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為什麼讓人聽不懂?了解三大關鍵問題,讓溝通更有成效】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撰寫日期:2022.08.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FAHAHA 翁順法 簡報教學|表達力專欄:為什麼說話總讓人聽不懂?該如何解決?
在上【邏輯表達課】時,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別人都聽不懂我說的話?
《好好說話》說:「一個人對世界的無力感,往往是從他對語言的無力感開始。
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希望能被身邊的人認同、喜歡。
但在那之前,要先讓人聽懂。
訊息無法正確被接收,表達者、聽者、內容都有可能是原因。
這篇文章,我們聚焦在表達者,分析「說話讓人聽不懂」的三個主因。
準備好提升自己的表達力了嗎?那我們開始吧!

說很多卻沒結論 示意圖 photo by pexels

一、原因一:說了很多卻沒有結論

第一種讓人聽不懂的主因,是說話沒有總結。
這種情況會發生,有可能是表達者在說話前沒想清楚要說什麼,也可能是對於要表達的重點還不夠熟悉,導致說很多、繞很遠,卻讓聽的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和這類人說話,我們心中總是會冒出這三個字:「所以呢?」
舉例來說。
以前我在醫院擔任菜鳥護理師時,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和學姊交接班。

當時對於很多事情都還不熟悉,常常忙於瑣事,卻沒釐清真正的照顧重點為何、該注意什麼狀況,所以交班時總是囉哩八唆什麼都講。

這時,就會聽到學姊講出這幾句熟悉的話:「所以呢?講重點啦!」
職場表達不是閒聊,而是有目的的溝通。因此,表達前應該先好好思考:表達的目的與結論到底是什麼,明確點出,才不會讓對方一顆心懸掛在那邊。

護理師 示意圖 photo by xFrame

二、原因二:有結論卻沒充分解釋

第二種說話讓人聽不懂的主因,是只講了結論,卻沒有充分解釋。
這種情況會發生,有可能是表達者因為某些緣故(如:知識的詛咒),認為對方應該知道,所以就草草帶過,沒解釋原因;也有可能是表達者自己也不清楚原因,只知道結論。
跟這類人說話,我們心中會不斷冒出三個字:「為什麼?
舉例來說。
病人問護理師:「我沒發燒了,可以不要再打抗生素了嗎?
護理師回答:「不行,抗生素要把療程打完。
病人追問:「可是我沒發燒了欸。
護理師說:「不行就是不行,抗生素的規定就是要打完。
護理師這樣的回應就會讓病人聽不懂。因為她只說了結論,卻沒有充分解釋要把抗生素打完的原因。
會有這樣的表達出現,可能是護理師認為抗生素療程是common sense,忽略了那是因為自己長期待在臨床,且受過專業訓練;也有可能是護理師學理知識不足,只知道有療程,卻不知道為何如此。
如果護理師要消除病人的疑惑,可以這樣說:「每種細菌都要不同療程,抗生素必須要打完一定療程,才能完整消滅該感染菌。如果中途自行停藥,容易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讓感染更加難以對付。
這樣病人才知道規定為何如此,也不會認為護理師態度不佳。
這樣的例子也容易出現在服務業。
服務員:「你應該配合這樣做。
客戶:「為什麼?這樣很麻煩?
服務員:「這是規定,沒辦法。
很多時候,在面對客人投訴或抱怨時,員工為了節省時間,總是會用「規定就是這樣」來回應對方。
但這樣的回覆並沒有真正解答客戶的疑惑。他當然知道這是規定,但他的問題是:規定為何如此
如果員工有辦法提供更多細節,讓客戶知道自己的難處和考量,就能大大減少客戶不安與不滿的情緒。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每個看似不便的規定,都出於某種理由,工作人員需要理解它。這也是各行各業中專業職能的重要訓練。

說話沒邏輯、沒條理 示意圖 photo by pexels

三、原因三:說話沒條理、沒邏輯

第三種說話讓人聽不懂的原因,是講話沒有條理、邏輯跳躍。
這種情況會發生,通常是表達者不擅長組織腦中的想法,因此無法有結構、有順序的傳達自己想說的話,導致對方聽不懂。
與這類人對談時,會覺得他說話「很跳」,感覺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我們需要透過不斷的提問釐清,才能逐漸明白他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透過邏輯思考的訓練,練習去分類、歸納、組織想法,有條理的陳述給別人聽;也可以透過一些現有的表達框架,如:PREP、SCQA,來輔助思考,讓表達者能更輕鬆的按照框架表達。(參考閱讀:表達力專欄:如何有邏輯的表達?表達框架PREP:原理、用法與案例解析

總結

這篇文章我們提到,說話讓人聽不懂有三個主因:說了很多卻沒有結論、有結論卻沒充分解釋、說話沒有邏輯條理。
沒結論會讓聽者心中產生:「所以呢?」;沒解釋會讓聽者心中產生:「為什麼?」;沒邏輯、條理的情況,則需要聽眾不斷提問釐清,才能理解真正的意思。
總結來說,當對方表示聽不懂你說的話時,可以先從這三個角度思考,找出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反過來,當你聽不懂對方說話時,也可以找出問題,引導對方好好表達。

若有簡報內訓、一對一諮詢的需求,歡迎來信討論。
(本文為FAHAHA所有,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6會員
79內容數
嗨,我是順法,是一名簡報培訓講師,主講 : 視覺溝通、內容策略、上台表達等簡報技巧。超過 100 場以上的授課實戰經驗。希望透過公開班、讀書會、寫作,推廣大眾簡報能力的養成。有任何培訓需求,歡迎與我聯繫。信箱:fahahatalk@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AHAH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撰寫日期:2022.08.22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從聽眾的角度出發,分享了三個簡報讓人看不懂的原因,分別是:搞不清目的、找不到重點、看不懂邏輯。反過來想,想要做出讓人一看就懂的投影片,不外乎就三個目標:釐清目的、凸顯重點、明確邏輯......
撰寫日期:2022.08.15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我們談了簡報設計的三個迷思,分別是:誤把設計當裝飾、誤當自己賈伯斯、誤把簡報當講義。 這三個迷思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多數人在學習及製作投影片的過程沒有意識到:投影片最重要的目的,是加速講者和聽眾溝通的效率......
日期:2022.07.27 作者:FAHAHA|翁順法 大部分情境的表達可以歸類成三種目的:溝通、說明、說服,而這三類又可以濃縮成文中這張表達核心模型。 表達核心模型分成兩階段、六步驟。首先,我們要先透過釐清目的、分析聽眾、發想組織內容來建立表達橋樑,接著依序破解聽眾不想聽、聽不懂、記不住的三大阻礙
撰寫日期:2021.05.08 作者:FAHAHA|翁順法 想學好簡報,就要先了解:簡報到底是什麼。這篇文章談了簡報的「誤解」、「拆解」、「理解」,希望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帶你重新認識你所熟悉的簡報。
撰寫日期:2021.09.02 作者:FAHAHA|翁順法 《矽谷簡報女王-用數據說出好故事》提供一套這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將「理性的數據」透過「感性的故事」賦予意義,說服他人,成功簡報。 接下來會跟你分享三個重點: 1. 這本書在談什麼? 2. 這本書適合誰看? 3. 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發
更新時間:2021.09.14 作者:翁順法|FAHAHA 剛踏入簡報的世界時,我買了各式各樣的簡報書閱讀。 當時讀完熱血沸騰,很想立馬使用看看,但實際簡報時,又覺得很難派上用場。失望之餘,甚至還因此低價賣掉好幾本書。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簡報知識並非「沒用」,而是自己沒搞懂使用時機...
撰寫日期:2022.08.22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從聽眾的角度出發,分享了三個簡報讓人看不懂的原因,分別是:搞不清目的、找不到重點、看不懂邏輯。反過來想,想要做出讓人一看就懂的投影片,不外乎就三個目標:釐清目的、凸顯重點、明確邏輯......
撰寫日期:2022.08.15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我們談了簡報設計的三個迷思,分別是:誤把設計當裝飾、誤當自己賈伯斯、誤把簡報當講義。 這三個迷思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多數人在學習及製作投影片的過程沒有意識到:投影片最重要的目的,是加速講者和聽眾溝通的效率......
日期:2022.07.27 作者:FAHAHA|翁順法 大部分情境的表達可以歸類成三種目的:溝通、說明、說服,而這三類又可以濃縮成文中這張表達核心模型。 表達核心模型分成兩階段、六步驟。首先,我們要先透過釐清目的、分析聽眾、發想組織內容來建立表達橋樑,接著依序破解聽眾不想聽、聽不懂、記不住的三大阻礙
撰寫日期:2021.05.08 作者:FAHAHA|翁順法 想學好簡報,就要先了解:簡報到底是什麼。這篇文章談了簡報的「誤解」、「拆解」、「理解」,希望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帶你重新認識你所熟悉的簡報。
撰寫日期:2021.09.02 作者:FAHAHA|翁順法 《矽谷簡報女王-用數據說出好故事》提供一套這種方法,告訴你如何將「理性的數據」透過「感性的故事」賦予意義,說服他人,成功簡報。 接下來會跟你分享三個重點: 1. 這本書在談什麼? 2. 這本書適合誰看? 3. 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發
更新時間:2021.09.14 作者:翁順法|FAHAHA 剛踏入簡報的世界時,我買了各式各樣的簡報書閱讀。 當時讀完熱血沸騰,很想立馬使用看看,但實際簡報時,又覺得很難派上用場。失望之餘,甚至還因此低價賣掉好幾本書。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簡報知識並非「沒用」,而是自己沒搞懂使用時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其實你根本不想知道答案。從小到大,我們都經歷過許多與他人溝通的情境,特別是當別人問我們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人們似乎根本不想知道真正的答案?我記得有一次,我的朋友問我一件事情,心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卻還是想要我說出來,然後再反駁我...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當你沒辦法簡單解釋一件事情時, 說明你根本沒搞懂它。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其實你根本不想知道答案。從小到大,我們都經歷過許多與他人溝通的情境,特別是當別人問我們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人們似乎根本不想知道真正的答案?我記得有一次,我的朋友問我一件事情,心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卻還是想要我說出來,然後再反駁我...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當你沒辦法簡單解釋一件事情時, 說明你根本沒搞懂它。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