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人生的三個境界

    門前哪三棵九里香樹是要剪型的,修剪前與修剪後有啥不一樣?
    回應有三種: ①樹就是樹啦,有啥不一樣?閑著沒事幹! ②啊!是有點兒不一樣呀!沒事找事。 ③樹還是樹啊!本來無一物嘛!
    唐朝有位禪師叫做青原惟信,他說: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竭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第一個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那是用肉眼來看,甚至是路過錯過。 第二個境界,「見山非山,見水非水」,那是執著我知,凡事都要不一樣。 第三個境界,「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那是人情與事物,兩忘湮水裡。
    第三個境界,用老莊的思想來說,那是「物我自化」;用禪宗的思想來看,那是「菩提本無樹」;用孔孟的思想來講,那是「義之所在」,亦即責任而已。
    朋友,您是哪一種境界呀?
    按:青原惟信,青原是他修道的地方,惟信是他的法號。 註:「菩提」,梵文Bodhi的音譯,指洞明真諦而覺悟的意思。
    (寫於2020年8月18日) 下一講:蘇軾的三重人生境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