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旅程圖的兩種典型誤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幾場企業內訓,客戶指定的題目都是用戶旅程圖
​說實在的,這個工具我一直認為這是團隊共識討論法的工具,尤其是需要先有用戶研究的基礎來做為材料的支持,所以我一開始搞不懂直接點這道菜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是這樣說,但在教學過程一面了解大家的感受,突然有了感覺
原來還是為了探索需求啊
每一個軟體開發團隊、每一個商業經營的現場,最大的痛點果然還是「需求的不確定性」
其次就是,有沒有辦法能夠讓討論需求這件事情,不要再只憑直覺,進一步來說,不要只憑單一個資深人員的直覺?
畢竟只憑少數一兩個人的直覺,短時間之內解決危機好像很有效率,但是長期經營下來,就會逐漸走入慣性的窄道,失去了因應外部市場變動的適應性。
通常我們會在不熟旅程圖的團隊中,看到兩種誤用的情況,順便分享一下:
1. 當成頭腦風暴工具在用
2. 當成服務流程圖在用
首先談談把旅程圖當做頭腦風暴工具的情況
用戶旅程圖對於學習 UX 的人來說,算是滾瓜爛熟的工具了,我特別好奇 UX 圈子以外的人是怎麼運用或者建構的
所以我簡易的訪談幾位廣告、行銷圈朋友之後發現,走出了 UX 圈後的旅程圖,似乎更像另外一種型態的頭腦風暴心智圖
大概的建構歷程,就是大夥兒湊在會議室裡面,按照刻板印象虛構一個用戶旅程,然後發散式的討論看看(我沒有很認真的做大範圍研究,有限樣本看到的幾乎都是這樣,所以如果你有看到行銷圈朋友有其他作法,拜託告訴我一聲)
其實把旅程圖當做發想工具,也是挺有趣的,至少在圖像化展示用戶歷程的這點已經跨圈產生認同感
我認同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可以建立「假說」,但「假說」是需要去事後驗證的
可惜的是,通常把旅程圖誤用為發想工具的情況下,都缺乏去驗證的後續行為
第二個誤用的情況是當做服務流程圖
用戶旅程圖原文是 User Journey,這意思是希望我們從用戶觀點來去拼湊整個歷程
但我最容易看到不熟旅程圖的朋友,一開始會寫的行為卡片就是「登入」、「註冊」、「加入購物車」這種網站介面上的操作行為,硬生生的把用戶旅程圖寫成產品 spec 了
讓我舉個例子
之前我們在訪談使用者如何透過美食外送 app 幫辦公室夥伴叫下午茶時,整個訪談的故事長這樣
------
問:「可以示範一下你是怎麼幫大家叫下午茶的嗎?」
答:「就打開 APP,然後找到那個店家,問大家想喝什麼,而且APP上面有分享功能可以並單」
問:「可是你怎麼知道要去找那個店家?」
答:「喔~這簡單啊,我會先在 google map 上看公司附近有哪些店,然後回來美食外送 app 上看看有沒有提供外送服務」
問:「如果沒有呢?」
答:「如果沒有,但今天又想要喝,會打電話去問他們有沒有自己送,通常都會有合作啦」
問:「還會在 google map 上面做什麼嗎?」
答:「也會先看一下價錢跟飲料的項目,因為美食外送上面的資訊常常會不一樣,差不多就行」
------
透過這樣的訪談例子,有沒有發現,用戶其實會在幾個地方跳來跳去尋找他想要的資訊,還會被周遭的人所影響,最後才下決定?
如果旅程圖沒有展示出周遭環境以及用戶面臨的不同選擇,那還談什麼「探索消費者需求」的任務呢?
總結一下
首先,建議有機會能夠在公司發起旅程圖的討論之前,最好能夠進行相關消費者的訪談,從消費者口中獲取「行為」的寶貴資訊,如果是基於假設來發想旅程圖,事後也應該尋找驗證的方式,否則就是在空想推論上面擬定重要的商業策略
第二,旅程圖描述的主角觀點是用戶,而不是你的產品服務,要去觀察用戶從起心動念到行為改變的歷程,這個歷程的長短取決於問題的難度,如果只是觀察用戶買下午茶的歷程,那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但若是影響人生的大事,往往要探索數年的跨度
期盼大家可以更好的運用這個有趣的工具,協助你的團隊探索潛在的商業機會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想跟你聊點輕鬆的工作小插曲,是關於我跟我們家實習生的相處小故事 每次到了公司有實習生的季節,我就忍不住寫實習生的觀察日誌,其實,我是在觀察我自己 ​ 如果你很好奇我們這次是怎麼舉辦實習生面試流程的,下次就來談談 ​ ​ 尤其是實習生比較容易在工作中接觸我的多面向,
假設有一個議題是設計管理,那設計公司的管理問題是不是全部都是設計管理議題? ​在我對「設計管理」這個議題粗淺的了解上,我先定義這個問題來自於這樣的想法: 「設計的產出該如何衡量價值?」 「設計師的產能是有辦法估算的嗎?」 ​ ​ ​ ​ ​ ​ ​ ​ ​
因為教學關係,我常常跟希望學習 UX 知識來入行的朋友聊天,最常聊到的話題當然是求職,畢竟沒有入行的話,一切都是空的。 然而越是想要走直線的朋友,越常撞得頭破血流搞不懂自己為什麼撞牆 最核心的狀況是,什麼樣的產業需要具備 UX 技能的人? 就像專精廚藝的人,如果從事這個職業被稱為廚師
這來自於我們左右腦區擅長關注事物的差異性。 就像有句俗話說,見樹不見林 我們的左半腦注重細節,而右半腦則想要理解大局。 這也是情緒在裡面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原因,你可以想像在危急的時候,我們會聚焦在細節上,因為迫切想尋求生存有關的訊息,這個時候會更專注在分析與邏輯上,喜歡高概率的成功、簡單易行的選項。
最近我們家千綺設計正在進行實習生的線上面談,以及透過參與部分工作來評估哪些朋友的特質適合與我們一起合作。 我不太擅長面試,總覺得那種談話情境帶著不對等的地位。 所以我姑且把面談變成了訪談,好奇的想問問投遞實習生計畫的朋友們,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 似乎不一定有社群感? 聊天群算嗎?
四月份的某一天,平常遠距的我們,整個工作室聚集在一起吃午餐以及會議。 飯後話題聊到最近想學習的東西,覺得自己還想補什麼能力之類的。 「所以 Soking 你覺得怎麼樣才算獨當一面的設計師?」同事小樓對我提問。 我邊說邊想,大概講了三種判斷的方式。 「首先是在進行專案的時候,不需要其他相同職能的人來支
今天想跟你聊點輕鬆的工作小插曲,是關於我跟我們家實習生的相處小故事 每次到了公司有實習生的季節,我就忍不住寫實習生的觀察日誌,其實,我是在觀察我自己 ​ 如果你很好奇我們這次是怎麼舉辦實習生面試流程的,下次就來談談 ​ ​ 尤其是實習生比較容易在工作中接觸我的多面向,
假設有一個議題是設計管理,那設計公司的管理問題是不是全部都是設計管理議題? ​在我對「設計管理」這個議題粗淺的了解上,我先定義這個問題來自於這樣的想法: 「設計的產出該如何衡量價值?」 「設計師的產能是有辦法估算的嗎?」 ​ ​ ​ ​ ​ ​ ​ ​ ​
因為教學關係,我常常跟希望學習 UX 知識來入行的朋友聊天,最常聊到的話題當然是求職,畢竟沒有入行的話,一切都是空的。 然而越是想要走直線的朋友,越常撞得頭破血流搞不懂自己為什麼撞牆 最核心的狀況是,什麼樣的產業需要具備 UX 技能的人? 就像專精廚藝的人,如果從事這個職業被稱為廚師
這來自於我們左右腦區擅長關注事物的差異性。 就像有句俗話說,見樹不見林 我們的左半腦注重細節,而右半腦則想要理解大局。 這也是情緒在裡面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原因,你可以想像在危急的時候,我們會聚焦在細節上,因為迫切想尋求生存有關的訊息,這個時候會更專注在分析與邏輯上,喜歡高概率的成功、簡單易行的選項。
最近我們家千綺設計正在進行實習生的線上面談,以及透過參與部分工作來評估哪些朋友的特質適合與我們一起合作。 我不太擅長面試,總覺得那種談話情境帶著不對等的地位。 所以我姑且把面談變成了訪談,好奇的想問問投遞實習生計畫的朋友們,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 似乎不一定有社群感? 聊天群算嗎?
四月份的某一天,平常遠距的我們,整個工作室聚集在一起吃午餐以及會議。 飯後話題聊到最近想學習的東西,覺得自己還想補什麼能力之類的。 「所以 Soking 你覺得怎麼樣才算獨當一面的設計師?」同事小樓對我提問。 我邊說邊想,大概講了三種判斷的方式。 「首先是在進行專案的時候,不需要其他相同職能的人來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Thumbnail
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是一種幫助團隊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和行為的工具。它常用於設計思考過程中的早期階段,以便團隊能以客戶為中心來開發產品或服務。 這種地圖能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客戶的感受、思考、說話和行為,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客戶的問題。 同理心地圖的好處: 增進理解:幫助團隊成員從客戶的
消費者研究,可以了解以下: 瞭解消費者行為、能力、態度,了解消費者本身有哪些限制 確認消費者使用情境、需求,以期產品最終符合消費者期許的目標 讓設計決策能有依據,並非猜測或個人喜好,可以回朔研究結果 確認專案目標,以利後續評估產品成敗   研究消費者基本特徵,運用顧客標籤進行分眾  常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你認為消費者決定要購買哪件商品,都是憑理性下決策的嗎?我們將在以下的文章中解析消費者如何思考。並討論行銷人如何透過大腦決策的思維模式,置入我們希望消費者採取的行動。底下將針對確認偏誤的影響力,瞭解確認偏誤如何影響消費決策,並提出如何通過理解消費者的決策方式來設計更有效的顧客旅程。
Thumbnail
在創建客戶旅程地圖的過程中,必須先定義目標受眾的輪廓,再創建包含行銷漏斗5個階段的客戶旅程地圖。每個階段都需釐清客戶的行為、想法和感受,並且企業應該對客戶可能遇到的痛點和機會點有所準備。最後,企業在實際執行自訂的行動方案後,可再依照自身需求選擇衡量各階段成效的指標。
Thumbnail
在數位行銷時代,瞭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客戶旅程、接觸點以及如何運用客戶旅程地圖來深入理解客戶需求。客戶旅程地圖是企業制定行銷策略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改善客戶體驗,提高行銷效果,並提升客戶忠誠度。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同樣是餐飲業,客人消費的心理大不相同 每個人一定都有去餐廳點餐的經驗,有不少都改成線上點餐縮減前台服務人員,但最基礎的菜單版面都還是以推薦套餐-單點-特色料理-甜點飲品這種順序做排列組合,那如果在小吃攤看到這種菜單,會讓你想點餐還是缺乏興趣呢? 舉個例子,你去買鹹酥雞看到菜單上第一行寫著,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Thumbnail
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是一種幫助團隊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和行為的工具。它常用於設計思考過程中的早期階段,以便團隊能以客戶為中心來開發產品或服務。 這種地圖能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客戶的感受、思考、說話和行為,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客戶的問題。 同理心地圖的好處: 增進理解:幫助團隊成員從客戶的
消費者研究,可以了解以下: 瞭解消費者行為、能力、態度,了解消費者本身有哪些限制 確認消費者使用情境、需求,以期產品最終符合消費者期許的目標 讓設計決策能有依據,並非猜測或個人喜好,可以回朔研究結果 確認專案目標,以利後續評估產品成敗   研究消費者基本特徵,運用顧客標籤進行分眾  常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你認為消費者決定要購買哪件商品,都是憑理性下決策的嗎?我們將在以下的文章中解析消費者如何思考。並討論行銷人如何透過大腦決策的思維模式,置入我們希望消費者採取的行動。底下將針對確認偏誤的影響力,瞭解確認偏誤如何影響消費決策,並提出如何通過理解消費者的決策方式來設計更有效的顧客旅程。
Thumbnail
在創建客戶旅程地圖的過程中,必須先定義目標受眾的輪廓,再創建包含行銷漏斗5個階段的客戶旅程地圖。每個階段都需釐清客戶的行為、想法和感受,並且企業應該對客戶可能遇到的痛點和機會點有所準備。最後,企業在實際執行自訂的行動方案後,可再依照自身需求選擇衡量各階段成效的指標。
Thumbnail
在數位行銷時代,瞭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客戶旅程、接觸點以及如何運用客戶旅程地圖來深入理解客戶需求。客戶旅程地圖是企業制定行銷策略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改善客戶體驗,提高行銷效果,並提升客戶忠誠度。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同樣是餐飲業,客人消費的心理大不相同 每個人一定都有去餐廳點餐的經驗,有不少都改成線上點餐縮減前台服務人員,但最基礎的菜單版面都還是以推薦套餐-單點-特色料理-甜點飲品這種順序做排列組合,那如果在小吃攤看到這種菜單,會讓你想點餐還是缺乏興趣呢? 舉個例子,你去買鹹酥雞看到菜單上第一行寫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