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習是為了工作 你也該知道工作型態正面臨的變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教育發展的歷程中,曾經有過幾度變革,我們這一代經歷的中學教育,起碼是二、三十年前的事,那個時代的教育,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開始與職業聯結,從培養成人的思維,轉向培養工匠的思維,學生就像生產線上的產品,只求均一性地達成能做為生產的工具的標準。
但是當前也面臨重大的時代變革,科技進步至此,機器人將可以取代許多重覆性高的工作,人口組成也在轉變中,如果爸爸媽媽們仍關注孩子未來能做什麼樣的工作,也千萬不要再用昔日培養工匠的態度跟催孩子的學習了。
在高齡化、少子女化、全球化、數位化等浪潮下,人力市場面臨重大的改變,這一代的重點,應該是如108課綱一樣,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透過「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mid=12502)。
簡單來說,未來要看到每個人的獨特,讓每個人在社會上發揮其獨一無二的價值。
但是,太獨特也容易讓爸爸媽媽感到刺目與受到威脅,所以在過程中,我們可以跟孩子共學,不只學習如何做為新世紀的公民,也學習如何提升自我修養(自我覺察、同理、溝通、多鼓勵、賦予勇氣),珍惜此生與孩子一起學習的緣份。
一起加油~~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繼日前提到的高齡化,下一個世代還有一個重要趨勢是"永續"。現在環境已經到危急存亡的關頭了,再加上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零廢棄和淨零碳排逐漸成為可行,所以,除了提醒大家要跟孩子一同關注長者議題,也要在生活中跟孩子一起認識永續。
氣候影響物候,但每一項改變對於每一個物種的影響卻不是相同的,每一個物種受氣候變遷衝擊的程度、族群對氣候變遷的反應程度以及物種自身對衝擊的適應力都有不同,至於會造成什麼影響,就好像無數的蝴蝶效應疊加,結果沒有人會知道.....
今天聽"聽天下"的Podcast,提到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關心台灣珊瑚礁的狀況,我想成為這種世界的議題,那狀況應該很嚴重了,但到底珊瑚礁這種環保議題與經濟何關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其實現今的學習環境已經不一樣了,網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線,可以說是好學者的時代~~~當然更要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才不會身處寶山卻什麼也沒帶走... 前幾天有跟大家分享,"學習歷程、方法和策略"是素養導向教學的一大重點,今天的素養學習,就跟大家分享一堂磨課師的課...
先前一連串原物料漲價的資訊,我想大家對於飼料漲價導致牛、豬、雞乳相關產品漲價已經不陌生了。因為飼料常需進口或者是長途運輸,而飼料價格相對人用糧食低,我國要能自給照常理推斷應該是相當困難,只能默默接受一切......。
跨域、圖表閱讀統整反思力也是素養考題的重要型式,今天跟大家分享二個和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都有深刻相關的數據圖表~~ 台灣即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思是每5個人中會有一位是65歲的長者,目前推估2050年會是老年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到時台灣社會大概將近每2個人就會有一位是65歲的長者。
繼日前提到的高齡化,下一個世代還有一個重要趨勢是"永續"。現在環境已經到危急存亡的關頭了,再加上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零廢棄和淨零碳排逐漸成為可行,所以,除了提醒大家要跟孩子一同關注長者議題,也要在生活中跟孩子一起認識永續。
氣候影響物候,但每一項改變對於每一個物種的影響卻不是相同的,每一個物種受氣候變遷衝擊的程度、族群對氣候變遷的反應程度以及物種自身對衝擊的適應力都有不同,至於會造成什麼影響,就好像無數的蝴蝶效應疊加,結果沒有人會知道.....
今天聽"聽天下"的Podcast,提到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關心台灣珊瑚礁的狀況,我想成為這種世界的議題,那狀況應該很嚴重了,但到底珊瑚礁這種環保議題與經濟何關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其實現今的學習環境已經不一樣了,網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線,可以說是好學者的時代~~~當然更要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才不會身處寶山卻什麼也沒帶走... 前幾天有跟大家分享,"學習歷程、方法和策略"是素養導向教學的一大重點,今天的素養學習,就跟大家分享一堂磨課師的課...
先前一連串原物料漲價的資訊,我想大家對於飼料漲價導致牛、豬、雞乳相關產品漲價已經不陌生了。因為飼料常需進口或者是長途運輸,而飼料價格相對人用糧食低,我國要能自給照常理推斷應該是相當困難,只能默默接受一切......。
跨域、圖表閱讀統整反思力也是素養考題的重要型式,今天跟大家分享二個和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都有深刻相關的數據圖表~~ 台灣即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思是每5個人中會有一位是65歲的長者,目前推估2050年會是老年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到時台灣社會大概將近每2個人就會有一位是65歲的長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Thumbnail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Thumbnail
本文緣起 在幾百年前,人們在工廠裡工作,往往是時間固定、地點固定、任務固定。這就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典型工作模式,完全以資本主義最大化生產效率為目標。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時至今天的工作樣態已經變得多樣化、靈活化,並且更重視員工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教育與職業市場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落差。傳統教育體系,從小學到研究所,往往無法滿足職場的實際需求。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革命性的教育與職業配合體系——職途導航。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隨著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與勞動模式逐漸改變,職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工讀化」的現象揭示了年輕人對於傳統全職工作興趣缺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工作的定義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並且回應來自 Z 世代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Thumbnail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Thumbnail
本文緣起 在幾百年前,人們在工廠裡工作,往往是時間固定、地點固定、任務固定。這就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典型工作模式,完全以資本主義最大化生產效率為目標。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時至今天的工作樣態已經變得多樣化、靈活化,並且更重視員工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教育與職業市場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落差。傳統教育體系,從小學到研究所,往往無法滿足職場的實際需求。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革命性的教育與職業配合體系——職途導航。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