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反思】被放鴿子時該怎麼辦 — 我們需要對方回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被個案放鴿子是尷尬複雜的經驗,尤其是對那些還不熟的個案,我不知道失約原因,卻又忍不住瞎猜,是上次做錯了什麼嗎? 還是對方覺得沒有幫助? 或者只是睡過頭了? 有時心裡也會有些生氣,覺得對方就這樣失約並不負責任。
沒有人教過我個案失約時應該怎麼做,是該靜靜等待呢? 還是主動打電話過去詢問? 如果沒接的話我要繼續追嗎? 要打幾次呢? 會不會顯得我很纏人? 好像很要賺這筆錢似的? 我
發現要回答這些問題其實很複雜,在此之前且讓我先講一個關於看牙醫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口司其實不應該分家的,因為看牙醫與心理諮商有太多相似之處: 兩者都是把自己交給另一個人手上,只是一個是牙齒,一個是心靈;患者並不完全知道接受治療會發生什麼事,是需要把牙齒拔掉牙齦切開呢? 還是會情緒崩潰哭個不停? 過程似乎都痛,而且不知道會有多痛;自費完療程要花很多錢,忍不住懷疑,牙醫/心理師是不是想把我當盤子敲?
我本身沒有接受心理諮商的經驗,但還好因為牙齒不好的緣故時常需要跟牙醫打交道,我得以體會身為患者的抗拒與害怕、對醫者的想要/缺乏信任,以及被隱藏在深處的,被好好治療照顧的渴望。
我從小就很怕看牙醫,其實我們全家都是如此,或許是因為遺傳,大家牙齒都不好,偏偏沒有定期看牙醫的習慣,大家都有些鴕鳥心態我想。其中牙齒最糟糕的人是我,到了三十歲那年,我自知狀況不妙(上一次洗牙是N年前),鼓起勇氣,甚至特地搭火車去了朋友介紹的診所。
如同我所害怕的,洗牙的過程漫長血腥且痛苦(明明朋友說不痛的啊),結束後醫生沒多解釋,只說今天沒辦法洗完,下周再來吧。
後來我並沒有出席,因為要再受一次苦實在太可怕了。當然,幾年之後我為此付出了更高的代價— 接受了數次的牙周手術、植牙以及數十萬的醫療費,再加上每天晚上有如懲罰般地花一小時(yes, an hour)潔牙,才恢復健康,但牙周病所導致的地基流失卻也回不去了。
多年之後我回頭看,明白朋友介紹的的沒錯,這是一位關心病人的好醫師。因為洗牙的健保給付為半年一次,那個醫生要我下周再去,而且沒要我自費,表示他可能是無償地幫我進行第二次治療,因此對他我沒有任何抱怨。
但我也不禁想,如果當年他能夠多花點時間跟我解釋病情,理解我的痛苦與恐懼,同時告知我回診的重要,甚至在我失約時能打電話問問是怎麼回事,那他就會是改變我人生的恩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案主失約時,我總想到這個經驗,消化了心中五味雜陳後,便撥個電話過去問問,若對方沒接,我就捫心自問,自己有多少信心能幫到他的忙? 他沒繼續來看我真的有損於他的福祉嗎? 若答案我自己也不確定,那我便不再打了;反之,若是有一定合作基礎的關係(通常伴隨著一些成效),那我會想更積極地把對方找回來,至少談最後一次作為結案,就算不是為他,也是為我 — 我需要自己能幫上對方的忙、我需要這段關係是好的經驗,我需要我們能有個好的結束。
接連說出這些「我需要」需要勇氣,因為在我們所受的的教誨裡,治療師應該超然且無欲無求,不能太喜歡某個個案(更別談需要)、不能因為缺工作而想留住個案,否則便會有警鐘響起 —小心,這些是反移情。
然而,有時我們超然過頭了,甚至變得冷漠而不自知。或許內心深處,我們總是容易心虛、沒有信心自己能幫上個案的忙,畢竟這不像看牙那樣立竿見影且具體速效,擔心自己要為浪費個案的時間金錢負責。
在這個世道,很少有心理師能夠承認自己的限制,但真的有經驗的治療師,應該要有勇氣與能力去去評估究竟能否幫得上每個案主。在尊重案主自主權的前提之下,我們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斷,這是專業能力上的考量。
而在倫理學上,治療師在某些層面需要個案、需要延續這份關係不僅沒有錯,甚至是一件好事,畢竟個案要能繼續來才有機會受益,若真的關心他的福祉,那就會在乎且期待著他出席。就像電視劇裡那些熱血的老師,總是雞婆地把輟學的學生給找回來,他們不需要這樣,但他們做了,而且改變了學生的人生。
關於心理師對個案的需要,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說的,我們下次再談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會員
37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格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引用余德慧的貼文(帶著戲謔的)引發不少迴響,或許有些人會以為我是道德魔人,站在制高點要大家不能說謊與冷漠,然而並非如此,我認為身為現代社會人的我們,不真誠與冷漠本來就是常態,如同基督信仰所說,人本來就是有罪的,這也是何以真誠一致與照顧關懷(care)是身為助人者需要一生懸命的修練。
先說苦的 上週我PO上關於金錢的匱乏與貪婪的文章的當天,我所執業的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在google map上出現了這則一星負評: 虎頭蛇尾的經營歷程,要當網紅還是治療師? 有些關卡是自己過不去,例如寫書,出版社期望的是能寫自助類的書籍,幫助讀者指引方向, 我們是諮商機器人嗎?
如果說年輕人時常滿懷理想,那對我而言,碩班在成大醫院精神科實習,是最理想爆棚的時候。 當時我很少想到賺錢這件事,不是說完全不擔心,明明知道醫院心理師月薪只有四萬多(20年後的現在仍差不多...囧),卻一昧逃避似地相信未來一定有什麼解決方法的,或許可以靠投資股票賺錢養家?
心理治療是們奇怪的學問,隨著經驗的增加,我對很多事情反而沒那麼確定了。 坦白說,治療師無法保證藥到病除,更無法控制案主的身心狀況,唯一可以掌握的,只有當下彼此的關係。還好,所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都表明,治療關係與療效息息相關。 這聽來簡單,但其實很難,因為這無關技巧,關乎愛。
上一篇引用余德慧的貼文(帶著戲謔的)引發不少迴響,或許有些人會以為我是道德魔人,站在制高點要大家不能說謊與冷漠,然而並非如此,我認為身為現代社會人的我們,不真誠與冷漠本來就是常態,如同基督信仰所說,人本來就是有罪的,這也是何以真誠一致與照顧關懷(care)是身為助人者需要一生懸命的修練。
先說苦的 上週我PO上關於金錢的匱乏與貪婪的文章的當天,我所執業的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在google map上出現了這則一星負評: 虎頭蛇尾的經營歷程,要當網紅還是治療師? 有些關卡是自己過不去,例如寫書,出版社期望的是能寫自助類的書籍,幫助讀者指引方向, 我們是諮商機器人嗎?
如果說年輕人時常滿懷理想,那對我而言,碩班在成大醫院精神科實習,是最理想爆棚的時候。 當時我很少想到賺錢這件事,不是說完全不擔心,明明知道醫院心理師月薪只有四萬多(20年後的現在仍差不多...囧),卻一昧逃避似地相信未來一定有什麼解決方法的,或許可以靠投資股票賺錢養家?
心理治療是們奇怪的學問,隨著經驗的增加,我對很多事情反而沒那麼確定了。 坦白說,治療師無法保證藥到病除,更無法控制案主的身心狀況,唯一可以掌握的,只有當下彼此的關係。還好,所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都表明,治療關係與療效息息相關。 這聽來簡單,但其實很難,因為這無關技巧,關乎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前牙齒斷了,於是搜尋了牙齒斷了相關的文章。然後大概得到的結論是,牙齒斷了要趕快找牙醫師,黃金一小時內可以怎樣可以芭芭拉~~~可是我很疑惑,真的可能嗎?現在看牙醫真的有夠難掛號,預約都不一定可以準時看到了,沒有預約要在一個小時內看到牙醫並妥善處理,難度相當高阿!不管是什麼問題,大概在掛號時就被護理師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有建平台發文紀錄的想法許久,卻沒想到讓我做出行動的是一場牙痛。 當全台灣追著許久未來的凱米颱風,大家討論的是颱風假,我擔心的卻是:如果明天放颱風假,我的牙痛求助無門怎麼辦? 從小自己牙齒就蠻糟,也超超超怕看牙醫。治療本身是一回事,更大的是我對被牙齒很糟,被牙醫唸到臭頭,有著超大的心理陰影。抱持著
Thumbnail
個案近期因為智齒處不適,在考慮是否拔智齒,因此前來找我諮詢。 與造物主連結後,一開始感應要拔的話是因為它妨礙個案滿多的會影響生活,會讓個案不安心。如果真的決定要拔之前可以開始多休息喝水,然後在拔的時候不要因為很痛就去動身體,因為它很靠近神經會影響醫師拔的過程,而且要找一個可以信任的醫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真的很怕看牙醫,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怕牙醫。 前天決定去看牙醫要將補牙掉的地方補起來,當決定好這件事情時我就開始害怕得睡不著覺,躺著看著天花板想睡但是內心無比緊張,一直與內心的恐懼奮鬥中。 總算睡著後過不久又醒來,看一下時間:凌晨5點多。我就開始看著天花板緊張起來,於是不斷告訴自己不去看了
Thumbnail
說明『根管治療後,不做牙套,是多麼的危險,會導致前功盡棄(保留牙齒廢物利用,不要拔牙)』,何況他還要先做『牙冠增長術』....所以,為了幫智齒擦屁股、收拾爛攤子,您看事後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後來當然就自動消失啦,去找願意幫他便宜處理的所謂良心牙醫啦,只不過,撐不到一年,他就又回來找我啦....
Thumbnail
之後因為一些契機,現任心理師發現到我對醫療人員有信任及記憶障礙,包括我跟他在諮商過程中的配合上,出現我會忘了醫生及心理師的名字及長相、忘了曾經跟醫生及心理師說過的話......等等。 於是某次諮商現任心理師跟我講了「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概念,認為我之前的醫療經驗可能對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Thumbnail
雖然真的對牙醫們非常抱歉, 但在我的人生中,有很長一段時間裡, 「牙醫」和「小強」並列我最討厭的事物第一名 U_U 我甚至懷抱著「蛀到神經都蛀完了,就不會再痛了吧」這般壯烈成仁的決心, 從小學四年級以後就再也沒看過牙醫,直到那一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前牙齒斷了,於是搜尋了牙齒斷了相關的文章。然後大概得到的結論是,牙齒斷了要趕快找牙醫師,黃金一小時內可以怎樣可以芭芭拉~~~可是我很疑惑,真的可能嗎?現在看牙醫真的有夠難掛號,預約都不一定可以準時看到了,沒有預約要在一個小時內看到牙醫並妥善處理,難度相當高阿!不管是什麼問題,大概在掛號時就被護理師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有建平台發文紀錄的想法許久,卻沒想到讓我做出行動的是一場牙痛。 當全台灣追著許久未來的凱米颱風,大家討論的是颱風假,我擔心的卻是:如果明天放颱風假,我的牙痛求助無門怎麼辦? 從小自己牙齒就蠻糟,也超超超怕看牙醫。治療本身是一回事,更大的是我對被牙齒很糟,被牙醫唸到臭頭,有著超大的心理陰影。抱持著
Thumbnail
個案近期因為智齒處不適,在考慮是否拔智齒,因此前來找我諮詢。 與造物主連結後,一開始感應要拔的話是因為它妨礙個案滿多的會影響生活,會讓個案不安心。如果真的決定要拔之前可以開始多休息喝水,然後在拔的時候不要因為很痛就去動身體,因為它很靠近神經會影響醫師拔的過程,而且要找一個可以信任的醫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真的很怕看牙醫,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怕牙醫。 前天決定去看牙醫要將補牙掉的地方補起來,當決定好這件事情時我就開始害怕得睡不著覺,躺著看著天花板想睡但是內心無比緊張,一直與內心的恐懼奮鬥中。 總算睡著後過不久又醒來,看一下時間:凌晨5點多。我就開始看著天花板緊張起來,於是不斷告訴自己不去看了
Thumbnail
說明『根管治療後,不做牙套,是多麼的危險,會導致前功盡棄(保留牙齒廢物利用,不要拔牙)』,何況他還要先做『牙冠增長術』....所以,為了幫智齒擦屁股、收拾爛攤子,您看事後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後來當然就自動消失啦,去找願意幫他便宜處理的所謂良心牙醫啦,只不過,撐不到一年,他就又回來找我啦....
Thumbnail
之後因為一些契機,現任心理師發現到我對醫療人員有信任及記憶障礙,包括我跟他在諮商過程中的配合上,出現我會忘了醫生及心理師的名字及長相、忘了曾經跟醫生及心理師說過的話......等等。 於是某次諮商現任心理師跟我講了「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概念,認為我之前的醫療經驗可能對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Thumbnail
雖然真的對牙醫們非常抱歉, 但在我的人生中,有很長一段時間裡, 「牙醫」和「小強」並列我最討厭的事物第一名 U_U 我甚至懷抱著「蛀到神經都蛀完了,就不會再痛了吧」這般壯烈成仁的決心, 從小學四年級以後就再也沒看過牙醫,直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