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情緒意念上篇-田媽媽情緒中風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影響減肥成效的 2 把金鑰匙

情緒 – 大腦是一座神奇的情緒發電廠,掌控每一寸肌肉的抽動與食慾的引爆

2021 年 1 月,一個星期日的凌晨 3 點,80 歲的田媽媽突然嚷著說:「我要中風了!我要中風了!我要中風了!現在就叫救護車帶我去急診!」田媽媽躺在床上突然嚴重抽抖,防摔的床緣護欄震的嘰嘰吱吱,千萬條看不見的線牽引著全身的肌肉,用各種力道輪流拉扯再放鬆的,折磨著田媽媽的身體,有證照的陪寢專業看護也慌了手腳,一陣混亂後,嗚咽的救護車一路馳騁駛至國泰總院急診室前。
整個病情開始於 2021 年,田媽媽病了。
從剛開始的不斷跌倒,到急診縫針的皮肉傷,最終,左髖骨關節因跌倒骨折,在預料之中突然發生,緊急開刀住院 7 天,再延長 14 天復健。回家後因為田媽媽不服輸的強勢慣性,堅持出門買菜,就在出院的第六天,在印傭的攙扶卻拉不住而再次跌倒,右髖關節應聲跌斷,再次住院開刀,田媽媽從此走上漫長的復健之路,一天 24 小時印傭與看護一人白天照顧,另一人晚上陪寢,兩人輪班。
星期一到星期五復健的疼痛與不適,大把大把的西藥往肚子裡吞,再加上原本可以自持自理,但現在卻需要 24 小時被照護,喝水尿尿的權利被剝奪的日子看不見盡頭,田媽媽因此很傷心、很難過,情緒起伏也很大,有時候會莫名發一頓脾氣,有時候會大哭一場,大部分時間在自怨自哀,眼皮子底下盡是不滿,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都辜負了她。
堅持自己中風但生命跡象穩定的田媽媽,在急診室做了所有必要性的檢查,心跳、呼吸、體溫、血壓、血糖、鈉鉀指數及腦斷層後,急診醫生來到病床前看診。
醫生:「田奶奶打一針鎮定劑,拿三天肌肉鬆弛的口服藥,就可以回家了。」年輕有為的急診醫師喊田媽媽為田奶奶。
田田:「謝謝醫生,麻煩您親口告知田奶奶您的診斷,因為她堅決認定她馬上就要中風了,謝謝醫生。」
醫生:「田奶奶,請您放心,您沒有中風,月底再定期回門診就好。」
田媽媽嘴角抽搐著:「可..是…...我..還……是.....一直‥‥‥抖‥‥‥。」
醫生:「田奶奶,我先安排給您打一針,之後回家好好休息就沒有事了,我有看到您下次門診已經掛好號了。」
醫生建議我買一些市售的保健營養品當安慰劑,劑型與錠狀長的像藥一點,可以適時給媽媽服用,讓她安心。
最後,真的,透過安慰劑與陪伴,田媽媽不抖了,堅持中風的情緒與身體全身抽搐,全部不藥而癒。
一個月以後的身心科門診,田媽媽一直問醫生:「我該怎麼辦…怎麼辦… 怎麼辦…」,耐心的身心科醫師仔細聽完田媽媽失眠、焦慮、抱怨、不安、抖動、頻尿的症狀後,明確的說,「田媽媽得了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
很可能的原因,田媽媽從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凡事要求完美的強者,從來沒有達不成的任務,自我定位很高,田媽媽因為自己的病情,承受極大的壓力而且疲於應付、又無法接受、更不能適應,心理時時處於與環境戰鬥狀態,但無論怎麼努力奮戰,現實卻依然不如她意,還連續跌倒兩次,使田媽媽更無法與病情共存,所以得了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並且有更惡化的現象。

原來,心悸,手腳甚至到嘴角的嚴重抖動,癲癇般的抽搐都是情緒引起的。自律神經是一套很奇妙的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兩者一動一靜,巧妙的的平衡維持身體的運作與健康。其中,交感神經「為動態,負責戰鬥逃生」,副交感神經「為靜態負責,放鬆恢復」。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互抗拮又互相合作,維持人類生理時鐘的白天與黑夜。
在醫學研究上設定的對照組,常常吃的只是安慰劑,卻很神奇地發現,雖然給予的是無效的治療,但卻因為「相信」治療有效的情緒深植在心中,所以得到症狀舒緩的結果。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改善。
這個相信的意念是由於接受藥物的人,對於藥物或醫生懷有治癒的情緒,是基於心理上對康復的期望。
用不同的心情面對同一種疾病(譬如癌症),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存活期甚至痊癒,糖衣效應(Placebo Effect)是醫學界最普遍,卻又最無法被解釋的現象。

情緒起源於對事物的感受

每一個人都看過電影或電視劇,紅衣小女孩惡鬼一出,會嚇得閉起眼睛、摀上耳朵;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阿湯哥最後拆彈,看到手心發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十世虐戀以死相逼的千年輪迴愛情故事,彼此再次擦肩錯過的情節,看到淚流滿面,用完半包衛生紙。
人坐在螢幕前,雖然清楚知道只是戲劇,還是或多或少被戲劇的渲染效果而影響,先從情緒上、再到身體上,出現一些反應。
就憑幾小時的一部電影,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弄得無法用理智掌控自己,明明知道都是假的,眼淚、鼻涕、流汗、心跳、雞皮疙瘩、背脊發涼全來了,最近火紅的韓劇「社內相親」,讓人甜到爬不出那個坑。
當壓力襲來,有人選擇大吃大喝,有人選擇不吃不喝,有人選擇大逛大買,有人需要朋友一起罵一輪,再歡唱開喝發洩整晚,有人會躲在所謂的「洞穴」隱藏自己,有太多的例子,在在顯示心情造成身體(行為)的影響是多麼的大。
同樣一件事情,只是平常的走路,與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無意義的壓馬路,也會感到幸福萬分,但是換成走路上班,就會覺得很辛苦。
減肥何嘗不是情緒的展現?在減肥的過程中,如果情緒上充滿了減肥的痛苦、困難、限制,身體當然不願意配合,如果情緒與意念上將減重 = 愉悅的走上了康健的陽光小徑,則心理、身體當然提供源於喜樂的支持動能。
善用情緒與意念作為助力,利用感受與認知,讓身體自發性地做出相對應的反應,讓減肥的過程更順暢,以達到目標。

意念 – 深植『足夠』的概念在意念中

我任職的大型美商道瓊成分股公司,對高階主管經常提及的一個好名言:
「Success starts from your mind set. 」
翻譯成中文簡單的說就是「心態致勝」,或是「成功源自正向的意念」。
但是有趣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在田安石的社團裡,我最常聽到的叨念就是:「真是奇怪,我都吃這麼少(糖 | 醣)了,為什麼還不會瘦?」
當意念傳達出「限制、少吃、節食」的時候,大腦同時接收到一樣的訊息–『不夠』,生存本能直覺的反應就是向外獲取更多、囤積更多以保安全無虞、維持生命。
不足本來只是一個念頭,起先很小,後來會變成一個胚胎,然後越長越大,再繼續下去就會自成一個強大且具有生命的慣性
可以把這句掛在心上也掛在口上的句子改為:「我這樣吃非常足夠,而且營養,既可以滋養身體也可以享受美食,更不會有心理和身體的負擔,是減肥成功的根本。」
西方心理學統計每個人每天平均在心裡生出六萬個念想,令人不可置信的是,其中百分之 95 以上都是重複的,所以聖經中引導人全心全意信仰主耶穌基督,不要胡思亂想生憂愁。金剛經中更比喻人的一念中就有八萬四千個煩惱,一日見所相非相即見菩提。
  • 深植『足夠』的概念在思想上,用豐足灌溉謎樣的大腦
  • 使用適當的文字與言語,精緻滿足的享受每一餐
  • 心理將停止釋放我吃好少、我好饞、我好餓的訊號
這就是減重的成功源自情緒與意念
當然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我是人、我也有情緒,我也會受到美食的誘惑。
本篇我們從田媽媽談到情緒對身體心理的影響,以及情緒意念是決定長期減重成敗的根本因素。下一篇就讓我們更深入的一起來學習改變對食物渴求的情緒與意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K會員
76內容數
此專題記錄田安石本人一步一趨、一點一滴的與減重奮鬥,與慾望抗衡的真實故事,在追尋永遠誠實面對鏡中美好的自己時,屢敗屢試、不言放棄的心情與經歷,希望能為減重煩惱所苦的你,提供解決方案與原創低醣食譜。讓我牽著您的手,一起進入風華絕代的理想國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安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WHO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是每人每天上限為 25 公克,美國健康營養學家的建議是 11 公克。而 1 杯 700 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 62 公克,一杯破表 2 倍多,遠遠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
在減重歷程中,我曾經長期以無油少鹽的素食維持身形,但是素食時期吃了太多的澱粉類,年過40後體重腰圍幾乎維持不住,因為不考慮吃減肥藥打瘦瘦針,有好長一段日子我非常害怕自己變成喝水都會胖的人,已經吃成這樣了還不見效,這感覺既無奈又無助,最後我決定嘗試生酮飲食。那年我45歲。
那時候認為因為工作與社交需要,又已經邁入30歲大關,不想讓體重敗給了年紀,所以單純的就只是想瘦的好看,皮膚發亮,就這樣看遍了國外網路上有關果食者的資料,但深怕餓到腿軟頭昏,又在美國網站買了一種可以吃的土,對!是土!
WHO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是每人每天上限為 25 公克,美國健康營養學家的建議是 11 公克。而 1 杯 700 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 62 公克,一杯破表 2 倍多,遠遠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
在減重歷程中,我曾經長期以無油少鹽的素食維持身形,但是素食時期吃了太多的澱粉類,年過40後體重腰圍幾乎維持不住,因為不考慮吃減肥藥打瘦瘦針,有好長一段日子我非常害怕自己變成喝水都會胖的人,已經吃成這樣了還不見效,這感覺既無奈又無助,最後我決定嘗試生酮飲食。那年我45歲。
那時候認為因為工作與社交需要,又已經邁入30歲大關,不想讓體重敗給了年紀,所以單純的就只是想瘦的好看,皮膚發亮,就這樣看遍了國外網路上有關果食者的資料,但深怕餓到腿軟頭昏,又在美國網站買了一種可以吃的土,對!是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二章 我請了三個看護,二個跑掉,最後一個留下來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15年前,小茶生了一場大病,在醫院待了整整一個月時間治療,那時晴天霹靂彷佛認為死神隨時都可能召喚他走了。意氣消沉之外整天病懨懨的猶如活屍在家行走而已。他的腦袋分不清楚真實世界還是幻覺產生,他很害怕卻無法阻止內心的恐懼。   小茶母親說:(生病了,自己要堅強,不堅強誰替你受著苦,不就是自己得受苦)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很久沒更新,不是因為一切平安沒事,是我農曆年前與年後感冒,身體弱很多,就沒多的力氣促使自己做個記錄,現在久咳終於好了,所以抽個空記錄一下。週日4/21早上,我媽突然叫腰痛,老人家時常腿腳無力喊腰痛,所以我以為就是一般腰痛,不過看著我媽媽臉似乎要縮成團,感覺真的很痛,我先是用吹風機吹她的腰,後來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慈祥奶奶在神經復健中心的勇敢和決心。她的故事展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堅強。文章中充滿了對她的敬意和祝福。
Thumbnail
話說田大哥進入70歲後,在二月初遭遇車禍撞擊受傷,因為整合醫院+調理得宜,得以在四周次+計約20天的調理後,自車禍後初期的脈診健康年齡70歲,降為47歲;實在值得可喜可賀喔!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報告報告,絲塔家曾經是天選一家子,除了塔爸確診沒人有確過,天選之人的稱號一直堅守著,直到我確了被迫摘下名牌,在我正在康復期狂咳嗽的第二週,塔嬤進了醫院急診室塔媽去照顧,對於塔媽來說一整個晚上不能好好休息非常疲累,隔了兩三天便開始全身痠痛,完了完了我覺得塔媽一定也確了,塔媽一開始不願意接受現實,不甘不
基本上,第一次的調藥,是新增加午餐一顆顛通,一週後發現不夠力,才有換掉的早上安立復。 我想,順利的話,就能固定服用安立復了。 其實,我真正氣的,是我母親自己做醫生的部分。 因為,我認為我又不趕,行動力慢只是小事,有必要放大嗎? 還說我裝瘋賣傻!問題是,我無法安坐,能算裝瘋賣傻嗎? 況且,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二章 我請了三個看護,二個跑掉,最後一個留下來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15年前,小茶生了一場大病,在醫院待了整整一個月時間治療,那時晴天霹靂彷佛認為死神隨時都可能召喚他走了。意氣消沉之外整天病懨懨的猶如活屍在家行走而已。他的腦袋分不清楚真實世界還是幻覺產生,他很害怕卻無法阻止內心的恐懼。   小茶母親說:(生病了,自己要堅強,不堅強誰替你受著苦,不就是自己得受苦)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很久沒更新,不是因為一切平安沒事,是我農曆年前與年後感冒,身體弱很多,就沒多的力氣促使自己做個記錄,現在久咳終於好了,所以抽個空記錄一下。週日4/21早上,我媽突然叫腰痛,老人家時常腿腳無力喊腰痛,所以我以為就是一般腰痛,不過看著我媽媽臉似乎要縮成團,感覺真的很痛,我先是用吹風機吹她的腰,後來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慈祥奶奶在神經復健中心的勇敢和決心。她的故事展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堅強。文章中充滿了對她的敬意和祝福。
Thumbnail
話說田大哥進入70歲後,在二月初遭遇車禍撞擊受傷,因為整合醫院+調理得宜,得以在四周次+計約20天的調理後,自車禍後初期的脈診健康年齡70歲,降為47歲;實在值得可喜可賀喔!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報告報告,絲塔家曾經是天選一家子,除了塔爸確診沒人有確過,天選之人的稱號一直堅守著,直到我確了被迫摘下名牌,在我正在康復期狂咳嗽的第二週,塔嬤進了醫院急診室塔媽去照顧,對於塔媽來說一整個晚上不能好好休息非常疲累,隔了兩三天便開始全身痠痛,完了完了我覺得塔媽一定也確了,塔媽一開始不願意接受現實,不甘不
基本上,第一次的調藥,是新增加午餐一顆顛通,一週後發現不夠力,才有換掉的早上安立復。 我想,順利的話,就能固定服用安立復了。 其實,我真正氣的,是我母親自己做醫生的部分。 因為,我認為我又不趕,行動力慢只是小事,有必要放大嗎? 還說我裝瘋賣傻!問題是,我無法安坐,能算裝瘋賣傻嗎? 況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