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原文書有多浮誇 II|生活隨筆 Ep.36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再次讀完舊文,來改善一些有爭議的內容
原文連結如上,本文為同作第 2 集,誰先、誰後不影響原文書相關結論建設。
有段時間真的滿不喜歡用原文書;讀數學系的時候,因為上課老師大多會講述的內容,基本上除了專有名詞,一般還是用不到英文。
這種表達方式和某些電視戲劇內容有點像:你知道這東西是非常 knowledge 的,一個 continuous 的 function 的想法跟在講時間悖論很像,斷點 or 點狀的 discussion 都構不成連續 ... 。
真的很跳 tone,好好講我們的 language no good
後來想想這大概就是大學學識的環境,因為中文很多時候不能準確表達每一個英文字的意思;但當然英文也是如此,會使用何種語言就代表我們對什麼樣的文化比較有認同感。
如果這些東西是環境的使然,而你並不是這麼的適合,除了你不會是孤單一人,只是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已,用不著委屈
...

本週隨筆摘錄

大環境 ... 恐怕大家也都是這麼覺得的吧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原文?選對自己味的就好了
  • 起頭?其實就是盡量不要把一件事變很難
以前舊文是覺得如果大一還用不慣原文書,換一本並沒有比較差;現在是覺得,如果我們的選擇其中只是為了符合某些主流價值觀,而貶抑自己原本就有的 (語言優勢或) 其他可能,是很可惜的。

原文?

雙關一下,分別會說明英文之於我們的關係,以及舊文一些想更正的地方。
不管是名字叫英文,還是很會講英文,應該都不等於財富自由
經過大學四年,英文能力著實沒進步過,甚至大一就遇到解題困難。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期中考,我拿著 49 分的考卷想說:這是什麼情形?然後翻翻寫錯的地方,第一時間不特別覺得自己到底錯了什麼;看看後面的手寫題,寫緣由的也被撇掉。
滿腦子只覺得什麼跟什麼,有些惱怒
拿著考卷問同學問題的時候,我都覺得「他們講的有理」和我想的一樣阿,就不知道為什麼到我的時候又變成另一回事,只會覺得思路完全沒錯,和在課本上讀過的字句是一樣的,但就是寫錯,百思不得其解。
這是促使我在大二個經、總經都撿回原文書的最大理由。

1

選擇英文版本的原文書,在於用字、解讀的更加精確
這種感覺不管是今天教授的習慣,或是約定俗成,在快速連結學識上是有一定程度幫助,不特別指這就是一種具有優越感的習慣;其次是成大經濟,多數必修課考卷也以英文敘述為主,是為了不讓出題有爭議。
比起先前應用中文本確有理解上的落差來說,原文書也有它另一面的效率性
不過前提是已經經過一整年的出題和閱讀習慣,所以銜接才變得比較順,也是就學習環境而言,為求更加進步做的選擇;事實上選擇「英文」做為學習方法,在四年期間並沒有讓我「單科英文成績」進步,另有原因。
因為不甚明白「不懂英文」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實質影響。
就是回歸「為什麼」的題目,我找不到促使我現階段就要學好英文的理由,因為我並不清楚接下來會面對什麼工作,也不知道用不用的上,是看起來比較厲害沒錯,但不是很想拿我的時間賭博
依然的,也不好說,或許接下來要延畢的這二年就會出現契機了。
註:再不到一年時間 (2023) 就要畢業的我,確定放棄語言管道作為職涯加分途徑。

2

最起碼台灣人的習慣,還是中文為主的吧。
不禁納悶,也許人多少都會崇洋媚外,或者洋墨水的程度真的比較好,讓我們在學術上不得不去把別人的成就墊在腳下,好看的更遠;這想法當然無關對錯。
純粹好奇,我們看了這麼多別人的東西,但不多看自家人出版的書目嗎
市售上真的有不少不錯的作品,也許大家領域不同,可是卻可以在許多學術外照顧不到生活的地方,注入點活水,偶爾翻閱一下,可能一本的時間也用不到整學期來讀。
也是感到可惜網路文章太多,不好鑑別什麼東西是人有限的注意力能獲取的。
不然同樣的語言文字,要吸收的速度絕對不比讀原文書慢;以及,時間有限的情形下,主動擴充自己的選擇這件事,不是把時間都投入到一項東西裡,而是要讓某些想法「有機會」在腦袋裡開花,種下新資訊和新信念就是重要的
不管何時開始累積還來的及,都是機會。

起頭?

你的頭腦有千萬種理由讓你的開始變得異常困難,有時候只是需要緩緩而已。
選書等於在選一個方式或目的
如果問我說:大學期間要怎麼確定自己用的書目語言?
我大概有 60% 的時間覺得很會讀原文書這件事挺裝逼的,如同開頭所說,說好聽是一種我們進入未知領域必備的東西,但會反向得出的結論是:台灣在學術方面的成就還是比較弱,所以難有自己的成書
這並不是特別去調侃別人的努力和成就,而是自己人在選書上的態度可見一二。
能用不同語言讀懂別人的方式就是比較厲害,小可以小到同儕之間的競爭比較,大就是大到越好的學校,就需要「襯的上」這些名號;換言之會很明確的認為:
想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做為門檻,當然的依自己習性而定
因為很多時候讀中文書,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差,是無論自己這麼想,或者社會觀感試圖加諸於自己;這種會貶抑學習熱度的思維,長遠來說會讓自信心不足,甚至是對生活失去動力,也是自我把這些觀念內化造成的。
所以對需要動用到中文書學習而有遲疑的人,並沒有比別人差的說法存在
以前做教授訪談的時候,幾乎全數老師對於英文學習態度都是點到為止;第一個理由不外乎:學習英文是學術上學習的本分;第二個理由在於成績的篩選,是當初就給大家設下的低標,當你進的來系所就是已經獲得認可。
學習英文就不是首要展現給教授看的一項指標,是自己和自己的約定
以及,有很多學習方式課堂給不了,也不必以此限制自己;就好比有的人會告訴你大學有更多門路和活動可以參與,不管是人際相處、共事經驗、眼界拓展等,與「只是讀書」之間算是相輔相成。
這些類比極為相似,我們前者有可能對一個專業領域不夠熟稔,加上選錯方式就放棄前進;後頭也有可能因為膽怯人際關係的劇變,放棄從新環境裡挖掘自己的機會。
同一種思考,外在於選書,內在於生活

書讀四年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還是要解釋這個題目:讀原文書是很浮誇的事嗎?
「做什麼」一向不是我去決斷一件事的重點,而是不明白其中的階級感是從何而來,有些人的優越感就來自社會聲音的堆疊,也來自大環境對一件事的品評,無形之中、歲月的累積摻入人看待這件事的「態度」,這種排外感就會讓我過敏
單就事件本身其實沒什麼好討論,就算想要論對、錯,一般人也很難觸犯道德,無從約束起。
可是我們卻可以追溯根源,誰起頭的
讀原文書這個舉動本身並不浮誇,浮誇的是人們加諸於這件事的那些階級感味道的指標。
怎麼學習、怎麼學好,其實就是相信自己,會做好就好。
avatar-img
20會員
304內容數
致力於做內容的專題,專注書寫人際觀察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以前聽過一個講法很有趣:你覺得自己 (的身體) 健康嗎?我記得在課堂上小愣了一下,很直覺的想說「當然是健康的」;後來老師說:不過,誰身上沒有一點毛病,只是你沒有倒下而已。
說起來,生活有沒有致富的規則?有,以塔羅的角度來說,就是運動、冥想、閱讀。但整體而言,這些都是一種「加法」,事實上不要被無用的「減法」拖下去,就已經超越 50% 的人了。
我今天可以在工作期間對學生很認真。但這個前提是,我下班後是不太能有社交活動的。
這個取捨的過程並不是在褒貶其他人的人生選擇,而是如果我們的目標、生活的目標是為了保證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薪水,早早的被定價肯定不是最優的那個選項。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我們花了 20 年的時間只是付點錢,給別人鑑定一下腦袋,反而生活、情緒的樣貌會是如何,就只能靠自己擠點時間,奇蹟般的在成年一切都會明瞭。
以前聽過一個講法很有趣:你覺得自己 (的身體) 健康嗎?我記得在課堂上小愣了一下,很直覺的想說「當然是健康的」;後來老師說:不過,誰身上沒有一點毛病,只是你沒有倒下而已。
說起來,生活有沒有致富的規則?有,以塔羅的角度來說,就是運動、冥想、閱讀。但整體而言,這些都是一種「加法」,事實上不要被無用的「減法」拖下去,就已經超越 50% 的人了。
我今天可以在工作期間對學生很認真。但這個前提是,我下班後是不太能有社交活動的。
這個取捨的過程並不是在褒貶其他人的人生選擇,而是如果我們的目標、生活的目標是為了保證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薪水,早早的被定價肯定不是最優的那個選項。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我們花了 20 年的時間只是付點錢,給別人鑑定一下腦袋,反而生活、情緒的樣貌會是如何,就只能靠自己擠點時間,奇蹟般的在成年一切都會明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幾年的英文學習與教學經驗,我發現許多人對於學英文常有「完美主義」與「控制欲」,想要一切準備好再開始,但是一旦沒有如預期進行,便很快就放棄...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選擇困難是資訊洪流時代的必然,關鍵字搜尋後跳出一堆文章,到底那個可信?那篇合適?沒有標準答案且因人而異。英文學習沒有捷徑,只能踏實行之,既要有字彙量又要懂文法,尤其是還得用英文寫出文章時。學習過程不會都是快樂的,難免有壓力,但學習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充實的。我試著分享自身的英文學習歷程、方法與工具書,以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在這幾年的英文學習與教學經驗,我發現許多人對於學英文常有「完美主義」與「控制欲」,想要一切準備好再開始,但是一旦沒有如預期進行,便很快就放棄...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選擇困難是資訊洪流時代的必然,關鍵字搜尋後跳出一堆文章,到底那個可信?那篇合適?沒有標準答案且因人而異。英文學習沒有捷徑,只能踏實行之,既要有字彙量又要懂文法,尤其是還得用英文寫出文章時。學習過程不會都是快樂的,難免有壓力,但學習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充實的。我試著分享自身的英文學習歷程、方法與工具書,以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