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雙語國家 唱衰也是成長的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台灣好國際化、好潮喔!」但有些語言學者認為:若將英語凌駕於台灣的語言之上,長期之下會成為惡性循環;在世代的交替下,本土語言會消失滅絕,將失去國家語言及文化認同;目前的教育體系規劃缺乏可行性,將會徒勞無功。夭壽,不愧是學者,我還只想著好潮。
我有個朋友很怕下一代不會說台語,他前幾年娶了個頗有錢的中國女生,有一次看到他與5歲兒子的對話影片,我還默默流下淚,因為內容在談生死,而且還用台語在對話,讓我反思了一下語言文化的重要性。我們都不希望失去自己的文化,這是國家與全民要共同努力保存的。
連英文也會被操作?
當我還是屁孩時,上課都沒在聽的,不管是英文、國文、唱遊課都一樣,長大要用才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國際上好像不會說英語就難與世界接軌;職場上若無英語技能,能做的工作就有限;有些大學還有英語檢定能力,沒有通過門檻就無法拿到畢業證書或連報名研究所的資格都沒有;出國語言不通還無法問路,不過好險有估狗。
社會上有太多例子,在國際化的壓力下,讓英語技能逐漸被列為基本語言能力,在媒體的炒作之下也讓英語學習變得焦慮,你焦慮、你媽焦慮,你全家都在焦慮。我在一篇由何萬順、江文瑜寫的論文「2030 雙語國家:理性與價值的謬誤」看到語言操作的實際案例,說真的還有點生氣。
2003 年,忠欣公司與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以及卓越公關公司舉辦記者會,發表「大專院校學生英語能力現況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 「三成二大學生英語僅國中程度」,在公關公司的成功運作下,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且大加渲染。從此之後,「大學生菜英文」、「台灣人 菜英文」的這類假新聞年年上演,層出不窮,近二十年來至少有上千則類似的假新聞。 – 2030 雙語國家:理性與價值的謬誤(何萬順、江文瑜、2021)
這些假新聞帶來的焦慮,又衍伸出多少社會或職場的歧視?這些人把話題炒熱,然後賺進大把鈔票。學語言有好多方法,用這種勾起心理焦慮的方法,你們實在要幫大家付全民健保費。
雙語國家的必經過程就是要被唱衰一下
每次要做一項改革,總會有人拒絕或唱衰,嗯…,應該說是擔心,但部分的唱衰也讓政策更完善,所以唱衰還是有正面意義的。政府的四項理念:「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資源落差」、「兼顧雙語政策及母語文化發展」、「打造年輕世代的人才競逐優勢」。不好意思,我怎麼看都覺得很正面,也回應了會兼顧母語文化,也許政策講得很好聽,實際要做會有點傷心,但人不是萬能,不試怎麼會知道,試了才有改善空間,我可能比較佛心、比較樂觀吧。
以前用武統,現在用經濟統,看看中國大陸的案例就知道,如果能從英語提升點國家競爭力,那有啥不好?我這不是在矮化台灣的語言,只是希望台灣在國際上能被看見,能更有國際觀,我們已經不能只看台灣新聞媒體得知天下事了,也要多看看國際媒體的新聞平衡一下,不然我們的思想是很容易被左右的。
相關資料參考
avatar-img
9會員
27內容數
如實的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啾的蝦籠 的其他內容
那天,我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我知道阿嬤若有第二次急救,她會不再痛苦,也許是我準備好放下了,過去是我太自私,讓她活下來卻臥床多年,每次去看她,我都偷偷的在她耳邊說用台灣國語說我愛妳
松蘿湖是雪山山脈的一座高山湖泊,屬於中海拔高度1,230公尺,登山口在宜蘭大同鄉,終點在新北市烏來,谷歌地圖說要走17個小時,我覺得Google Maps如果加一個登山專門的地圖也不錯…
年前我LINE主管:「等妳有空,有事情想跟妳說。」那時候我剛滿三個月,考核已過,會成為正式會員工也會加薪,她立刻從辦公室探頭出來開玩笑:「幹嘛?妳要離職喔?」我回她一個奸詐的笑容帶過說:「嘿嘿!可能要聊一下。」
冬天松蘿湖行前準備…手機在松蘿湖的訊號是微弱至無訊號的狀態,一到終點就會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要報平安的話,在最高點的拳頭母山岔路口就要趕快報一下…
這次去松蘿湖的時間是12月初…個肉被譽為「十七歲少女之湖」的松蘿湖美景登山廣告燒到,我也覺得美極了,而且沒登過山也想去試試,廣告上還寫 #免裝備 #適合新手,完全就是我這種懶人很可以的登山方式
陽明山絹絲谷滿滿檜木香,剛好就是一個人不太多的秘境,也絕對是五感體驗的最佳去處,而且都是天然的,不是假裝出來的。絕對隱私的戶外泡湯、無菜單料理
那天,我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我知道阿嬤若有第二次急救,她會不再痛苦,也許是我準備好放下了,過去是我太自私,讓她活下來卻臥床多年,每次去看她,我都偷偷的在她耳邊說用台灣國語說我愛妳
松蘿湖是雪山山脈的一座高山湖泊,屬於中海拔高度1,230公尺,登山口在宜蘭大同鄉,終點在新北市烏來,谷歌地圖說要走17個小時,我覺得Google Maps如果加一個登山專門的地圖也不錯…
年前我LINE主管:「等妳有空,有事情想跟妳說。」那時候我剛滿三個月,考核已過,會成為正式會員工也會加薪,她立刻從辦公室探頭出來開玩笑:「幹嘛?妳要離職喔?」我回她一個奸詐的笑容帶過說:「嘿嘿!可能要聊一下。」
冬天松蘿湖行前準備…手機在松蘿湖的訊號是微弱至無訊號的狀態,一到終點就會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要報平安的話,在最高點的拳頭母山岔路口就要趕快報一下…
這次去松蘿湖的時間是12月初…個肉被譽為「十七歲少女之湖」的松蘿湖美景登山廣告燒到,我也覺得美極了,而且沒登過山也想去試試,廣告上還寫 #免裝備 #適合新手,完全就是我這種懶人很可以的登山方式
陽明山絹絲谷滿滿檜木香,剛好就是一個人不太多的秘境,也絕對是五感體驗的最佳去處,而且都是天然的,不是假裝出來的。絕對隱私的戶外泡湯、無菜單料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30 雙語政策】是政府於 2021 年以來持續推動的一項具有雄心壯志的計劃,目標是提升國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英語能力),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然而,作為當前政策的核心受眾之一,我們大學生的視角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在欣喜於其願景的同時,是否也面臨隱憂與挑戰?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 “台灣國語” 的意指 *。提到這點,我可以推想在 2030年把英語訂為第二法定語言的諸多正面道理,不過,以我對English 這個語言以及我們自己的國語在 “本質上” 的理解,我認為台灣社會正在形成“台灣英語” ,一、二十年後它會普遍在出現應用, 因而將會成為 “法定的台灣英語”。
Thumbnail
2018 年,政府提出 2030 年達成雙語國家的目標,其中影響層面擴及政府採購、財政促參、法院判決、產業園區、醫療院所、金融機構、企業與勞工、觀光、影視廣播、甚至軍隊。其中重中之重,當然是教育政策如何引領國人適應新的雙語環境。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30 雙語政策】是政府於 2021 年以來持續推動的一項具有雄心壯志的計劃,目標是提升國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英語能力),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然而,作為當前政策的核心受眾之一,我們大學生的視角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在欣喜於其願景的同時,是否也面臨隱憂與挑戰?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 “台灣國語” 的意指 *。提到這點,我可以推想在 2030年把英語訂為第二法定語言的諸多正面道理,不過,以我對English 這個語言以及我們自己的國語在 “本質上” 的理解,我認為台灣社會正在形成“台灣英語” ,一、二十年後它會普遍在出現應用, 因而將會成為 “法定的台灣英語”。
Thumbnail
2018 年,政府提出 2030 年達成雙語國家的目標,其中影響層面擴及政府採購、財政促參、法院判決、產業園區、醫療院所、金融機構、企業與勞工、觀光、影視廣播、甚至軍隊。其中重中之重,當然是教育政策如何引領國人適應新的雙語環境。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