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情緒意念上篇-田媽媽情緒中風記

影響減肥成效的 2 把金鑰匙

情緒 – 大腦是一座神奇的情緒發電廠,掌控每一寸肌肉的抽動與食慾的引爆
2021 年 1 月,一個星期日的凌晨 3 點,80 歲的田媽媽突然嚷著說:「我要中風了!我要中風了!我要中風了!現在就叫救護車帶我去急診!」田媽媽躺在床上突然嚴重抽抖,防摔的床緣護欄震的嘰嘰吱吱,千萬條看不見的線牽引著全身的肌肉,用各種力道輪流拉扯再放鬆的,折磨著田媽媽的身體,有證照的陪寢專業看護也慌了手腳,一陣混亂後,嗚咽的救護車一路馳騁駛至國泰總院急診室前。
整個病情開始於 2021 年,田媽媽病了。
從剛開始的不斷跌倒,到急診縫針的皮肉傷,最終,左髖骨關節因跌倒骨折,在預料之中突然發生,緊急開刀住院 7 天,再延長 14 天復健。回家後因為田媽媽不服輸的強勢慣性,堅持出門買菜,就在出院的第六天,在印傭的攙扶卻拉不住而再次跌倒,右髖關節應聲跌斷,再次住院開刀,田媽媽從此走上漫長的復健之路,一天 24 小時印傭與看護一人白天照顧,另一人晚上陪寢,兩人輪班。
星期一到星期五復健的疼痛與不適,大把大把的西藥往肚子裡吞,再加上原本可以自持自理,但現在卻需要 24 小時被照護,喝水尿尿的權利被剝奪的日子看不見盡頭,田媽媽因此很傷心、很難過,情緒起伏也很大,有時候會莫名發一頓脾氣,有時候會大哭一場,大部分時間在自怨自哀,眼皮子底下盡是不滿,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都辜負了她。
堅持自己中風但生命跡象穩定的田媽媽,在急診室做了所有必要性的檢查,心跳、呼吸、體溫、血壓、血糖、鈉鉀指數及腦斷層後,急診醫生來到病床前看診。
醫生:「田奶奶打一針鎮定劑,拿三天肌肉鬆弛的口服藥,就可以回家了。」年輕有為的急診醫師喊田媽媽為田奶奶。
田田:「謝謝醫生,麻煩您親口告知田奶奶您的診斷,因為她堅決認定她馬上就要中風了,謝謝醫生。」
醫生:「田奶奶,請您放心,您沒有中風,月底再定期回門診就好。」
田媽媽嘴角抽搐著:「可..是…...我..還……是.....一直‥‥‥抖‥‥‥。」
醫生:「田奶奶,我先安排給您打一針,之後回家好好休息就沒有事了,我有看到您下次門診已經掛好號了。」
醫生建議我買一些市售的保健營養品當安慰劑,劑型與錠狀長的像藥一點,可以適時給媽媽服用,讓她安心。
最後,真的,透過安慰劑與陪伴,田媽媽不抖了,堅持中風的情緒與身體全身抽搐,全部不藥而癒。
一個月以後的身心科門診,田媽媽一直問醫生:「我該怎麼辦…怎麼辦… 怎麼辦…」,耐心的身心科醫師仔細聽完田媽媽失眠、焦慮、抱怨、不安、抖動、頻尿的症狀後,明確的說,「田媽媽得了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
很可能的原因,田媽媽從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凡事要求完美的強者,從來沒有達不成的任務,自我定位很高,田媽媽因為自己的病情,承受極大的壓力而且疲於應付、又無法接受、更不能適應,心理時時處於與環境戰鬥狀態,但無論怎麼努力奮戰,現實卻依然不如她意,還連續跌倒兩次,使田媽媽更無法與病情共存,所以得了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並且有更惡化的現象。

原來,心悸,手腳甚至到嘴角的嚴重抖動,癲癇般的抽搐都是情緒引起的。自律神經是一套很奇妙的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兩者一動一靜,巧妙的的平衡維持身體的運作與健康。其中,交感神經「為動態,負責戰鬥逃生」,副交感神經「為靜態負責,放鬆恢復」。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互抗拮又互相合作,維持人類生理時鐘的白天與黑夜。
在醫學研究上設定的對照組,常常吃的只是安慰劑,卻很神奇地發現,雖然給予的是無效的治療,但卻因為「相信」治療有效的情緒深植在心中,所以得到症狀舒緩的結果。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改善。
這個相信的意念是由於接受藥物的人,對於藥物或醫生懷有治癒的情緒,是基於心理上對康復的期望。
用不同的心情面對同一種疾病(譬如癌症),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存活期甚至痊癒,糖衣效應(Placebo Effect)是醫學界最普遍,卻又最無法被解釋的現象。

情緒起源於對事物的感受
每一個人都看過電影或電視劇,紅衣小女孩惡鬼一出,會嚇得閉起眼睛、摀上耳朵;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阿湯哥最後拆彈,看到手心發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十世虐戀以死相逼的千年輪迴愛情故事,彼此再次擦肩錯過的情節,看到淚流滿面,用完半包衛生紙。
人坐在螢幕前,雖然清楚知道只是戲劇,還是或多或少被戲劇的渲染效果而影響,先從情緒上、再到身體上,出現一些反應。
就憑幾小時的一部電影,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弄得無法用理智掌控自己,明明知道都是假的,眼淚、鼻涕、流汗、心跳、雞皮疙瘩、背脊發涼全來了,最近火紅的韓劇「社內相親」,讓人甜到爬不出那個坑。
當壓力襲來,有人選擇大吃大喝,有人選擇不吃不喝,有人選擇大逛大買,有人需要朋友一起罵一輪,再歡唱開喝發洩整晚,有人會躲在所謂的「洞穴」隱藏自己,有太多的例子,在在顯示心情造成身體(行為)的影響是多麼的大。
同樣一件事情,只是平常的走路,與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無意義的壓馬路,也會感到幸福萬分,但是換成走路上班,就會覺得很辛苦。
減肥何嘗不是情緒的展現?在減肥的過程中,如果情緒上充滿了減肥的痛苦、困難、限制,身體當然不願意配合,如果情緒與意念上將減重 = 愉悅的走上了康健的陽光小徑,則心理、身體當然提供源於喜樂的支持動能。
善用情緒與意念作為助力,利用感受與認知,讓身體自發性地做出相對應的反應,讓減肥的過程更順暢,以達到目標。

意念 – 深植『足夠』的概念在意念中
我任職的大型美商道瓊成分股公司,對高階主管經常提及的一個好名言:
「Success starts from your mind set. 」
翻譯成中文簡單的說就是「心態致勝」,或是「成功源自正向的意念」。
但是有趣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在田安石的社團裡,我最常聽到的叨念就是:「真是奇怪,我都吃這麼少(糖 | 醣)了,為什麼還不會瘦?」
當意念傳達出「限制、少吃、節食」的時候,大腦同時接收到一樣的訊息–『不夠』,生存本能直覺的反應就是向外獲取更多、囤積更多以保安全無虞、維持生命。
不足本來只是一個念頭,起先很小,後來會變成一個胚胎,然後越長越大,再繼續下去就會自成一個強大且具有生命的慣性
可以把這句掛在心上也掛在口上的句子改為:「我這樣吃非常足夠,而且營養,既可以滋養身體也可以享受美食,更不會有心理和身體的負擔,是減肥成功的根本。」
西方心理學統計每個人每天平均在心裡生出六萬個念想,令人不可置信的是,其中百分之 95 以上都是重複的,所以聖經中引導人全心全意信仰主耶穌基督,不要胡思亂想生憂愁。金剛經中更比喻人的一念中就有八萬四千個煩惱,一日見所相非相即見菩提。
  • 深植『足夠』的概念在思想上,用豐足灌溉謎樣的大腦
  • 使用適當的文字與言語,精緻滿足的享受每一餐
  • 心理將停止釋放我吃好少、我好饞、我好餓的訊號
這就是減重的成功源自情緒與意念
當然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我是人、我也有情緒,我也會受到美食的誘惑。
本篇我們從田媽媽談到情緒對身體心理的影響,以及情緒意念是決定長期減重成敗的根本因素。下一篇就讓我們更深入的一起來學習改變對食物渴求的情緒與意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