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性格決定命運,或是行為決定未來?理解內在性格並覺察行為潛藏的動機,你也能朝想要的人生前進。
●當其他人見到你的時候,他們會不自覺地提出兩個問題。你是否和善、熱忱、可堪信賴?以及:你是否有能力、具備權力與地位?那麼,我們為何這樣做?這牽涉到我們的存活問題。你是朋友還是敵人?是威脅,還是希望?
●我們出生時,都至少帶著兩個目標。其中一個是生存,另一個則是繁衍。假如我們不致力於生存,也不努力繁衍後代,作為一個物種,人類早已不復存在。
●首先,第一印象很快就形成、而且難以改變。此外,我們更傾向於對彼此抱持懷疑態度、而非心存善意。這一點被稱為「煙霧警報器原理」(Smoke Detector Principle)。人類一旦起疑、認為有些事情不太對勁,內心就會發出警報。我們會迅速發現他人的缺點而非優點,原因在於這有助於我們的生存。此外,我們也很不樂意改變對彼此的印象。這被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它是存在於人類行為中的一種傾向,表現在不自覺、選擇性關注證實我們自己既有認知的資訊上。
●我們體內有一種名叫「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它有時被稱為哺乳荷爾蒙,或平靜荷爾蒙。當我們和人交流或擁抱某人時,我們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會升高。研究甚至顯示,當某人體內的催產素濃度升高時,他或她的行為會更體貼、也更慷慨。事實是,你只要向某人稍微表達出信任,其體內的催產素濃度就會提高。同時,某些行為或遣詞用字則會降低對方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換言之,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其他人體內的催產素濃度、進而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對地位的競逐,導致我們將自己與別人進行比較。實際上,我們也不願意這麼做。誰家的房子最豪華?誰的度假行程最奢侈?誰家小孩最聰明?當然,從第一眼看去,這些比較是毫無意義且惹人厭的,但知曉自己在階級體系中的位置,滿足了演化的機能。也就是說,這減少了傷害與衝突。
●人類屬於會搜尋知識的物種。根據十七世紀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說法,人類需要理解「為什麼」。「我們越瞭解自己身處的世界,生存的機會就越大」,是因為演化進程賦予我們尋找新知的本能。當我們順利取得新知識時,大腦內的獎勵中心會被啟動且分泌多巴胺。總之,我們的好奇心幫助我們理解自己身處的世界、應對我們所在的環境,並且適應環境─追根究柢,一切都是為了生存。此外,對其他人的興趣也有助於社交結構的營造與延續。
●幾項建議有助改善你的人生:
1.聚焦在相似點。
2.模仿對方。鏡像效應會讓我們更加喜歡 「彼此,增加達成共識的機會。
3.選擇接受影響力的對象。
4.選擇影響你的推動力。
5.表達讚賞之意。
6.處理在社交場合被拒絕的情境。
7.調節自己的孤獨。
8.致力經營為數不多卻深入的關係。
9.學習處理曝光程度。
10.多想一下,而不僅僅是跟從。
11.打斷社會影響力的力量。
12.勇於進行不同的思考。
13.在觀眾面前採取行動。
14.受到些微的落後所激勵。
15.不要(在一開始就)放棄。
16.只與小型群體進行比較。
17.給予擁抱。
18.信任對方。
19.處理棘手的關係。
20.丟棄毀滅性的關係。
21.拿捏八卦的分寸。
22.讓所有的人都參加遊戲。
~心理學博士/安潔拉.雅赫拉(Angela Ahola)
~《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從動機、抉擇到改變,瑞典最受歡迎講師帶你邁向理想生活,擁抱快樂與平靜!》
~《Dina dolda drivkrafter:Hur tre psykologiska behov styr ditt liv》
#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