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閱讀的原型,在不同的時代都會出現不同的化身,這種閱讀是人類永恆的需要,因為它反映了人類內在最深沉的心靈探索,就是尋找人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和目的。
這種閱讀都以英雄的冒險故事(SAGA)出現,因此不管是希臘時代荷馬的《奧德賽的流浪》,中世紀《亞瑟王與巫師梅林》的傳奇,或這些年暢銷全世界的《哈利波特》及《魔戒》,都不只是關於英雄在現實世界的冒險犯難,最重要的內容反而是英雄的心靈成長的旅程,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不僅是他打贏了多少外在敵人,而是他最終是否可以戰勝自己。
在我成長的青少年時期,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曾經是全世界不少年輕人手持一本的心靈聖經,後來我旅行世界各地時,也都發現在每個年代的年輕人群體中都會出現幾本的「祕教書」(cult book),靠著年輕人的口耳相傳成為暢銷書,之後再成為經典,這些書因為都曾陪伴年輕人的心靈成長,教導他們如何面對世界,這些書最終的歸屬都不會像這世界上的許多書籍一般,落腳於書架的塵埃之中,隨著時間被遺忘,這些心靈聖經永遠在記憶的殿堂之中,祭放在獨特的聖土之上。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舊金山時,經由柏克萊大學友人的介紹,讀到了當年轟動全美國、暢銷了百萬冊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本書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作者丹.米爾曼(Dan Millman)是一個非常會說故事的人,在這本半自傳體小說中,活靈活現地創造出三個讓人一看就難忘的角色,一是代表作者本人,也同時代表無數對世界迷惘的年輕心靈,渴望了解存在的終極意義;二是那位荒誕有趣、卻時時句句真言、靈光湧現的深夜加油站的老工人,也就是作者暱稱的蘇格拉底,他並視之為上師;第三位人物是古怪精靈的女友喬依,代表著作者失落了一半的靈魂伴侶。閱讀《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會產生很愉悅的經驗,有一種有人正在為你加持氣場的感受,內在的能量會變得很高昂,腦子會變得很清明,尤其當書中的加油站工人蘇格拉底提出獨特的反問時,讀者會跟隨著敘述走,一起思考,也一起展開心智與心靈的神祕探索。
作者之所以會用加油站工人的職業與蘇格拉底的外號來描繪他的心靈導師,自有其喻意。加油站工人是很平凡的工作,但為汽車加油,使其能跑卻是非常重要的事,人人往往也知道該為車子加油,卻會忘記自己的心靈如果不加油,也就不能跑了。許多人們的心靈都有如停在身體停車場內忘了加油的報廢車,但我們該如何為心靈加油呢? 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一書中,蘇格拉底教導的方式不是告訴你該去做什麼,蘇格拉底不是一位給答案的上師,
他幫助的方式是讓學生察覺問題所在,再懂得提出正確的問題,然後在自己去尋找答案。
書中的蘇格拉底的原型,當然是來自古希臘的聖哲蘇格拉底,這位在雅典市集上到處問人問題的思考者,認為人在世上最重要的生命目的就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古希臘戴爾菲的神喻,其實在另一彼岸的印度聖哲釋迦牟尼提出的生命功課也是「自我覺察」,覺者即佛。
覺察什麼呢? 我們在書中看到這位奧運選手的敘述者, 從永遠計劃著下一步要完成什麼目標導向的人生觀中緩慢下來,懂得在慢活的狀態中察覺到什麼是此時此地(Here &Now),慢慢懂得了活在當下當刻。但活在當下當刻,並非止水的狀態,而是風動的現象,我最喜歡書中蘇格拉底的身教常常以風為暗喻,宇宙風生水起,風向永遠在變,能聞風起舞的人才懂得跳出曼妙之舞。
如今重讀《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才發現這本書不只適合青年人讀,更適合中年人讀,青年人隨風出征,中年人隨風而立,老年人隨風而逝。在不同的生命情境之中,閱讀此書自有不同的心境與領悟。答案在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