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何了解自己

    如何了解自己?老子、孔子、孟子與莊子都分別提出個說法。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第33章》
    他說:知道別人的長短善惡的,固然不容易;但能知人者,都只不過是聰慧而已。而要了解自己的本心本性的,那才是難啊!因為自知者,要靈性清明啊!然則,如何保持靈性清明?修德,是唯一的途徑。因為有品德的人,遇事才能平心靜氣,了解自己,感同身受,化解人事。這才叫「明」,也就是「自知之明」。
    《莊子·人間世》有個寓言: 話說顏回打算出仕衛國,於是就向孔子辭行。
    孔子問:為什麼要去衛國呢?
    顏回說:聽說當今的衛國國君,年輕專橫,暴虐人民,我將所學的,去拯救陷於水深火熱的衛國人民。
    孔子說:你對你自己都不了解,你憑什麼去拯救其他人呢?你這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啊!再者,你把你自以為是的去勸阻衛國國君,這不是把你所謂的「善」去突出人家的惡嗎?這樣,你必招至殺身之禍啊!
    接著師徒倆互相交鋒,最後顏回只得向老師請教良策。
    孔子說:你必須先「心齋」,把內心的雜念、成見、名利等等,徹底清空。心思要專一,不可用耳去聽,要用心來領悟;不僅要用心領悟,還要用氣息去感應。這樣才能回到本心,確認自我。
    當然,上述的寓言,是莊子假託孔子與顏回的對話,告訴世人要放下成見,先了解自我。
    至於孔子的說法,就更直接了。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
    不怨天,不尤人,就是要自己內自省,而且要從人事上用心學習,順天理而行,這樣你既能了解自己,老天也能了解你啊!
    至於孟子,他認為人之所以不了解自己,乃因其良心迷失了。
    話說孟子有個學生,因學不見道,後來便退學了。孟子就以山間小路來作比喻,他說:山間小路若是經常都有人走過,路自然就成了;若是間中才有人經過,甚至有一段時間都沒有行走過;那麼,這條小路就會被茅草堵塞了。人的本心也一樣,如果不把本心經常呈現,保持靈明清澈,這本心就會昏暗迷失了。本心迷失了,還能找到自我嗎?
    各位,在人生路上,不妨留下一點點「閑白」(虛靈之美),靜觀萬物皆自得啊!當遇到困惑,被人誣陷,遭到打壓,又或氣憤難平,遺憾終日;透過修德(充實之美),則不妨先放下成見,打開心窗,反躬自省,坦然面對,易位而處,感同身受,這樣才是了解自己啊!
    (寫於2020年9月19日)
    另話:自孔子歸魯後,子路出仕衛國,結果死於「自以為是」啊! 下一講: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