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為什麼面對外人都很好,但面對親近的家人就是常常炸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明明知道要相愛,卻總是有股說不出的火大!?

「對待越重要的人,我們要更懂得珍惜?」
  是否與家人相處時有過類似經驗,在外面敦儒的爸爸回到家整個人變得很嚴肅不苟言笑,媽媽對親戚朋友都笑臉迎人很有耐心,一轉頭過來立刻氣噗噗!明知道對親近的人要更珍惜,但一個小小的不順眼,心裡的一股無名火跟著脾氣就上來了!
  對待家人應該是要包容體諒,對外人恰好就可,為什麼心裡頭都懂道理,但真正面對越親近的家人時,隨便看個一眼,依然是那個討厭的老樣子!不開心的感覺立馬浮上來,情緒瞬間就炸掉呢?

很多情緒來自「潛意識」

  榮格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情結(complex)」,也能稱為心靈的碎片,是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簡述來說,情結是我們生活中那些特別在意的點,這些點會帶來明顯的情緒起伏,並且強到能影響行為與生活。
  比方說太太看到先生下班後很懶只會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不幫忙做家事不顧小孩,整天抱怨自己工作很累只想好好休息,而自己要工作、打理家裡、要帶小孩,每天睡不到五小時,鏡子裡那個人都忙成黃臉婆了!還要被嫌棄不如以前漂亮,溫柔可愛,看到豬隊友的老公立刻一股無名火燒起來,忍不住發脾氣。
  這就是一種自我犧牲情結,小時候曾經有想要的東西或想被照顧,但爸媽說不允許或是沒辦法給我們,只好委屈忍耐下來,甚至要求我們懂事,把東西讓給兄弟姊妹,這種「把別人的需要放在比自己還前面的感覺」,在長大後隨著生活不斷重演,累積成一股龐大的委屈,身邊的每個人都很信任依賴自己,但自己內心其實也很想被疼愛照顧,毒素太多久了會逐漸壓抑不住:「為什麼被犧牲的總是我?為什麼都是我要承擔這一切?」
  所以每當我很累了還要照顧老公小孩時,自我犧牲的委屈感再度湧出,心中就會不自覺產生一股委屈轉化為憤怒,對老公小孩喊:「還不幫忙做家事!還不趕快去寫功課!」但回頭冷靜下來後,又很懊悔自己剛才怎發脾氣,陷入一股自憐又自責的輪迴。
  旁人看到只會想:「老婆脾氣真差」、「媽媽好兇哦!」甚至聯合起來指責自己,而自己從小到大滿肚子的委屈沒人知道,身邊沒人懂自己心裡發生了哪些事情,只看到「容易氣噗噗的媽媽」還有「越來越不可愛的老婆」。
  所以當我們碰到某些「地雷點」時(齁~為什麼又是我要忍耐犧牲!?),不是我們本身脾氣不好想發火,而是這些情結在我們生命中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但它未必是一種創傷表現。

為什麼對外面的人好,對家人常常炸掉?

  回到為什麼對外面的人好,對家人常常炸掉?有很大的原因是與家人相處時間比外人更長,生活接觸很多更會激發到情結;與外人相處時可以知道「需要忍耐多久就好」,而和家人相處彷彿漫無止境,會有種「難道我人生要這樣過一輩子嗎?」,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會帶來很高的焦慮,跟著情緒出現,所以容易氣噗噗。
  另外,家人也象徵親密感與信任感,也會讓自我防衛機制下降(Ego Defense Mechanism),白話來說,通常與越親近的人相處會越放鬆,心靈會知道對家人發火相對安全沒威脅,本性就自己探頭出來了,可能對外人相處時需要顧慮人情世故甚至利益而忍耐80%脾氣,對家人不需要想這麼多,忍耐50%就夠,反正發脾氣後也不會真的離開我或是絕交,頂多吵個幾天也就過去了。
  而與家人相處還一個特質是「期待更高」,面對更熟的人時,會覺得對方跟我相處這麼久了,應該很懂我在想什麼?能預期我有什麼感覺!能看到我的辛苦與付出等,當努力沒得到體恤或看作當成理所當然,就會覺得失落甚至憤怒:「為什麼我的付出沒有得到回應呢?」這些點都會讓家人或我們容易炸開。

人的心靈就像是「無限大的衣櫥」

  對家人容易發火該怎麼辦?會鼓勵先思考看看,是否有需要調整?如情結所說,犧牲自己而想發火不一定是一種創傷,更像展現性格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特質上不可抹滅的一部份;犧牲自己受盡委屈會發火是很合理的,這時候硬要改只會讓自己更不舒服!可以反過來想為什麼我需要發火?是不是我真的太累了身體支持不住而需要老公孩子幫忙?減少犧牲自己的頻率?或是可以整理我對犧牲自己的看法。
  比方說,兒時或過去的我可能是「被迫」要這麼做,現在的我是出自「愛家人」而選擇犧牲自己,我能有一個選擇的機會去再建構一次對犧牲的看法,或是調整犧牲的程度與時間長短,當我身體不累狀態好時,犧牲自己照顧別人能讓我感到「自己很有用」,就好好的透過付出讓彼次感受到愛的存在;當我累壞了想留一點力氣給自己時,就把隊友們抓來幫忙,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反正天也不會真的塌下來!端看從哪一個角度能讓自己比較「過得去」,就能使心情舒緩一點,也甘心甘願。
  我們能把人的心靈想像成一個無限大的衣櫃,裡面有無數種款式的衣服,而我們喜好會不斷變化,每個時期與場合適合穿的衣服也不同,如果犧牲自己是一件無瑕白禮服,過去緊緊穿在身上深怕弄髒它會被罵或責怪自己,現在累了想穿一件寬鬆舒適的居家服,那就能把白禮服先收起來換上居家服,有需要的場合再穿就好,或是覺得它白過頭穿起來不方便(or現在變胖了穿不下!!)!加上小裝飾或稍微修一下剪裁,改變一點點風格也不錯!
  各種特質都能在需要時拿出來,用不到時丟進去(反正衣櫥是無限大的不用考慮房價),發展自己的心靈或整理它,就能有更多的衣服,在適當的場合穿出自己當下想要的風格。

穿搭最舒適的情緒裝扮

  當我們會開始思考自己心裡的感覺,或是體悟到情緒起伏不是自己喜歡的狀況時,代表心靈衣櫥款式不夠穿或自己想換一下風格,我們很容易把性格當成「絕對值」認為無法改變,或是很兩極化的看待它,去思考要留下還是丟掉?這其實是不可能的,特質無法像物品一樣被丟棄,但可以透過整合內在的自己來創造新的意義。
  生活很豐富充滿變動,很難有一件衣服可以從小穿到大都不用換,我們可能會變胖、會老、氣質會變,遇到的場合也都會不一樣,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整理心靈衣櫥,找到最適合現下自己的黃金打扮。
圖:蔡博堯 心理師
文:蔡博堯 心理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9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你身邊也有巨嬰朋友嗎? 為什麼總是需要別人照顧,從來沒發現自己像個孩子 生活上食衣住行都依賴他人幫忙 回到家總是躺著玩手機,什麼也都不肯幫忙 想溝通時,好像全世界都在逼他一樣,覺得自己受盡委屈! 神奇的是,自己都知道不好卻也沒輒 讓「巨嬰」越養越肥~~ 到底這樣的巨嬰是怎樣的心理 又該如何解套呢?
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_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為什麼總是無法懂我的感受? 「他總是自以為是!」 「我最不喜歡他的態度,很差很討人厭!」 「為什麼都沒辦法懂我的感覺?」。 不自覺把「過往」家庭經驗帶到「現在」伴侶關係中 如果過去很痛苦,拿回責任能讓自己舒服一點 給自己一些嘗試的機會,就能感覺到對方改變
你是否常感到困惑,都在一起好多年了 為什麼對方總是說不出「我愛你」呢? 這讓我覺得「沒有被愛的感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愛的表達」方式沒有對盤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心理學中,五種愛的表達方式: ●肯定的言詞 ●接受接受禮物 ●服務行動 ●精心的時刻 ●身體接觸 幫助我們感受對彼此的愛吧!
生活中充滿讓我不開心的「情緒過敏原」 「心理師…我心情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常常會忍不住想脾氣…」 「當你有感覺到自己被影響時,通常你會怎麼做?」 「我會先忍耐…但心裡其實越來越氣…到最後整個大爆炸…然後就會吵架…」 不生氣不等於脾氣好?不生氣的人其實更失落 從「認識自己」開始,舒緩「情緒發炎」
你是「高敏感族群」嗎? 常常被講想太多、與人相處太敏感太敏銳 是個很奇怪的人嗎? 對燈光、聲音、氣味的細微變化都感受得到 甚至別人孩沒開口,就能感覺到他的情緒 這也讓情緒起伏跟著晃動 容易焦慮、開心、難過,對生活產生許多影響 也許你不是憂鬱、或想太多 而是「天生的藝術品-高敏感族群」
你身邊也有巨嬰朋友嗎? 為什麼總是需要別人照顧,從來沒發現自己像個孩子 生活上食衣住行都依賴他人幫忙 回到家總是躺著玩手機,什麼也都不肯幫忙 想溝通時,好像全世界都在逼他一樣,覺得自己受盡委屈! 神奇的是,自己都知道不好卻也沒輒 讓「巨嬰」越養越肥~~ 到底這樣的巨嬰是怎樣的心理 又該如何解套呢?
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_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為什麼總是無法懂我的感受? 「他總是自以為是!」 「我最不喜歡他的態度,很差很討人厭!」 「為什麼都沒辦法懂我的感覺?」。 不自覺把「過往」家庭經驗帶到「現在」伴侶關係中 如果過去很痛苦,拿回責任能讓自己舒服一點 給自己一些嘗試的機會,就能感覺到對方改變
你是否常感到困惑,都在一起好多年了 為什麼對方總是說不出「我愛你」呢? 這讓我覺得「沒有被愛的感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愛的表達」方式沒有對盤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心理學中,五種愛的表達方式: ●肯定的言詞 ●接受接受禮物 ●服務行動 ●精心的時刻 ●身體接觸 幫助我們感受對彼此的愛吧!
生活中充滿讓我不開心的「情緒過敏原」 「心理師…我心情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常常會忍不住想脾氣…」 「當你有感覺到自己被影響時,通常你會怎麼做?」 「我會先忍耐…但心裡其實越來越氣…到最後整個大爆炸…然後就會吵架…」 不生氣不等於脾氣好?不生氣的人其實更失落 從「認識自己」開始,舒緩「情緒發炎」
你是「高敏感族群」嗎? 常常被講想太多、與人相處太敏感太敏銳 是個很奇怪的人嗎? 對燈光、聲音、氣味的細微變化都感受得到 甚至別人孩沒開口,就能感覺到他的情緒 這也讓情緒起伏跟著晃動 容易焦慮、開心、難過,對生活產生許多影響 也許你不是憂鬱、或想太多 而是「天生的藝術品-高敏感族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身邊有沒有「情緒化」的朋友或家人呢? 我和我爸的關係,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好。 在我眼中,我爸是一個嚴厲且情緒化的人,講話又難聽,經常會把自己的情緒丟到家人身上。 像小時候,如果考試考不好,我爸會對我說:「你不想念書,就給我滾出家,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
Thumbnail
跟家人相處時,常常會覺得家人,到底為什麼火氣這麼大呀! 為什麼這麼固執,難以溝通! 講著講著我的火氣就也起來了! 家人看到我火氣起來,聲音也變得更大聲! 啊!不歡而散。 可是我明明是想要對家人好啊,怎麼又變成這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內耗如何比家庭貧窮對家庭功能造成更大的威脅。家庭內耗源於成員間的情感問題和無效溝通,導致情緒困擾和人際關係的長期影響。文章分析了內耗的成因、與貧窮的比較以及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改善家庭內部關係的策略,從而促進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以應對內外挑戰。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你身邊有沒有「情緒化」的朋友或家人呢? 我和我爸的關係,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好。 在我眼中,我爸是一個嚴厲且情緒化的人,講話又難聽,經常會把自己的情緒丟到家人身上。 像小時候,如果考試考不好,我爸會對我說:「你不想念書,就給我滾出家,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
Thumbnail
跟家人相處時,常常會覺得家人,到底為什麼火氣這麼大呀! 為什麼這麼固執,難以溝通! 講著講著我的火氣就也起來了! 家人看到我火氣起來,聲音也變得更大聲! 啊!不歡而散。 可是我明明是想要對家人好啊,怎麼又變成這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內耗如何比家庭貧窮對家庭功能造成更大的威脅。家庭內耗源於成員間的情感問題和無效溝通,導致情緒困擾和人際關係的長期影響。文章分析了內耗的成因、與貧窮的比較以及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改善家庭內部關係的策略,從而促進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以應對內外挑戰。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