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聽爸媽的舊經驗,或是取用新的知識、技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孩子長大、成年了,會碰到許多需要做決定的時候,這時候爸媽的角色如何呢?彼此相處的情形怎樣呢?會不會有意見不同、爭執不下、甚至吵架的發生呢?

舉幾個例子

一、修房子

最近兒子結婚在整修房子。
幾年前,先生問了兒子很多次:「你趕快結婚,我們來修房子。」
兒子回他:「修房子跟我結婚有什麼關係?」
兒子和女朋友交往了很多年,一直沒有結婚的消息,後來先生終於修了房子,將拖了十多年的地方修好了。
前年兒子提到要結婚了,女朋友說她媽媽和阿媽有婆媳問題,她不要住新店家裏,兒子說我們家不一樣,她不相信。那房子很大,只有爸爸住樓上,二姊住樓下,她單獨出入,我沒住,只會回去一下,如果他們結婚的話,我就不會定期回去了。我邀他們來聊一聊,我事先聲明,不是要勸她住家裏,是聽聽她的想法。
後來新店房子再修一個小地方,兒子跟爸爸吵架,我聽了後跟兒子說:「你們還是住外面好了,免得以後你要跟爸爸吵架,還要忙著跟太太吵,或是安撫太太,太麻煩了。」
所以他們開始找房子,找到了,先住在一起。2年約滿,因為2個人的工作地點改變,想換房子,沒找到適合的,提到我們結婚時買的那個小房子,我不主張住那間,因為太舊了。兒子和先生評估後,決定住那間,就請房客搬家,整修。然後兒子和他爸爸一直吵架,房子是爸爸的,實際要住的是兒子,哪些錢是誰出的?也沒講,到底要聽誰的呢?
幾次從兒子跟我說的,二女兒說的,我拼湊出來的是:
先生用以前我們剛結婚時的做法來想:「簡單做一下就好了。」那個房子才十幾坪,2房一廳,當初只有房間一個衣櫥,客廳一個很小的壁櫥,有廚俱,我們只請人貼壁紙,公公自己漆鐵窗,搬了原租屋處的新床和書桌,書桌上面連著小書櫃,還有冰箱、洗衣機,幫公公買了單人床、書桌、塑膠衣櫥,就這麼住進去了。
兒子除了床、櫃、桌、椅等都算好位置、大小外,因為房子處在鬧區,要用氣密窗,做室內空氣循環系統,不開窗戶,還有全用電,不用瓦斯,他自己查資料,自己設計,找了幾家設計公司後,決定自己分別找人施工。師傅有的是爸爸找的,有的是兒子找的,等於兒子和他爸爸一起弄那個房子,爸爸每天去監工,兒子上班是輪班,沒上班時,也常常去看。
一開始的土木、水電師傅(同一人)是爸爸找的,師傅跟爸爸一樣是古時候的做法,不看圖,可能也看不懂,都用嘴巴說的;問他這個部份要做幾天?哪天可以完成?永遠沒有答案;沒有計劃的觀念,做到哪裏了,才開始想,如:跟兒子說了一段話,兒子聽完後,問:「你的意思是,我要馬上去搬一個門來給你裝的意思嗎?」兒子還得自己解讀他的意思,然後趕快去買一個門來。
對於兒子的設計和需求,爸爸不能理解,講了多次還是聽不懂,還怪兒子為什麼要設計得那麼仔細,算得那麼精準。
如:在找浴室裝抽風機的位置時,爸爸不解,說:「浴室的窗戶那麼大,為什麼要裝抽風機?」對於室內空氣循環的事完全沒聽進去。
兒子說,爸爸和師傅一搭一唱,好像相處得挺不錯的,新店家裏也請他來做過,是常做新店社區裏工作的師傅。
兒子要的室內配線方法,發現師傅不會,他出口給意見,教他,師傅還不高興,或是生氣。
因為用電量增加,需要向台電申請來將電量加大,兒子問了幾次,要先找台電來做嗎?師傅說室內配線做完,最後再找台電。室內快做完時,他另外找了一家水電行來看,結果說不能做(或是不會做),爸爸打電話給兒子,確定不能做時,3個孩子都在我家吃飯,兒子氣瘋了,講完電話,飯都吃不下。師傅他明明不會做,為什麼說會做,要接這個工作呢?兒子說他已經再三問過,果然發生他擔心的事情。
雙方已經口出惡言了,爸爸說:「你不要來住。」兒子說:「我不管了。」接下來的可能是兒子讓步,回到用瓦斯的原點,不只原來的配線浪費了,他滿心的期望也落空,付出的心力白費了;或是換人做,做好的配線也是浪費,接手的人一定要重做,又要多花時間。

二、以前養狗時候,也是

以前養狗的時候也這樣,先生常跟小孩吵架。那時候養狗了,我聽女兒們說,才知道,狗要吃狗糧,不能吃人的食物,因為有調味,對狗的身體不好;不能吃骨頭,尤其腿骨,很尖銳,會劃破牠們的食道,雞脖子還可以,我們去流浪動物之家的義工家裏接狗時,她說:「狗也喜歡吃肉。」;老了時要換老狗老貓的飼料;要做健康檢查,打預防針;生病要看醫生……
先生依照古時候的養法,主張狗吃剩菜剩飯,因為飼料要用錢買(菜和飯就不用錢買嗎?真奇怪)我說沒有剩菜剩飯,都煮剛好,我用心洗的菜,為什麼要給狗吃呢?現在寫的時候,我才想到,以前他們家人多,每餐幾個人要吃不一定,家人或客人不事先說一聲,就隨時回家吃飯的,所以煮飯的人要煮多一點,剩的下一餐再吃,有養狗的話,就給狗吃。
不能吃骨頭,先生更不能理解,小孩不在,或他餵時,給狗吃骨頭,回頭跟我說:「哪不能吃骨頭?牠們都吃得津津有味,都咬碎吃下去了。」
這位先生,「不能」吃骨頭,跟「吃得津津有味」是2件事好嗎?當時很難解釋(要解釋好費力氣),我也沒回他。
生病看醫生要花錢,他更不能接受,主張不用看醫生,死了再養一隻就好了—這和現在對於寵物和動物權的說法和做法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發現,孩子們會看書,看資訊,聽有養貓狗的朋友或老師說,還有一個來源是,看醫生時聽獸醫說的,如此形成養貓狗的知識和做法,和他爸爸的經驗完全不同。

三、買車

這是讀者寫信來問的:兒子要買車,她和先生也同意他買車,但是選車時,爸媽選的兒子不接受,兒子選的,爸媽覺得不好,一直吵架,哄他會安靜一陣子,一陣子過後還是再吵,媽媽覺得好煩,也覺得破壞了感情,不想繼續這樣。她引用了我寫的「改變自己」文中的幾句話,問她自己要改變什麼?
幾信來往,我看到的是:
1.雙方選車的標準,在意的點不一樣,沒有交集;
2.爸媽認為他們有經驗,兒子不接受他們選的車子時,就用拖延的方法,找各種理由不要決定;
3.爸媽關心兒子,認為兒子年輕,怕他吃虧;比較單純,不知道XXX
我好像看到許多家庭裏,爸媽和成年兒女間的爭執,碰到事情時,爸媽很熱心地提供意見和經驗,選擇耐用、安全、信任......的品牌(耐用、安全等優點也是因為過去的品牌造成的印象啊!),而且認為自己的意見比較好,是對的,但是沒想到,也忽略了,經過了幾十年,任何東西的技術和產品比他們當年多了很多,重點是兒女在意的點,他的需求在爸媽看來是不重要、不需要的,比如:新的性能,外型等。孩子成年了,錢是他自己賺的,車子是他要開的,他有他的資訊來源和同儕間的流行……,在意的點和爸媽不同。
活在2個世界的人,沒有將討論和協商的方法應用出來,如何達成共識呢?是媽媽來問的,媽媽要看到自己啊!如果沒看到,或不承認的話,如何改變呢?

我說的,要說的是:

兒子修房子碰到的難題,他自己去處理,我幫不上忙,也沒有心力。2個姊姊給了他一些意見和看法,主要是幫他理解爸爸的想法,其實他和爸爸相處最多,最明白爸爸。當場我沒說什麼,只說:「他是你爸爸,他有問題還是會來找你,你不可能不管。」覺得他好累,好辛苦,等一下要回家睡覺,今天上晚班,我說:「我幫你按摩.」按摩他的肩頸,後背等,我能做的就這些,他繼續說話。
我們這一代成長於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從農業社會、貧窮的小時候,到現在台灣躋身於進步國家,許多家庭都有賺到錢,也是女生唸大學、就業的前行者,許多人對這些成功經驗念念不忘,也無法想像下一代經歷了哪些事情,當有人說下一代很好命什麼的時,我說他們有他們的壓力和辛苦的地方;當其他人強調「我們有經驗」時,我只能提醒:「經驗是過去的,不一定適合現在和未來。」
我們有我們要關注的事情,如:健康、準備好退休的種種、過好自己的生活,孩子已經長大了,不要一邊碎唸他們依賴、懶惰、不負責任等,一方面將手伸進他們的生活裏,要他們聽爸媽的,企圖操縱、掌控。他們有他們的人生要過,有困難要克服,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如果彼此能夠互相支持,互相欣賞,互相呈現能力的話,才能世界和平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668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切都很好! 海浪從遠方來,一浪一浪打過來,帶訊息給我(聽,看); 風吹來,很舒服,它從遠方帶來了訊息(觸感,聽); 陽光從天上、宇宙照下來,也帶來了訊息(看,皮膚的感覺); 雲在上面飄過,我要自己抬頭接收訊息(看); 雨水從天上掉下來,也掉來了訊息(看,觸感,聽);
大部份的女性在家庭裏的情緒勞動被視為理所當然,其他同住者理所當然地 享用而不自覺,這跟打掃清潔一樣:「做了人家沒看到,沒做時大家都知道了。」(如:「妳怎麼沒提醒我?」「妳順手幫我做一下會怎樣?」),我想到幾件不是在家庭中發生的事情: 一、 在遊覽車上跟我說很多話的男老師 三、跟朋友說很多話的人
今天早上看著女兒帶孫女出門,去保母家,我心情平靜,沒有什麼,因為情緒已經在之前都發完了,女兒應該也是。今天星期一,第2次去,上週五,7月1日開始,那天我不在,女兒去接她的時候,說情形還不錯,沒有哭著找媽媽,看來是比較放心了。 我看嬰兒,覺得 「可憐」 「無助的」 虐嬰的新聞 對媽媽職涯的影響 註: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我這馬去市場買菜的時陣,儘量講台語,毋過拄著少年人,猶原講華語。 3月時去注疫苗,本來無愛注,因為我老母過身,欲去殯儀館,想到殯儀館人濟,好啊!去注射。第一劑時,領到五百箍的Seven商品卡,分兩百箍予陪我去的第二查某囝。 4月注第二劑,領到一千箍,呼!遐爾濟,一个囡仔分三百箍,其他的我自己用。
一切都很好! 海浪從遠方來,一浪一浪打過來,帶訊息給我(聽,看); 風吹來,很舒服,它從遠方帶來了訊息(觸感,聽); 陽光從天上、宇宙照下來,也帶來了訊息(看,皮膚的感覺); 雲在上面飄過,我要自己抬頭接收訊息(看); 雨水從天上掉下來,也掉來了訊息(看,觸感,聽);
大部份的女性在家庭裏的情緒勞動被視為理所當然,其他同住者理所當然地 享用而不自覺,這跟打掃清潔一樣:「做了人家沒看到,沒做時大家都知道了。」(如:「妳怎麼沒提醒我?」「妳順手幫我做一下會怎樣?」),我想到幾件不是在家庭中發生的事情: 一、 在遊覽車上跟我說很多話的男老師 三、跟朋友說很多話的人
今天早上看著女兒帶孫女出門,去保母家,我心情平靜,沒有什麼,因為情緒已經在之前都發完了,女兒應該也是。今天星期一,第2次去,上週五,7月1日開始,那天我不在,女兒去接她的時候,說情形還不錯,沒有哭著找媽媽,看來是比較放心了。 我看嬰兒,覺得 「可憐」 「無助的」 虐嬰的新聞 對媽媽職涯的影響 註: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我這馬去市場買菜的時陣,儘量講台語,毋過拄著少年人,猶原講華語。 3月時去注疫苗,本來無愛注,因為我老母過身,欲去殯儀館,想到殯儀館人濟,好啊!去注射。第一劑時,領到五百箍的Seven商品卡,分兩百箍予陪我去的第二查某囝。 4月注第二劑,領到一千箍,呼!遐爾濟,一个囡仔分三百箍,其他的我自己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20歲的他》 大家都想在當兵前要先找好工作,大家也在想要怎麼樣可以減少兵役。我想的卻是怎麼樣可以不結婚,當兵前要完成訂婚,退伍後要馬上結婚,這是家裡決定的。彼此喜不喜歡不重要,個性合不合也不重要,兩家商業上有合就好。 爺爺留下來的建築事務所需要對方的協助才能繼續經營下去,這是父親想要的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結婚這麼多年來,除了婚前還會為我著想,之後完全都沒有 也由於客家人的爸媽灌輸錯誤觀念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導致浪費很多時間過各偽單親 以前小時候兩個小孩下課時 牽著他們的手都會問我 為何別人的爸爸都可來接 看著別人家的爸爸帶小孩 我們都很不是滋味 到小孩長大國中專科後才開始徹底清
Thumbnail
許多父母為了稅務考量,或是子女結婚贊助新房等理由,提早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但晚年與子女間產生紛爭,演變成有家歸不得的窘境。究竟,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之後,父母還有什麼權利呢?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最近開了一場家庭會議,討論的核心是手上的資金要投入老屋翻修,還是要當作頭期款購入新房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20歲的他》 大家都想在當兵前要先找好工作,大家也在想要怎麼樣可以減少兵役。我想的卻是怎麼樣可以不結婚,當兵前要完成訂婚,退伍後要馬上結婚,這是家裡決定的。彼此喜不喜歡不重要,個性合不合也不重要,兩家商業上有合就好。 爺爺留下來的建築事務所需要對方的協助才能繼續經營下去,這是父親想要的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結婚這麼多年來,除了婚前還會為我著想,之後完全都沒有 也由於客家人的爸媽灌輸錯誤觀念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導致浪費很多時間過各偽單親 以前小時候兩個小孩下課時 牽著他們的手都會問我 為何別人的爸爸都可來接 看著別人家的爸爸帶小孩 我們都很不是滋味 到小孩長大國中專科後才開始徹底清
Thumbnail
許多父母為了稅務考量,或是子女結婚贊助新房等理由,提早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但晚年與子女間產生紛爭,演變成有家歸不得的窘境。究竟,把房子登記在孩子名下之後,父母還有什麼權利呢?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最近開了一場家庭會議,討論的核心是手上的資金要投入老屋翻修,還是要當作頭期款購入新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