味壓制反而容易造成身心更不平衡,情緒問題跟減肥很像,很想吃的時候還是吃吧,管好偶爾放縱的飲食出口,比壓抑自己什麼都不吃,在心理上的感受會輕鬆得多。

列購買清單也會快樂

把所有想買的都列在一張表上,購物的樂趣有時候從想買的時候產生了,想像要買什麼,買了會如何,有時候就已經足夠快樂,不一定非要買下來。
全部列出來,也可以清楚看到「想要」和「必要」的區別。

先從必要的下手

這裡的必需品並不是衛生紙、調味料之類的生活消耗品,而是你手邊一定會用到的東西,或是生財工具。比如我的工作固定會有遠端通話的需求,為了溝通順暢,我把原本破舊的幾百塊小音箱換新。家裡既不會增加新東西,也能滿足購物慾。
還沒壞的舊品可以轉贈朋友,或是二手拍賣給有需要的人。今年光賣家裡的舊物+二手書就賣了超過30000,年末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很感嘆原來家裡堆積的東西這麼多。
2021年有大半我都被焦慮綁架,但很慶幸一直堅持慢慢斷捨離,無論是實體物品還是心理狀態,捨棄旁枝末節,留出空間,這樣真正的挑戰來臨時,才有辦法應對。
希望2022能夠更從容。
avatar-img
4會員
13內容數
中年少女的生活記錄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妮絲的第二人生 的其他內容
家事該怎麼減少?第一重要的當然還是物品的減少,除非僱人來打掃。 反反覆覆看了幾遍,一直覺得這本是斷捨離進階實戰手冊。家事,籠統來說是家裡的大小事,但其實就是讓環境和生活維持在軌道上要做的事,而這些事情的複雜程度又和物品的數量有關。所以又回到源頭,減少物品總數才能有效少做家事。
留白的重要性,不只在於減少雜物、空間開闊,心理上的餘裕會讓你的生活更有彈性、更加舒適,擺脫窮忙。 第一次體會到空間帶來的力量,是在整理客廳之後。
我們買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想買的嗎? 減少消費之後,銀行帳戶裡的數字增加了,也忍不住問自己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們對金錢的認識太少,對錢的觀感太容易受到影響。 想想這個有趣的例子。如果你要買一個好吃的生乳捲禮盒送人,店裡的人卻跟你說,5分鐘車程外的另一家店在打折,能省200塊。你會去嗎? 如果你今天要買
自從18年11月開始一個月不買衣服實驗,意外發現沒那麼困難,然後就一直到現在。(中間只買了雙樂福,不算衣服。)在這期間,我把衣物類的購物app都刪掉,把FB/ig上跟這些有關的帳號也取消訂閱,當然email裡的廣告信也做了一次清理。 這幾個月慢慢實作下來,說實在感覺滿清爽的,家裡雜物變少了,找不到
本日進度:就讓過去留在過去吧。 這幾天進入可怕的回憶戰場,把10–25歲狠狠回顧了一把,不得不佩服自己,真是什麼垃圾(?)都留下來了。 有人說這是捨不得的青春,有人說這種症頭代表沒辦法活在現在跟未來,嗯,大概都有那麼一點。幸好年歲沒有虛長,即使翻以前寫的東西還是那麼羞恥,看從前的照片還是會感嘆膠原
我家有兩個不用想就知道的巨大黑洞,一個是衣櫃,一個是書櫃。這兩個地方很直接總結了一個人的外表跟內心世界。 我的衣櫃旁邊常年擺著一個裝不滿的回收袋,其實是早就曉得這個龐然大物快喘不過氣來了,該整理了,但老是用總總原因像是太忙、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來塘塞自己。 一旦開始收拾,第一個碰到的問題
家事該怎麼減少?第一重要的當然還是物品的減少,除非僱人來打掃。 反反覆覆看了幾遍,一直覺得這本是斷捨離進階實戰手冊。家事,籠統來說是家裡的大小事,但其實就是讓環境和生活維持在軌道上要做的事,而這些事情的複雜程度又和物品的數量有關。所以又回到源頭,減少物品總數才能有效少做家事。
留白的重要性,不只在於減少雜物、空間開闊,心理上的餘裕會讓你的生活更有彈性、更加舒適,擺脫窮忙。 第一次體會到空間帶來的力量,是在整理客廳之後。
我們買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想買的嗎? 減少消費之後,銀行帳戶裡的數字增加了,也忍不住問自己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們對金錢的認識太少,對錢的觀感太容易受到影響。 想想這個有趣的例子。如果你要買一個好吃的生乳捲禮盒送人,店裡的人卻跟你說,5分鐘車程外的另一家店在打折,能省200塊。你會去嗎? 如果你今天要買
自從18年11月開始一個月不買衣服實驗,意外發現沒那麼困難,然後就一直到現在。(中間只買了雙樂福,不算衣服。)在這期間,我把衣物類的購物app都刪掉,把FB/ig上跟這些有關的帳號也取消訂閱,當然email裡的廣告信也做了一次清理。 這幾個月慢慢實作下來,說實在感覺滿清爽的,家裡雜物變少了,找不到
本日進度:就讓過去留在過去吧。 這幾天進入可怕的回憶戰場,把10–25歲狠狠回顧了一把,不得不佩服自己,真是什麼垃圾(?)都留下來了。 有人說這是捨不得的青春,有人說這種症頭代表沒辦法活在現在跟未來,嗯,大概都有那麼一點。幸好年歲沒有虛長,即使翻以前寫的東西還是那麼羞恥,看從前的照片還是會感嘆膠原
我家有兩個不用想就知道的巨大黑洞,一個是衣櫃,一個是書櫃。這兩個地方很直接總結了一個人的外表跟內心世界。 我的衣櫃旁邊常年擺著一個裝不滿的回收袋,其實是早就曉得這個龐然大物快喘不過氣來了,該整理了,但老是用總總原因像是太忙、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來塘塞自己。 一旦開始收拾,第一個碰到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作者分享在工作壓力爆煲時,她是強逼性有點病態地買東西來減壓,每個週末總要買點東西心裏才能平靜下來。作者覺得這個方法能夠幫助她舒緩壓力,但卻有發展成瘋狂購物或擦爆信用卡來買東西的危機,慶幸這並沒有發生。她強調有壓力就要找方法去紓壓,並邀請讀者們分享他們的做法。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被各種訊息轟炸,從社交訊息、工作通知到家庭聯絡,每一條未讀訊息的紅點似乎都在催促我們即時回應。 然而,這樣的生活模式會讓我們陷入焦慮與疲憊之中。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簡單但深刻的改變方法:練習延遲回覆,幫助你釋放時間,提升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Thumbnail
對於寵物是否有喝到足夠的水,應該是各大飼主的必修課了。對貓來說更為重要,由於貓的天性比起找水源喝水,可能更喜歡獵食時直接在食物中攝取水分,而導致不少的貓奴擔心主子喝水不足造成身體的健康問題,想方設法讓貓咪可以喝多一點水,甚至對貓有沒有喝到足夠的水產生一點焦慮。
Thumbnail
#小倉鼠#社畜逃脫筆記#PODCASTS#說書#清空練習#三采#筆子#價值觀#金錢觀#自我價值#斷捨離#極簡主義#小確幸#剁手族#零售療法#認同需求#銅板經濟#快時尚#無力感#購物習慣#金錢羞恥 #匱乏心理 #金錢焦慮#知行不一 #價值觀 #金錢觀#購物習慣 #心理自由 #自我價值 #書
Thumbnail
焦慮管理可以透過「認知重建」和「負向設想」這兩種方法來減輕心理負擔。認知重建幫助我們改變對事件的信念,從而調整情緒反應;負向設想則透過設想最壞的結果,增強我們對現實的接受度。這兩種方法各有其獨特的作用,都為緩解焦慮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Thumbnail
你是個愛「亂買」的人嗎?你想學些方法,好幫助自己養成理性購物的習慣嗎? 話說過去的我就是很容易衝動購物。只要聽到身邊的同事朋友或者電視網路上談論到新奇好康的東西,我都是「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導致家裡的東西超級多,荷包也總是清瘦。 不過,就在幾年前,在準備搬家的過程中(從亞洲搬到美國),我逐漸養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今社會,過多的選擇和資訊常常讓人們感到焦慮和壓力。這篇文章解釋了焦慮的根源以及如何應對焦慮情緒。作者提出了以正向思考和減法生活等方式來放鬆生活、降低壓力。
Thumbnail
呱呱,我是Raven 今天(3/1)是請假的第二天,無聊的我跑去健身房運動了一下 空閒之餘,和教練分享最近讀書遇到了瓶頸,這次模擬考的成績不盡理想,因此總是感到十分焦慮,這時教練對我說了一句話:「如果會焦慮,可能是代表你準備不夠」,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心中,原本在苦惱的我,似乎找到了一條路。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作者分享在工作壓力爆煲時,她是強逼性有點病態地買東西來減壓,每個週末總要買點東西心裏才能平靜下來。作者覺得這個方法能夠幫助她舒緩壓力,但卻有發展成瘋狂購物或擦爆信用卡來買東西的危機,慶幸這並沒有發生。她強調有壓力就要找方法去紓壓,並邀請讀者們分享他們的做法。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被各種訊息轟炸,從社交訊息、工作通知到家庭聯絡,每一條未讀訊息的紅點似乎都在催促我們即時回應。 然而,這樣的生活模式會讓我們陷入焦慮與疲憊之中。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簡單但深刻的改變方法:練習延遲回覆,幫助你釋放時間,提升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Thumbnail
對於寵物是否有喝到足夠的水,應該是各大飼主的必修課了。對貓來說更為重要,由於貓的天性比起找水源喝水,可能更喜歡獵食時直接在食物中攝取水分,而導致不少的貓奴擔心主子喝水不足造成身體的健康問題,想方設法讓貓咪可以喝多一點水,甚至對貓有沒有喝到足夠的水產生一點焦慮。
Thumbnail
#小倉鼠#社畜逃脫筆記#PODCASTS#說書#清空練習#三采#筆子#價值觀#金錢觀#自我價值#斷捨離#極簡主義#小確幸#剁手族#零售療法#認同需求#銅板經濟#快時尚#無力感#購物習慣#金錢羞恥 #匱乏心理 #金錢焦慮#知行不一 #價值觀 #金錢觀#購物習慣 #心理自由 #自我價值 #書
Thumbnail
焦慮管理可以透過「認知重建」和「負向設想」這兩種方法來減輕心理負擔。認知重建幫助我們改變對事件的信念,從而調整情緒反應;負向設想則透過設想最壞的結果,增強我們對現實的接受度。這兩種方法各有其獨特的作用,都為緩解焦慮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Thumbnail
你是個愛「亂買」的人嗎?你想學些方法,好幫助自己養成理性購物的習慣嗎? 話說過去的我就是很容易衝動購物。只要聽到身邊的同事朋友或者電視網路上談論到新奇好康的東西,我都是「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導致家裡的東西超級多,荷包也總是清瘦。 不過,就在幾年前,在準備搬家的過程中(從亞洲搬到美國),我逐漸養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今社會,過多的選擇和資訊常常讓人們感到焦慮和壓力。這篇文章解釋了焦慮的根源以及如何應對焦慮情緒。作者提出了以正向思考和減法生活等方式來放鬆生活、降低壓力。
Thumbnail
呱呱,我是Raven 今天(3/1)是請假的第二天,無聊的我跑去健身房運動了一下 空閒之餘,和教練分享最近讀書遇到了瓶頸,這次模擬考的成績不盡理想,因此總是感到十分焦慮,這時教練對我說了一句話:「如果會焦慮,可能是代表你準備不夠」,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心中,原本在苦惱的我,似乎找到了一條路。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