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為什麼面對外人都很好,但面對親近的家人就是常常炸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明明知道要相愛,卻總是有股說不出的火大!?

「對待越重要的人,我們要更懂得珍惜?」

  是否與家人相處時有過類似經驗,在外面敦儒的爸爸回到家整個人變得很嚴肅不苟言笑,媽媽對親戚朋友都笑臉迎人很有耐心,一轉頭過來立刻氣噗噗!明知道對親近的人要更珍惜,但一個小小的不順眼,心裡的一股無名火跟著脾氣就上來了!

  對待家人應該是要包容體諒,對外人恰好就可,為什麼心裡頭都懂道理,但真正面對越親近的家人時,隨便看個一眼,依然是那個討厭的老樣子!不開心的感覺立馬浮上來,情緒瞬間就炸掉呢?

很多情緒來自「潛意識」

  榮格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情結(complex)」,也能稱為心靈的碎片,是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簡述來說,情結是我們生活中那些特別在意的點,這些點會帶來明顯的情緒起伏,並且強到能影響行為與生活。

  比方說太太看到先生下班後很懶只會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不幫忙做家事不顧小孩,整天抱怨自己工作很累只想好好休息,而自己要工作、打理家裡、要帶小孩,每天睡不到五小時,鏡子裡那個人都忙成黃臉婆了!還要被嫌棄不如以前漂亮,溫柔可愛,看到豬隊友的老公立刻一股無名火燒起來,忍不住發脾氣。

  這就是一種自我犧牲情結,小時候曾經有想要的東西或想被照顧,但爸媽說不允許或是沒辦法給我們,只好委屈忍耐下來,甚至要求我們懂事,把東西讓給兄弟姊妹,這種「把別人的需要放在比自己還前面的感覺」,在長大後隨著生活不斷重演,累積成一股龐大的委屈,身邊的每個人都很信任依賴自己,但自己內心其實也很想被疼愛照顧,毒素太多久了會逐漸壓抑不住:「為什麼被犧牲的總是我?為什麼都是我要承擔這一切?」

  所以每當我很累了還要照顧老公小孩時,自我犧牲的委屈感再度湧出,心中就會不自覺產生一股委屈轉化為憤怒,對老公小孩喊:「還不幫忙做家事!還不趕快去寫功課!」但回頭冷靜下來後,又很懊悔自己剛才怎發脾氣,陷入一股自憐又自責的輪迴。

  旁人看到只會想:「老婆脾氣真差」、「媽媽好兇哦!」甚至聯合起來指責自己,而自己從小到大滿肚子的委屈沒人知道,身邊沒人懂自己心裡發生了哪些事情,只看到「容易氣噗噗的媽媽」還有「越來越不可愛的老婆」。

  所以當我們碰到某些「地雷點」時(齁~為什麼又是我要忍耐犧牲!?),不是我們本身脾氣不好想發火,而是這些情結在我們生命中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但它未必是一種創傷表現。

為什麼對外面的人好,對家人常常炸掉?

  回到為什麼對外面的人好,對家人常常炸掉?有很大的原因是與家人相處時間比外人更長,生活接觸很多更會激發到情結;與外人相處時可以知道「需要忍耐多久就好」,而和家人相處彷彿漫無止境,會有種「難道我人生要這樣過一輩子嗎?」,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會帶來很高的焦慮,跟著情緒出現,所以容易氣噗噗。

  另外,家人也象徵親密感與信任感,也會讓自我防衛機制下降(Ego Defense Mechanism),白話來說,通常與越親近的人相處會越放鬆,心靈會知道對家人發火相對安全沒威脅,本性就自己探頭出來了,可能對外人相處時需要顧慮人情世故甚至利益而忍耐80%脾氣,對家人不需要想這麼多,忍耐50%就夠,反正發脾氣後也不會真的離開我或是絕交,頂多吵個幾天也就過去了。

  而與家人相處還一個特質是「期待更高」,面對更熟的人時,會覺得對方跟我相處這麼久了,應該很懂我在想什麼?能預期我有什麼感覺!能看到我的辛苦與付出等,當努力沒得到體恤或看作當成理所當然,就會覺得失落甚至憤怒:「為什麼我的付出沒有得到回應呢?」這些點都會讓家人或我們容易炸開。

raw-image

人的心靈就像是「無限大的衣櫥」

  對家人容易發火該怎麼辦?會鼓勵先思考看看,是否有需要調整?如情結所說,犧牲自己而想發火不一定是一種創傷,更像展現性格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特質上不可抹滅的一部份;犧牲自己受盡委屈會發火是很合理的,這時候硬要改只會讓自己更不舒服!可以反過來想為什麼我需要發火?是不是我真的太累了身體支持不住而需要老公孩子幫忙?減少犧牲自己的頻率?或是可以整理我對犧牲自己的看法。

  比方說,兒時或過去的我可能是「被迫」要這麼做,現在的我是出自「愛家人」而選擇犧牲自己,我能有一個選擇的機會去再建構一次對犧牲的看法,或是調整犧牲的程度與時間長短,當我身體不累狀態好時,犧牲自己照顧別人能讓我感到「自己很有用」,就好好的透過付出讓彼次感受到愛的存在;當我累壞了想留一點力氣給自己時,就把隊友們抓來幫忙,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反正天也不會真的塌下來!端看從哪一個角度能讓自己比較「過得去」,就能使心情舒緩一點,也甘心甘願。

  我們能把人的心靈想像成一個無限大的衣櫃,裡面有無數種款式的衣服,而我們喜好會不斷變化,每個時期與場合適合穿的衣服也不同,如果犧牲自己是一件無瑕白禮服,過去緊緊穿在身上深怕弄髒它會被罵或責怪自己,現在累了想穿一件寬鬆舒適的居家服,那就能把白禮服先收起來換上居家服,有需要的場合再穿就好,或是覺得它白過頭穿起來不方便(or現在變胖了穿不下!!)!加上小裝飾或稍微修一下剪裁,改變一點點風格也不錯!

  各種特質都能在需要時拿出來,用不到時丟進去(反正衣櫥是無限大的不用考慮房價),發展自己的心靈或整理它,就能有更多的衣服,在適當的場合穿出自己當下想要的風格。

raw-image

穿搭最舒適的情緒裝扮

  當我們會開始思考自己心裡的感覺,或是體悟到情緒起伏不是自己喜歡的狀況時,代表心靈衣櫥款式不夠穿或自己想換一下風格,我們很容易把性格當成「絕對值」認為無法改變,或是很兩極化的看待它,去思考要留下還是丟掉?這其實是不可能的,特質無法像物品一樣被丟棄,但可以透過整合內在的自己來創造新的意義。

  生活很豐富充滿變動,很難有一件衣服可以從小穿到大都不用換,我們可能會變胖、會老、氣質會變,遇到的場合也都會不一樣,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整理心靈衣櫥,找到最適合現下自己的黃金打扮。

圖:蔡博堯 心理師

文:蔡博堯 心理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80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2024/03/14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2024/03/14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2024/03/09
「不要想太多啦,輕鬆過日子就好~」 「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把煩惱放下人才會快樂~」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久了真的很煩欸!」   真羨慕單純的人!如果可以,誰喜歡想太多? 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上面的情形,從小就被說「容易想太多」、「愛鑽牛角尖」、「小劇場很多」
Thumbnail
2024/03/09
「不要想太多啦,輕鬆過日子就好~」 「為什麼要鑽牛角尖呢?把煩惱放下人才會快樂~」 「可不可以不要想那麼多?久了真的很煩欸!」   真羨慕單純的人!如果可以,誰喜歡想太多? 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上面的情形,從小就被說「容易想太多」、「愛鑽牛角尖」、「小劇場很多」
Thumbnail
2024/03/01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2024/03/01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瀏覽臉書時,偶然看到一段非常真實且扎心的話,"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就是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這種行為相當常見(尤其在東方社會) 與親人相處時,我們常常感到更自在和安全,這種安全感會使我們更容易表現出真實的情感,尤其是負面情感,因為我們"認為"既然是親人"應該"要了解並且包容我們,而不會立刻離
Thumbnail
在瀏覽臉書時,偶然看到一段非常真實且扎心的話,"一個人最大的災難,就是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這種行為相當常見(尤其在東方社會) 與親人相處時,我們常常感到更自在和安全,這種安全感會使我們更容易表現出真實的情感,尤其是負面情感,因為我們"認為"既然是親人"應該"要了解並且包容我們,而不會立刻離
Thumbnail
我們的內在平靜,需要自己守護。 把自己的情緒主控權拉回自己身上,別人的,就還給對方揹。
Thumbnail
我們的內在平靜,需要自己守護。 把自己的情緒主控權拉回自己身上,別人的,就還給對方揹。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過?哇勒,人真的很不容易相處,因為人和人之間,可能常常都會誤觸彼此的許多情緒地雷,一下子那個人有他的眉角(台語),一下子你也有你的不爽。結果大家也不順毛就炸鍋,炸來炸去的,傷痕累累,還不一定知道到底是惹毛那個人的什麼?我又是被惹到哪裡?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過?哇勒,人真的很不容易相處,因為人和人之間,可能常常都會誤觸彼此的許多情緒地雷,一下子那個人有他的眉角(台語),一下子你也有你的不爽。結果大家也不順毛就炸鍋,炸來炸去的,傷痕累累,還不一定知道到底是惹毛那個人的什麼?我又是被惹到哪裡?
Thumbnail
也許我現在要做的不是找到和媽媽對話的頻道,畢竟我已經找了這個頻道十多年了。我要找到的是和自己對話的頻道,更開放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更真誠地去面對自己,更勇敢地走出我自己的困境,也許到那時,我將是喜悅的,也許到那時,她也將是喜悅的。
Thumbnail
也許我現在要做的不是找到和媽媽對話的頻道,畢竟我已經找了這個頻道十多年了。我要找到的是和自己對話的頻道,更開放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更真誠地去面對自己,更勇敢地走出我自己的困境,也許到那時,我將是喜悅的,也許到那時,她也將是喜悅的。
Thumbnail
平常明明脾氣很好,遇到某些人就很容易不爽?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心理師從「潛意識」觀點一起來瞭解看看 為什麼我會這麼不開心?
Thumbnail
平常明明脾氣很好,遇到某些人就很容易不爽?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心理師從「潛意識」觀點一起來瞭解看看 為什麼我會這麼不開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