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面的故事:第一集第二集
繼續來跟你聊聊「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最後一集
點數跟流通性之間的關係,就像火車與鐵軌的關係。
你重金打造了一個性能規格屌炸天的火車有什麼用?
鐵軌鋪了嗎?有地方落地嗎?
這件事情在實體零售經濟以及 web2 的世界中,大家都想要做自己的局,所以任誰都不想要點數被交換出去,生怕會員被搶走似的。
殊不知,當你的商業模式打算要發點的第一天,唯一的重點根本不是發點的代價, 而是流通性、流通性、流通性
沒有流通性的點數就是死水,但日後我遇到過的許多老闆,總是不希望自己的點數流通出去。
後來我才從行為經濟學之中領悟這個道理,那就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點數比較有價值 所以很難撮合 B2B 發生點數交換
好的回到當時,我們是怎麼想流通性這個議題
我們想到自己的公司有許多內容網站,也幫客戶打造內容網站,那麼,能不能讓這些內容網站吸引人的文章搖身一變,成為微型電商呢?
電商有了重複購物的會員之後,發點也就變成理所當然的下一步。
會員這次買了東西獲得點數,下次再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如果你有OO銀行卡的紅利點數,也可以在這個購物流程中拿來折抵喔!
這麼一來,消費者買到的是他想要的東西,而大型企業的點數也有了流通性的渠道了!
呃,我們是這樣幻想沒錯啦。
總之呢,「不要購物車」、「無需工程師開發,可以輕易貼上使用」這兩個概念成為我們這個新產品「Lite EC」的核心理念
率先採納這個新產品的客戶是具有代表性的媒體品牌「食尚玩家」
食尚玩家當時也是半信半疑的先做做看再說,經過一連串的金流測試以及 Debug 後 某一天,真的要安排商品上架了
還記得當時身為 PM 的我,開賣前一天晚上,在管理後台看到了商品
「欸?荔枝乾???荔枝乾有什麼好賣的?」
他們到底有沒有想要好好搞啊?我心裡十五桶水七上八下的。
嗯,算了,反正是一開始的嘗試,先求有再求好,祈禱交易流程順暢我們就阿彌陀佛了
到了隔天,食尚玩家似乎安排文章在上午十點排程上架
我也快忘記這檔事情了,跑去開會,結果十一點不到就收到通知
「Soking、Soking!你們 Lite EC 是不是有 Bug 啊?」
我一驚「怎麼會?測試都沒問題了才對啊?」
「可是食尚玩家這邊新上架的東西不能買啊?他們今天不是開賣?」
「真假,我去後台看!」我飛速開啟網頁直奔管理後台
看到了讓我傻眼的數字
「Bug 個鬼啊……一百份賣完了啦……」
文章上架不到一小時,那個毫不起眼的荔枝乾就賣完了是什麼魔術?哪個自己人亂刷卡嗎? 我切換後台,跑去看內容網站那邊,到底放在什麼文章裡面賣
《吳寶春師父獲得世界麵包大賽冠軍的靈魂荔枝乾》
靠,我一看這標題就下跪了,居然是靈魂荔枝乾啊!
事後我去調查 GA 的數據,要跟老闆報告 Lite EC 的購物流程轉換率
「Soking,怎麼樣?」
「呃……老闆,這個數據有點誇張」
「你說了我才知道」
「是這樣,大概 100 個人進入文章觀看的話,有 80人會點開 Lite EC,也就是說文章這邊的 CTR 互動率有 80%」
「嗯嗯?聽起來好像很厲害」
「然後這 80 個人有一半會完成結帳…………」
「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100 個人看到文章,有 40 個人成交,我們購物流程轉換率是 40%」
我深吸一口氣「我是不知道別的電商轉換率怎麼樣啦,但 40% 應該是一個誇張的數字,後面是沒東西賣了,食尚玩家他們也在後悔批貨太少」
老闆沉默了幾秒:「Soking,這個數字我沒辦法拿去跟別人說,太誇張了,沒人會相信」
我也覺得是見鬼的誇張啊
經過這檔誇張的成功案例之後,本來半信半疑的食尚玩家那邊就開始瘋狂的亂選品,轉換率果然就掉下來了,但也維持在雙位數之譜。
我也拿去我自己經營的網站搞群眾募資賣畫冊,短短一週內也賣了幾百本,包畫冊出貨包到手軟。
對,我在公司之外,還有經營動漫圈的網站,而且流量比全公司網站加起來的流量還高,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隨著這些案例成功,也有新的同事加入 Lite EC 專案,協助去洽談更多合作商家
我也開始發現物流的需求,因此洽談了幾個物流廠商,跟他們採取倉儲寄貨,我們拋單過去讓物流倉庫出貨的合作模式
這樣子從包材、倉儲的部份,還可以跟廠商這邊賺一些手續費
畢竟我們為了推廣 Lite EC,在電商模組這邊是免費模式
就在業務同事意氣風發的談了一些厲害的新創開始採用 Lite EC,例如綠籐生機等公司
Lite EC 也蒐集了足夠的數據反饋,要從 MVP 版本改版變成 2.0 的時候
某一天,老闆對這個計畫喊卡,要終止產品了
What?不是一切順風順水,熬過了從零到一,準備要簽更多客戶的階段了嗎?
我們電商推廣出去之後,才要緊接著讓他們發點,成為流通性的供應者啊?
老闆沒有講很多理由,只淡淡的說:「我們踩到金管會的線了」
當時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法規還在方興未艾,處於要合規不合規的模糊空間
後來我的記憶逐漸模糊,投入了幾個月日日夜夜規劃的產品,就像我靈魂的一部分
雖然我們公司內部的網站還是可以使用,但那就變成只是一個小工具了
這個挫敗也成為我日後想創業的原因之一,總是有一種不甘心,想要證明自己
過了一陣子,有一天我逛科技新聞時,看到了國外有家電商新創
我跟共同做 Lite EC 的 RD 一起嘲笑對方
「欸欸,你看,國外有個電商新創,他們做了一個特別的購物車,宣稱可以免開發,放在任何內容網站裡面,快速購物耶?」
「哈哈哈,幹,那不就是 Lite EC 嗎?」
「他們的流程比我們還複雜,這樣搞得起來嗎?」
「這新創叫什麼名字啊?」
「Shopify,第一次聽過,加拿大的新創欸」
EN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繼續來跟你聊聊「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第二集,想看第一集的朋友請:查看第一集 上次跟你聊到,我在十二年前加入了一家從事「點數交換」的新創公司,那是區塊鏈技術剛問世,虛擬點數這個概念還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的時代。 ​簡單來說就是做了許多自以為是的無效嘗試,把自己發行的點數玩成了一灘死水。
最近因緣際會跟十二年前在新創公司時期合作過的夥伴又相聚,那是我第一次擔任產品經理的時期認識的朋友。 ​在我們之間的話題中,曾經一直有個遺憾,那是我們曾經覺得自己做對了什麼,但又莫名其妙收場的一個新創產品。 ​那是一個叫做 LiteEC 的產品 題材是什麼呢?現在說起來老掉牙,就是「點數」。
今天繼續跟你閒聊分享一下我在經營設計公司的日常近況 最近我們家兩位實習生陸續開始投入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參與顧問會議、專案以及課程 自從被我們家用戶研究員仲芸起了一個稱號「推書俠」之後,我對這個頭銜愛不釋手,特別熱愛在各種情況下推書 ​ 唉呀,推書俠就是在此時會現身了! ​ ​ ​
最近幾場企業內訓,客戶指定的題目都是用戶旅程圖 ​說實在的,這個工具我一直認為這是團隊共識討論法的工具,尤其是需要先有用戶研究的基礎來做為材料的支持,所以我一開始搞不懂直接點這道菜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是這樣說,但在教學過程一面了解大家的感受,突然有了感覺 原來還是為了探索需求啊 ​ 讓我舉個例子
今天想跟你聊點輕鬆的工作小插曲,是關於我跟我們家實習生的相處小故事 每次到了公司有實習生的季節,我就忍不住寫實習生的觀察日誌,其實,我是在觀察我自己 ​ 如果你很好奇我們這次是怎麼舉辦實習生面試流程的,下次就來談談 ​ ​ 尤其是實習生比較容易在工作中接觸我的多面向,
假設有一個議題是設計管理,那設計公司的管理問題是不是全部都是設計管理議題? ​在我對「設計管理」這個議題粗淺的了解上,我先定義這個問題來自於這樣的想法: 「設計的產出該如何衡量價值?」 「設計師的產能是有辦法估算的嗎?」 ​ ​ ​ ​ ​ ​ ​ ​ ​
繼續來跟你聊聊「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第二集,想看第一集的朋友請:查看第一集 上次跟你聊到,我在十二年前加入了一家從事「點數交換」的新創公司,那是區塊鏈技術剛問世,虛擬點數這個概念還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的時代。 ​簡單來說就是做了許多自以為是的無效嘗試,把自己發行的點數玩成了一灘死水。
最近因緣際會跟十二年前在新創公司時期合作過的夥伴又相聚,那是我第一次擔任產品經理的時期認識的朋友。 ​在我們之間的話題中,曾經一直有個遺憾,那是我們曾經覺得自己做對了什麼,但又莫名其妙收場的一個新創產品。 ​那是一個叫做 LiteEC 的產品 題材是什麼呢?現在說起來老掉牙,就是「點數」。
今天繼續跟你閒聊分享一下我在經營設計公司的日常近況 最近我們家兩位實習生陸續開始投入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參與顧問會議、專案以及課程 自從被我們家用戶研究員仲芸起了一個稱號「推書俠」之後,我對這個頭銜愛不釋手,特別熱愛在各種情況下推書 ​ 唉呀,推書俠就是在此時會現身了! ​ ​ ​
最近幾場企業內訓,客戶指定的題目都是用戶旅程圖 ​說實在的,這個工具我一直認為這是團隊共識討論法的工具,尤其是需要先有用戶研究的基礎來做為材料的支持,所以我一開始搞不懂直接點這道菜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是這樣說,但在教學過程一面了解大家的感受,突然有了感覺 原來還是為了探索需求啊 ​ 讓我舉個例子
今天想跟你聊點輕鬆的工作小插曲,是關於我跟我們家實習生的相處小故事 每次到了公司有實習生的季節,我就忍不住寫實習生的觀察日誌,其實,我是在觀察我自己 ​ 如果你很好奇我們這次是怎麼舉辦實習生面試流程的,下次就來談談 ​ ​ 尤其是實習生比較容易在工作中接觸我的多面向,
假設有一個議題是設計管理,那設計公司的管理問題是不是全部都是設計管理議題? ​在我對「設計管理」這個議題粗淺的了解上,我先定義這個問題來自於這樣的想法: 「設計的產出該如何衡量價值?」 「設計師的產能是有辦法估算的嗎?」 ​ ​ ​ ​ ​ ​ ​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Lemon線上購物平臺的兩種主要收入來源:手續費與銷售庫存。透過分析A國拉麵公司的案例,闡述如何透過提前購買庫存及提供24小時配送來提升銷售額。儘管2021年至2022年的銷售額成長567%,實際銷售量卻未變動,這提示了銷售額與銷售量的關係並非一定成正比。
Thumbnail
臺灣賣帶電商品的基礎成本包含進口關稅、電檢成本、維修保固潛在成本和進貨成本等,對商品電檢成本和保固維修成本需要多瞭解。電檢成本和保固維修成本可能影響商品的利潤,因此需要找到合理的定價策略。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許多小店的業主可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他們的辛苦不足以換取合理的報酬,答案可能在於他們對產品的定價策略。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書中提到,如果產品或服務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業主就有機會要求更高的價格。也就是說當業主可以創造顧客認為值得付費的產品和服務,就可以用高價商品來提升價格。但問題是,大多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書名:《解構顧客價值鏈:拆解消費者決策流程,發現商機切入點,用需求驅動設計新商業模式》 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談到許多零售業遇到的挑戰與現況,也曾經是我所遇到的!​主題談的是顧客價值鏈運,作者舉了非常多零售產業的真實案例,但是往下深入挖掘,在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
Thumbnail
有速食餐廳,有速食愛情,那麼有聽過速食店長嘛!? 不是速食店的店長,是店長像速食一樣:簡單、快速、沒有營養。
Thumbnail
我算是很能夠接受各式各樣東西推薦的人,說難聽點就是腦波弱。通常跟我推銷東西一定能成功,我通常會看在推銷員辛苦的份上跟他們買;或是我覺得這樣東西我用得上,價格不太離譜,我也會買。 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非常的討厭推銷員,我曾經購買過的食品推銷員,他拖著沉重的保冷冰箱到我店門口推銷冷凍的年菜桌
Thumbnail
前幾年好幾家電商在網路上大打行銷戰,戰火延燒到銷售的最後環節,也就是送貨的物流上面。送貨要快,考驗的是撿貨、商品庫存的調度能力、還有補貼口袋的深度。物流最後一哩路的行銷大戰,各電商打得火熱,消費者無疑是最大的贏家。而在咖啡的世界裡,魔鬼藏在細節中,這最後一哩路,大街小巷的咖啡店扮演著吃重的角色。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一次一位講者分享自己的產業與事業,藉由與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原來電商是醬》的品牌主理人林克威,分享他獨創的自媒體矩陣,以及如何經營自己的 IP 品牌,和 FlipWeb 的創業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Lemon線上購物平臺的兩種主要收入來源:手續費與銷售庫存。透過分析A國拉麵公司的案例,闡述如何透過提前購買庫存及提供24小時配送來提升銷售額。儘管2021年至2022年的銷售額成長567%,實際銷售量卻未變動,這提示了銷售額與銷售量的關係並非一定成正比。
Thumbnail
臺灣賣帶電商品的基礎成本包含進口關稅、電檢成本、維修保固潛在成本和進貨成本等,對商品電檢成本和保固維修成本需要多瞭解。電檢成本和保固維修成本可能影響商品的利潤,因此需要找到合理的定價策略。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許多小店的業主可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他們的辛苦不足以換取合理的報酬,答案可能在於他們對產品的定價策略。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書中提到,如果產品或服務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業主就有機會要求更高的價格。也就是說當業主可以創造顧客認為值得付費的產品和服務,就可以用高價商品來提升價格。但問題是,大多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書名:《解構顧客價值鏈:拆解消費者決策流程,發現商機切入點,用需求驅動設計新商業模式》 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談到許多零售業遇到的挑戰與現況,也曾經是我所遇到的!​主題談的是顧客價值鏈運,作者舉了非常多零售產業的真實案例,但是往下深入挖掘,在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
Thumbnail
有速食餐廳,有速食愛情,那麼有聽過速食店長嘛!? 不是速食店的店長,是店長像速食一樣:簡單、快速、沒有營養。
Thumbnail
我算是很能夠接受各式各樣東西推薦的人,說難聽點就是腦波弱。通常跟我推銷東西一定能成功,我通常會看在推銷員辛苦的份上跟他們買;或是我覺得這樣東西我用得上,價格不太離譜,我也會買。 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非常的討厭推銷員,我曾經購買過的食品推銷員,他拖著沉重的保冷冰箱到我店門口推銷冷凍的年菜桌
Thumbnail
前幾年好幾家電商在網路上大打行銷戰,戰火延燒到銷售的最後環節,也就是送貨的物流上面。送貨要快,考驗的是撿貨、商品庫存的調度能力、還有補貼口袋的深度。物流最後一哩路的行銷大戰,各電商打得火熱,消費者無疑是最大的贏家。而在咖啡的世界裡,魔鬼藏在細節中,這最後一哩路,大街小巷的咖啡店扮演著吃重的角色。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一次一位講者分享自己的產業與事業,藉由與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原來電商是醬》的品牌主理人林克威,分享他獨創的自媒體矩陣,以及如何經營自己的 IP 品牌,和 FlipWeb 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