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調整成什麼樣的節奏以達到平衡?
根據 Dr. Ellen Frank 發展的人際與社會節律治療(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IPSRT),認為節律治療有兩個主要因子,自然(晝夜)因子與社會因子(人際關係、社會需求、任務)。隨著時代變化,自然因子對人們生理時鐘的影響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社會因子逐漸成為新的生理時鐘調節因子。因此,社會因子缺乏會導致生理節律的失調而引發身體敏感的個體出現情緒症狀。筆者在臨床上也是著重於這二個因子,會從一個相對較容易掌控管裡的因子著手,透過標準化工具,社會節奏指標,記錄一系列日常活動的時間,如睡眠、用餐、運動、社交情形......等。
因自然界(如星體運轉週期)的節奏原本就深植於人類的生物系統裡,建議讓身體節奏調整成接近大自然的節奏。除了日常活動保持固定節奏外,如睡眠、吃飯或運動時間,還需要特定具調節性的節奏,如音樂、瑜珈、舞蹈、編織、烹飪、散步等等,這些活動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社交活動,以滿足人際關係或社會需求。
調節
可以分為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與共同調節(co-regulation)。
自我調節
如自我擁抱,將雙臂交叉同時搖擺身體模仿胎兒在子宮裡的感覺或被父母懷抱著的感覺,並跟隨緩慢的呼吸節奏。可以參考之前寫的數篇文章《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呼吸"清除體內的創傷能量》、《創傷的自我擁抱 Part 1》、《創傷的自我擁抱 Part 2》。
筆者想在這裡介紹其他透過特定工具協助自我調節的方式,建議部分工具仍需經培訓過的專業人員指導、訓練下使用。 1. 重力毯
利用重量刺激「深層觸壓感」(Deep Pressure Stimulation),可有效舒緩壓力、焦慮及放鬆僵硬肌肉,減少抽筋情況。對於自閉症類群或高敏感等族群,「深層觸壓治療」(deep pressure therapy)是一種很常見的治療方法,可協助安撫情緒。
Smovey 是一種有用的工具,以一種包容、安全的方式動員身體。透過聲音、移動與節奏來和諧身體能量,幫助自主神經與身體(系統)的連結 — Dr. Levine
3. Bellicons 彈跳床
在身體經驗創傷療法裡,Bellicons並非用來彈跳床使用。Bellicons 非常適合調節與擺動,以接地(grounding)方式,通過腿部將活力與能量帶進骨盆,並協助身體上下半身連結。Dr. Levine 亦用它來幫助胎兒在子宮內的創傷。(影片參考 Trauma healing with the bellicon Mini Trampoline)
共同調節也讓我們在其中學習社會參與,這是腹側迷走神經很重要的觸發元素。我們可以學習到無條件接納、同情地對待身體或情緒的痛苦經驗、覺察身體感受。希望透過治療情境學習、感受到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在治療情境外,當遭遇困難,也能幫助自己感到安全與連結感。我們要如何進行共同調節?以下摘自 Dr. Arielle Schwartz 針對創傷壓力症候群與複雜性創傷所提出共同調節的方法,供讀者們參考。
共同調節的步驟:
注意自身身體與感官感受(Notice your own body and sensations)
注意到身體怎麼了? 連結情緒容易抑或困難? 感到心跳很快,還是感到頭暈、疲倦? 感到放鬆抑或焦慮? 治療者的經驗如何連結案主的神經系統狀態? 你如何知道你是安全的? 您是否需要調整姿勢、移動身體、改變呼吸方式,以連結社會參與的神經系統?
觀察對方神經系統的活動(Observe the client’s nervous system arousal)
觀察對方的自主神經相關線索。如看起來焦躁不安、煩躁還是有困難靜靜坐著? 或異常靜止、昏昏欲睡? 姿勢是否僵硬?直立還是癱倒狀態? 語速的快慢? 眼神接觸?呼吸的快慢與起伏?
提出自己的覺察並讓對方知道(Offer your awareness)
自己主動提出或邀請案主分享所觀察到的情緒、感覺變化。探索案主的自我意識和你的觀察是否相同。將注意力放在觀察這些變化與當下討論的內容是否有關?
反映且接受(Reflect and accept)
回應、理解且接受案主的感覺與情緒,對其不加以批評。如任何情緒都是有意義的,情緒的背後可能還隱藏著其他情緒,跟著並鼓勵案主去探索。除了語言外,亦可透過語調、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訊息,回應案主經歷的事件。
探索關係裡的相互調節(Explore regulation in relationship)
透過觀察案主對空間、與人連結的需求,辨識案主在治療中的交流(參與和逃離)的狀況。如,探索彼此坐著的距離是否適當,亦可探索面對面站著的感覺。留意眼神的接觸帶著什麼樣的需求,時而接觸,時而瞥向他處或遠方,詢問對方並表達「我都在這裡」、「這裡是安全的」......等等。在關係持續互動過程,如何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來保持與自身的連結?
Ellen Frank. (2007).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an intervention addressing rhythm dysregul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Dialogues Clin Neurosci. Sep; 9(3): 32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