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一女學霸的故事,你還看到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一陣子有一個北一女學霸申請上耶魯大學的故事,寫這篇文章的原作者可能是想讓大家把重點放在這個女孩從小沒補習,一路都念公立學校,靠熱愛閱讀申請上名校的勵志過程。
不過,文章爆紅後,很多人的重點都放在女孩的爸爸是美國加州的執業律師,爺爺更是知名大學的兒童文學教授,這樣的家世背景有這樣的成就理所應當,也就是教育社會學討論的典型文化資本的例子。
文化資本講的是不同社會階級的家庭,會擁有不一樣的文化資產,這些文化資產可能分布在生活習慣、興趣、行為模式等等。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父母都來自所謂的書香世家,經濟無虞,在社會上也都有很好的自我發展機會,這樣的文化資本就是小孩很大的底氣。
但每個家庭的文化資產本來就不一樣,當我們看到這樣文化資產富足的家庭,除了羨慕和用戴著批判性的眼鏡指出她的成就可能「不完全」來自她的努力,在這篇報導中,我們還有沒有什麼其他可以看見的地方?

爸爸喜歡閱讀,而且在她心中是個有趣的人

我第一個看到的是身教的重要。她在訪問中提到爸爸和爺爺一樣喜歡閱讀,而且爸爸透過「閱讀」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小孩會模仿大人的行為,但通常這個大人也要足夠有趣、有吸引力,才能讓小孩相信這件事是好玩的。這個爸爸不僅用身教展示了閱讀的樂趣,還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相信他不需要再跟小孩說讀書有多重要。

爸爸會和她一起討論書裡面的內容

我第二個看到的是關係的融洽。與大人交流本來就是成長時期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這位爸爸巧妙的把讀書和家人感情的交流融合在一起,也讓我們看到其實這兩件事可以一起發展而不衝突。
要特別留意的是「討論」兩個字。有的孩子回憶起過往,會說爸爸或媽媽會「教」他讀書,這邊先不討論教有什麼問題,她這邊用的動詞是「討論」,代表她認為爸爸在這件事情上跟她是站在較為平等的立場,而且說話的方式應該是偏開放沒有既定答案的,這樣的方式的確比較能激起孩子思考探究的興趣。
文化資產當然很重要,但大部分的人都不是來自具備金湯匙的家庭,如果嘗試把焦點放在「可以做的事」,也許可以從這些家庭教養孩子的方式學到一些可以用的心法。
https://renee.tougas.net/blog/building-a-small-space-homeschool-library/
覺得寫的不錯請幫我拍拍手和按愛心~感謝感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107內容數
教育界像是個粉筆堆成的象牙塔,圈子裡的我還在適應,希望能在完全融入前,留下一點自己的看法和教學觀察紀錄,怕自己以後忘記。有可能一直都是心靈上的圈外人,不過也沒關係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踢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偏鄉三年,雖不算向下札根,但對於偏鄉的困境倒是深有體會。偏鄉學校除了先天不良,更嚴重的是後天失調,加深輔導工作的推動的難度。
這學期的生涯輔導課在授課老師朝氣蓬勃的引導下拉開序幕。跟很多課的慣例一樣,一開始都讓同學們討論課程期待,許多同學們提到,目前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孩子普遍對未來沒有方向感,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興趣在哪裡,因此希望可以在這堂課學到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這兩個月的諮商輔導學分班剛好上到「失親輔導」,我對這個議題特別有感觸,不管是學生或是自己,都有相關的經驗過程,因此想記錄一下這個主題,看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行政和導師能提供的服務,也希望自己在遇到類似狀況時能有更好的應對。
過年大家都在貼食物,讓我想起一個以前在某學校代課的小趣事。 那年辦公室的幾位同事,突然在年末時發起potluck活動,請每一個人帶一道菜過來聚會。
在考上前,曾歷經頻繁的工作地轉換,因緣際會下,大中小型學校都待過,現在是在全校各年級只有一班的極小校,本著田野調查的精神來記錄一下小校的特殊文化,提供一些不同角度的資訊。 一、小校學生少,所以老師比較能顧到每個學生? 二、主管好壞影響很大? 三、小校怪人多?
在偏鄉三年,雖不算向下札根,但對於偏鄉的困境倒是深有體會。偏鄉學校除了先天不良,更嚴重的是後天失調,加深輔導工作的推動的難度。
這學期的生涯輔導課在授課老師朝氣蓬勃的引導下拉開序幕。跟很多課的慣例一樣,一開始都讓同學們討論課程期待,許多同學們提到,目前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孩子普遍對未來沒有方向感,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興趣在哪裡,因此希望可以在這堂課學到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這兩個月的諮商輔導學分班剛好上到「失親輔導」,我對這個議題特別有感觸,不管是學生或是自己,都有相關的經驗過程,因此想記錄一下這個主題,看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行政和導師能提供的服務,也希望自己在遇到類似狀況時能有更好的應對。
過年大家都在貼食物,讓我想起一個以前在某學校代課的小趣事。 那年辦公室的幾位同事,突然在年末時發起potluck活動,請每一個人帶一道菜過來聚會。
在考上前,曾歷經頻繁的工作地轉換,因緣際會下,大中小型學校都待過,現在是在全校各年級只有一班的極小校,本著田野調查的精神來記錄一下小校的特殊文化,提供一些不同角度的資訊。 一、小校學生少,所以老師比較能顧到每個學生? 二、主管好壞影響很大? 三、小校怪人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一個傳記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在豪門家庭中當家教的經歷。書中描述了在富人圈中,家長們注重孩子的教育,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教育資源以為其爭取入讀常春藤聯盟。這種教育模式雖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但也對其帶來巨大壓力。文章提出了關於教育與成功的思考,讓人深思。
Thumbnail
想當年中學生涯也在一所特別的私立學校度過,比起第一志願傳說可是不惶多讓,作者是記者出身,寫作起來還算流暢,內容大抵是一雙兒女進入第一志願同學們、家長的故事,讓對第一志願家庭成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首先是關於第一志願的各種都市傳說。南海路高中跟總統府女中分別有著不同的都市傳說,老實說敝母校恐怕也
Thumbnail
最近大學繁星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滑手機,看到一個名詞「第一代大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其定義有: 第一代大學生,即父母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大學生。或,第一代大學生是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通常適用於大家庭中的第一個人上大學) . 研究這議題主要是來自美國,其含意是:如果家族中還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頭腦不錯但不是最好,長相還可以但不是美女,讀一個不錯的大學,做一份還可以的工作。
今天看到莎利夫人的貼文,因為其丈夫的論述重點在於”階級易於複製,努力未必可以改變什麼“,非常有感觸,,所以貼了一個笑話梗。不過,說真的,我非常的有感觸,因為看到夫人的那位國中生的拚命考上的建中的故事,來想我的父親,來我的父親是靠著”努力”從每天吃蕃薯過日的家庭,在農忙之餘拚了命的讀書,感恩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公子最近一個族人小孩出國去念書 她跟我說,她教育小孩 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教他會感恩 我覺得這媽媽很棒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太多人以自我我中心 完全忘了社會的運作 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互利互惠 或是我之前說的曾國藩的處世重點,利他   利他,你才會有所得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Thumbnail
一個傳記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在豪門家庭中當家教的經歷。書中描述了在富人圈中,家長們注重孩子的教育,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教育資源以為其爭取入讀常春藤聯盟。這種教育模式雖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但也對其帶來巨大壓力。文章提出了關於教育與成功的思考,讓人深思。
Thumbnail
想當年中學生涯也在一所特別的私立學校度過,比起第一志願傳說可是不惶多讓,作者是記者出身,寫作起來還算流暢,內容大抵是一雙兒女進入第一志願同學們、家長的故事,讓對第一志願家庭成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首先是關於第一志願的各種都市傳說。南海路高中跟總統府女中分別有著不同的都市傳說,老實說敝母校恐怕也
Thumbnail
最近大學繁星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滑手機,看到一個名詞「第一代大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其定義有: 第一代大學生,即父母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大學生。或,第一代大學生是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通常適用於大家庭中的第一個人上大學) . 研究這議題主要是來自美國,其含意是:如果家族中還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頭腦不錯但不是最好,長相還可以但不是美女,讀一個不錯的大學,做一份還可以的工作。
今天看到莎利夫人的貼文,因為其丈夫的論述重點在於”階級易於複製,努力未必可以改變什麼“,非常有感觸,,所以貼了一個笑話梗。不過,說真的,我非常的有感觸,因為看到夫人的那位國中生的拚命考上的建中的故事,來想我的父親,來我的父親是靠著”努力”從每天吃蕃薯過日的家庭,在農忙之餘拚了命的讀書,感恩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