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從活動策畫到客戶成功,這一路的職涯選擇|職場日記26

很榮幸受到 Podcast《尋聲暗問》邀訪,分享自己近幾年從活動策畫、集資專員,到現在接觸客戶成功、產品開發的職涯旅程,這篇會用文字檔做一些歸納及延伸,記錄自己在每個轉折的思考脈絡,如對音檔有興趣的也可以直接聆聽。
【前情提要】
我是 Evan Chang,目前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平台顧問,輔導想要做群眾集資的提案者上架專案到平台上。
目前我把自己定位在具備系統化思考的專案人,熱衷於研究產品與社群營運,以下的內容會夾雜過往的各項經歷,如有興趣都歡迎直接聯繫。
Q1:關於我目前的三個關鍵字
  • 群眾集資:因為我目前在群眾集資平台服務,從之前集資專員,到現在擔任平台顧問,熟悉群眾集資的專案執行細節、客戶專案輔導等。
  • 客戶成功:從大學期間辦各種活動,擔任講師邀約的窗口、處理消費者問題,到目前的工作上,也是先處理 C 端贊助者的疑難雜症,到現在處理 B 端客戶的疑難雜症,我有將客戶成功的經驗另外打成一系列文章。
  • 產品運營:這是我目前喜歡的事,包含研究使用者行為、產品訪談、產品功能優化,同時也好奇不同使用者對於不同產品的體驗流程。
Q2:相不相信有使命(True Calling)?
我相信有些人確實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熱情、使命,但我自己還在尋找的過程,目前是透過刪去法了解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然後不斷嘗試、探索、確認自己是否喜歡手上這件事。
另外,我認為「使命」是事後歸納出來的,就像是勇氣是事後總結出來的不得不,因此我現在在規劃長遠職涯方向時,都會保持彈性,先規劃 2 年比較明確的目標、輔以 5 年的長期方向。
例如:5 年後想要擔任 1 個產品的 Product Owner,第 1 年就需要先從Product Operation、第 2–3 年嘗試往上到 Product Manager,接著一步步上去。
Q3: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在大一原本是資工系,但第一年一直找不到對程式設計的成就感,因此一年後轉系到社會教育系。
同一時間因為參加 AIESEC,發現自己對「青年影響力」這個詞很感興趣,即使我當時能力不足、知識談吐都不夠,但這個名詞對我的影響很深,也因此在後來的職涯旅程都不斷實踐「影響力」這個概念。
後來在選擇要參加什麼組織、協會、活動時,都會思考我做這個是否對「創造影響力」有幫助。
另外,我也會以這個地方是否有「足夠的學習環境」來判斷,例如學習曲線陡不陡(能不能飛快成長)、學習環境是否豐沛(是否有前人可以帶著走)、能不能學到我要的技能(廣告投放、社群行銷等)。
Q4:在全人書院做了哪些事?
全人書院是臺灣師範大學從 2015 年開辦的單位,結合「學院式」教育的「集中住宿、不定時講座、小組分組、Mentor 討論」等特色,讓書院生在裡面成長。
第一年的時候我們小組做了「可食用餐具-餅乾筷子」,第三年我則是另外找其他夥伴做了香港書院交流計畫、TEDxNTNU、全人書院學生會。
會想做香港書院交流是因為當年已經是書院的第三年,偶然和其他書院生聊到要不要跟其他書院交流,看書院還能玩什麼活動,因此就搜尋到香港書院歷史相對台灣悠久,而且地理位置很近,因此就向老師申請這個提案,也順利到香港的港大、港中大進行參訪。
Q5:修過台大的創創學程和台師大的創業學程,會讓你想創業嗎?
在台大創創學程,就像是剛踏入幼稚園,雖然快速吸收各種創業知識,但我在裡面幾乎被電爆,不論口頭報告、產品規劃、策略發想,當時的我都非常菜,甚至連行銷策略都講不出的所以然。
過了幾年才慢慢累積自己對技能的 Know-how,對事情的判斷,特別是現在在群眾集資產業服務,有更高的視野看到不同創業者、提案團隊的好點子、好產品,不僅是日常生活面的實體產品、更多是社會議題面痛點。
但看了這些專案和社會痛點,我暫時仍不想想創業,因為我認為創業必須是發現社會上某個很重要的需求,而你的能力、提出的解決方案剛好可以滿足他,而現階段我的角色比較適合擔任團隊背後的推手,還不夠格實際跳下去做。
Q6:現階段有沒有 Role Model?
我的 Role Model 不會只有一位,而是各領域都會有各自的人選,例如在商業思維學院裡面,很多 Mentor 都算是我的 Role Model;或是每次看產品三眼怪的文章,也會覺得某些 PM 特別強。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從這幾位身上分別學到什麼特質,例如從 A 身上學到業務能力和演講技巧、從 B 身上學到產品規劃的心法、從 C 身上學到看事情的角度等,定期從他們的文章中反思、打成心得,一段時間後回來檢視自己是否有往這個方向前進。
Q7:你認為的成功是什麼?
我現階段認為的成功要符合 3 個要素:(1) 做自己開心的事、(2)讓自己有成長、(3) 同時也對他人產生價值的事
目前有達到自己標準的是擔任資訊種子的 Mentor,在這個身分非常有成就感,在輔導學員時發現自己擅長做資訊彙整,同時也認知到這個職涯輔導的過程中可以協助到學員找尋職涯方向。
Q8:給在校生的建議?
不斷嘗試不同領域,但要避免一直有一蹴可幾的心態,意思是不要認為選了一條路,就只能一直 all-in 下去,如果學習曲線已經平緩,就要思考是否換方向。
以我現在的工作性質來說,「社群行銷、廣告投放」這類的技能,只要多練習,可以掌握基礎的方法,但如果是各種產業知識,像是服飾、家電、設計小物,每個知識都學不完。
技能是帶著走的,知識是學不完的」,不斷累積自己的技能深度、同時擴充產業知識廣度,會讓工作更得心應手。
我的另一個心得是,好好重視每一位幫過你的人,不要隨意的忽視、輕視任何人,因為你不知道哪個人、會在未來的時間點、再度幫助到你。
Q9:接下來的職涯方向?
會持續往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的方向前進,但還沒有明確訂好要去哪個產業或做什麼產品,目前會以「我的加入是否讓某個產品更上一層樓,或讓某些服務更優化」為判斷標準,除了個人成長之外,也希望自己能有貢獻。
時間的話我現在都會抓一份工作至少待 2–3 年,這是我從現在的工作去推算的,第一年需要先熟悉整個工作樣貌,第二年開始能帶領新人、參與重要決策,第三年進入決策層、擔任主管職。
Q10:工作對你來說的意義?
套用《無限賽局》的概念,遊戲是有限邊界,有等級上限,而生命是無限邊界,沒有等級上限,因此我想在這個無限邊界持續拓展邊疆,持續做一些我覺得有趣、很酷的事。
有些人認為他的工作比較無趣,因此下班後希望完全切割,讓生活就是放鬆、做自己的事;但我目前在工作、生活平衡得還不錯,因此下班時不會有很明顯的界線說我想好好放鬆、不理工作。
更深層的話,工作對我來說是「在累積能力、找尋熱情時,發揮自己所長,同時對他人產生價值,另一方面也在找尋生命的意義」。
但還是要取決於每個人當下的狀況,如果現在是需要奔跑拼命的黃金歲月,那其實很難找到平衡,因為能做的就是不斷往上、往前跑,但如果希望生活只要安穩就好,那平衡工作和生活就是很重要的課題。
【總結】
這次的 Podcast 訪談也讓我反思過往心得,包含職涯轉換、每一個轉折的心路歷程,對於我自己是個很好的紀錄,期望未來的某個時候,可以再回頭看這篇文字稿,看看自己是否有繼續成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