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人需要的,而非你想要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十之八九脫離不了情緒勒索的狀態
以我家最常見的例子
回到家長輩很喜歡準備、分享食物
畢竟我不是那種透過吃來發洩壓力的人
也都已經長這麼大了,可以自己決定與準備食物
回到家,我需要的不是食物,是休息
長輩覺得,那是關心小孩的方式
但實際上,並不是我真正需要的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多到很容易忽略
在為他人付出之前,請先捫心自問內心深處
這個真的是對方需要的嗎?還是是你覺得他可能會需要?
也許你買給長輩各種保健食品,其實他只需要你有空去看看他
也許你幫小孩買了許多玩具,其實他只需要你跟他一起玩
也許你幫情人做了很多雜事,其實他只需要你的一個擁抱
不知道對方需要甚麼,很正常
為了你好,也為了對方好
就勇敢問對方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永遠不要忘記,你也有你的需求,你想要的取捨,以及你期望的生活與人生
冒險有很多種方式,就從最小的嘗試開始,為自己生活增添一點小驚喜吧!
放得下,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智慧,過程中總是掙扎,各種羨慕與忌妒的情緒交錯,但回頭看也許很個值得且正確的選擇
我們需要的,只是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勇氣,只要不要站在原地放棄,永遠都有對抗命運的機會與能力
屬於你的那個戰場,屬於你的那一天,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把自己照顧好,變得更好,等你真的放下心裡的不愉快,會發現自己已經遠遠超越那些討人厭的人
永遠不要忘記,你也有你的需求,你想要的取捨,以及你期望的生活與人生
冒險有很多種方式,就從最小的嘗試開始,為自己生活增添一點小驚喜吧!
放得下,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智慧,過程中總是掙扎,各種羨慕與忌妒的情緒交錯,但回頭看也許很個值得且正確的選擇
我們需要的,只是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勇氣,只要不要站在原地放棄,永遠都有對抗命運的機會與能力
屬於你的那個戰場,屬於你的那一天,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把自己照顧好,變得更好,等你真的放下心裡的不愉快,會發現自己已經遠遠超越那些討人厭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你要幫助他人 你會給予他想要的 或是給予你想給的 還是給予你覺得他需要的呢?
Thumbnail
買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沒這麼簡單,內藏許多心理意涵。 小時候生日到,可以向父母要求買禮物:要娃娃(已經有一床的娃娃,還要)、要貼紙(同學都有什麼什麼可愛的貼紙,我都沒有)、要吃麥當勞肯德基(每次都不能吃炸雞漢堡,生日要吃)...,這會兒,父母順勢拿出道理來教育孩子,澄清這是需要還是想要
Thumbnail
在家庭中,長輩的愛常常以贈送物品的方式表現,但當這愛變成了負擔,會讓我們感到困擾。本文探討如何有效面對所謂的「受贈困境」,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自我梳理渴望、表達期待與堅持界限。這不僅是對自己情感的管理,也是促進家庭和諧的關鍵。讓我們學會在接納愛的同時,找到自我的空間與尊重。
無論是為了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還是因為一時心有觸動去幫助別人,其實都有那麼一部分,表示你心裏也有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大家都說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你幫助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你為何會想幫助呢?而你,其實內心渴望的是什麼呢?
親情,友情,愛情。父親說,我工作大半輩子,就養你和母親。母親說,我洗了大輩子的碗養你們。伴侶,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朋友,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不計代價的付出,是應該的嗎? 簡單的問自己,什麼不是物質的東西,才是重要的?貨幣?感情?宗教?時間? 我之前認識一個人,20來歲,蠻努力賺錢的,可是有天一覺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善於提供他人好意,或者說會照顧他人的想法,是一種成熟的展現嗎? 我的經驗觀察到有些人會: 1.聚會時帶東西來給大家吃 2.探班時帶飲料、點心來慰問同事 3.交際場合主動關心那些比較內向的人 而我通常是後者,屬於接受別人好意的,我也不會拒絕 只是我也在想,這是不是跟會"做人"是有關係的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你要幫助他人 你會給予他想要的 或是給予你想給的 還是給予你覺得他需要的呢?
Thumbnail
買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沒這麼簡單,內藏許多心理意涵。 小時候生日到,可以向父母要求買禮物:要娃娃(已經有一床的娃娃,還要)、要貼紙(同學都有什麼什麼可愛的貼紙,我都沒有)、要吃麥當勞肯德基(每次都不能吃炸雞漢堡,生日要吃)...,這會兒,父母順勢拿出道理來教育孩子,澄清這是需要還是想要
Thumbnail
在家庭中,長輩的愛常常以贈送物品的方式表現,但當這愛變成了負擔,會讓我們感到困擾。本文探討如何有效面對所謂的「受贈困境」,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自我梳理渴望、表達期待與堅持界限。這不僅是對自己情感的管理,也是促進家庭和諧的關鍵。讓我們學會在接納愛的同時,找到自我的空間與尊重。
無論是為了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還是因為一時心有觸動去幫助別人,其實都有那麼一部分,表示你心裏也有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大家都說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你幫助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你為何會想幫助呢?而你,其實內心渴望的是什麼呢?
親情,友情,愛情。父親說,我工作大半輩子,就養你和母親。母親說,我洗了大輩子的碗養你們。伴侶,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朋友,我一切都是為你好。 不計代價的付出,是應該的嗎? 簡單的問自己,什麼不是物質的東西,才是重要的?貨幣?感情?宗教?時間? 我之前認識一個人,20來歲,蠻努力賺錢的,可是有天一覺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善於提供他人好意,或者說會照顧他人的想法,是一種成熟的展現嗎? 我的經驗觀察到有些人會: 1.聚會時帶東西來給大家吃 2.探班時帶飲料、點心來慰問同事 3.交際場合主動關心那些比較內向的人 而我通常是後者,屬於接受別人好意的,我也不會拒絕 只是我也在想,這是不是跟會"做人"是有關係的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