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率和白目,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如果不注意,那些無意間傷人的話將會破壞你的工作和人際關係!
●原本的好意關心,聽在人耳裡卻是多嘴無情。自以為的做自己,看在人眼裡卻是蠻橫無禮。這是因為我們的有禮都成了無體。
●你會對身邊的人,例如朋友或同事,不經意地說出「你看起來很累耶」「你看起來很憔悴」這種話嗎?說這些話時要多小心,尤其是對女性。即使對方臉色蒼白、好像就要倒下去,身體明顯不舒服,也不是開口說「你看起來很累」的時候。這時你該說的是:「你坐下來休息一下比較好」,向對方伸出援手才對。
●身體累不累,當事人最清楚。對別人說「你最好要○○」,只是讓人心煩而已。不先問我的情況,就全面否定我的努力,會讓人覺得你一點也不想了解我。只要謹慎地詢問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應該就可以大幅減少「你最好要○○」這種自以為是的發言。只要先詢問對方的生活習慣,就可以避免提供不必要的資訊和建議給對方。「你一定要試試看這個!」提供對方真正需要的資訊,這種建議才具有價值。
●「你變瘦了嗎?」「你變胖了喔?」大家都知道這樣問人很失禮,而且就算是家人,彼此也應該多留意表達關心的方式。除非是百分之百的正面肯定,否則應該沒必要對他人外表的變化多做評論。你也試著自己整理看看,有哪些針對人外貌的話是沒必要說的。如果擔心對方,想為對方做些什麼,不須說多餘的話,找出自己可以做的事,然後付諸行動,才是成熟大人應有的作為。
●即使沒有其他意思,「好可憐」這種話,是擅自在對方的未來印上「很遺憾的,你現在非常悲慘不幸」的烙印,我常覺得這真是多管閒事。動不動就說別人「好可憐」,片面地評斷他人不幸的人,只會讓人覺得你一副「憐憫他人的我是多麼溫暖體貼啊」的樣子,很自以為是而已。
●向別人訴說辛酸事,對方卻隨便回覆「好可憐」,沒有人開心得起來。要知道,會說「好可憐」這句話的人,同時也有自我滿足的一面。希望我們在聽到他人心酸難過事的時候,都能夠真誠地感同身受,說出溫暖的話,例如:「那真的很遺憾」「你當時很辛苦吧」「你一定很難過吧⋯⋯」等。這個時候,如果語氣堅定,再加點抑揚頓挫,可以更貼切地表達你的心情。
●不對勁的感覺,就是沒禮貌。這種「不對勁的感覺」,就是與人相處時,感受到的不舒服和焦躁感。如果別人對你說了什麼或是做了什麼,讓你開始思考:「那樣做不太對吧?」「這樣好嗎?」「對方那樣做,好像傷害到我了。」「這樣很好玩嗎?」「我要裝作沒聽到嗎?」的時候,就是不對勁的感覺。遇到不對勁的事情時,不用硬是假笑;也無須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反應,而驚慌失措;更不需要反應過度而情緒化。好好地面對不對勁的感覺,把別人的失禮行為,當作是磨練自己的機會。
●判斷他人失禮與否的不對勁確認清單:
-被誰?受到什麼樣的傷害?
-感受到敵意的具體內容?
-是否感受到對方的敬意?
-這件事情能夠有自信地說給別人聽嗎?
-心情愉快嗎?
●如果都把問題往自己身上攬,「不對不對,他人並不壞」「這次可能只是剛好遇到」「是不是我太脆弱了?」「還是我心胸太狹窄了呢?」,可能會忽略掉自己真實的心情,以及對方的本質。建議養成當你覺得對方的言行不太對勁時,就馬上判斷的習慣,「他那樣說的確傷害到我」「那樣的態度,對某某人很沒禮貌」等。只要找出不對勁的感覺,就可以守住你所重視的價值觀;而且跟對方來往時,保持一定的距離,也可以減輕壓力。
●拜託別人卻又不講清楚的人都是時間小偷。開口閉口「說真的」,這跟強迫他人沒兩樣。「大家都在做」,就是「你做的事情很普通」,這話超級沒禮貌。「我遲到了」不是道歉,只是在報告現況。
●關於禮貌,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不要要求別人達到自己的標準。所以,在期望對方向自己表達謝意的當下,就偏離了禮儀的根本因爲依據禮儀原則的所作所爲,在自己心中覺得「還好有意識到」是有意義的。
~形象顧問/吉原珠央
~《母湯喔!說話得罪人,你卻不知道》
~《その言い方は失礼です》
#母湯喔說話得罪人你卻不知道
#その言い方は失礼です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