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校群體下的精神疾病

學校裡的精神疾病患者就如同小學的特教班同學常常備受歧視,在同儕互動的不經意間被歧視、傷害,甚至排擠。
而教育開始普及精神疾病僅僅只是去年5月的事而已。「一位家人患有躁鬱症的17歲學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希望讓學生們認識精神疾病與症狀」,在短短兩個月內獲得5,500多份連署,並在4個月後教育部回覆決定規劃精神疾病在課綱的納入(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政策是可以改的,人的觀點卻難以改變」,那些老一輩的思想對於精神疾病的態度保持著不贊同,就好像把有精神疾病的人與瘋子、不正常的人畫上了等號。
多麼的諷刺卻又多麼的真實啊!
誰說學生們知道了精神疾病就能包容他們呢?就好像你知道某個食物很營養,但你依然討厭吃他一樣,想法跟行為這兩個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現今的學生在課業壓力、同儕關係、家庭關係下,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精神疾病是不為人知的,它可能輕可能重,輕的並不會影響什麼,但是重的卻會影響生活、習慣、性格、想法等......,在這個時候就得去看醫生並配合吃藥來治療。
嚴重到要吃藥的精神疾病,是得在藥物的治療及家人的陪伴還有同儕的理解才能漸漸好轉的,三者缺一不可,一旦缺失,就可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不是每個學校的老師都能以包容的心態去理解、關懷並接受他們,一旦老師成為那個帶頭歧視的人,被教育的學生又怎能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同學有精神疾病的事實?
你仔細想想,當你的孩子擁有精神疾病並且在上學的時候被老師及同學們不當人來對待,你會做何感想?
好一點可能他會變得比較內向,或者是病情好的比較慢,但壞一點可能導致這個生命的消逝。
精神疾病的普及不應該只是在學生身上,老師及長輩都需要去了解,但就算去了解了,也無法去除人們對患者的排他性。
至少我覺得現階段的社會,無法將這種情況改善。
願每個得到精神疾病的人都能被善待直到最後好起來,也希望這種行為,在未來可以完全根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