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次只做一件事

    國中時我記得地理老師在介紹歐洲時曾講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老師說,如果你問法國人他今天下午有什麼行程,他會跟你說他要去銀行。再進一步你問他就只有去銀行嗎?他說對,他要去領錢。好奇的亞洲人會再追問,只有領錢,沒有要順便辦什麼事嗎?這個法國人會很肯定地告訴你:「對,我下午的行程就是去銀行領錢,沒有其他的安排了。」
    這個故事乍聽之下可能會有很多想法:「法國人真是閒情逸致!」、「真敢享受」、「真不懂有效利用時間」....,是否這些想法也浮上你的腦中?我是。這些想法在我自己看來真是浪費時間,既然都要去一趟銀行,不就應該把跟銀行有關的業務一起處理?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做其他事,這樣的做事模式真是沒效率。然而一直到現在,我卻覺得這樣的做事方式並沒有不對,也不會沒有效率。一次做好一件事,平穩地每一件事做好,反而是現代忙碌社會中我們更需要的。
    上班族時期,公司們希望員工同步可以做很多事,資源連結的同時,再想一下下週的義賣活動可以做什麼。開會的時候我們談論很多願景,計畫很多專案,好像把時間塞得滿滿的,才叫做有效率。
    每當主管提出一個需求,如果我們能在最快的時間提出解決方案,彷彿我的效率超前,又如同多拉a夢,你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於是上班的忙亂就是不斷地在各種不同任務中切換,又要回訊息,又要接電話,又要出外洽公,又要應對各種臨時的交辦任務。
    高頻率的切換,讓人應接不暇,持續的切換也讓我們無法好好地專注在專案上的思考與延續,需要思考解決方案時卻一再被打斷,最重要的事反而最需要時間好好沈澱思考,然而我們卻都在解決緊急但不重要的任務,時間一久,不只專注力不長,就連跟別人好好說話也變得沒有耐心。
    手機跳出來的訊息填補每一個空缺,開車空檔時我們看一下有沒有漏掉的訊息;電視廣告時我們點選提示音提醒的訊息;搭乘大眾運輸時我們滑手機,聽耳機,每一個時刻我們一心二用,多出來的一點時間都不甘願浪費,事情一件一件經手,空暇時馬上再讓後面的事遞補上......,停!你有多久沒有好好一次只做一件事?
    心流理論(英語:Flow),亦譯神馳沉浸,是1975年由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所提出的心理學概念。其描述人類一種完全沉浸(專注)和完全投入於活動本身的心智狀態的振奮狀態(以上摘至維基百科),而心流也是人類能夠一再突破框架持續創新發展的關鍵之一。
    當我們專心致志在自己所嚮往的事時,會發現時間過得特別快,沈浸在單一事件裡讓腦袋清晰,思緒清楚。我們會知道要這件事往哪個方向去,然後可能會怎麼進行。想像一下,當你正在思考著自己的本週目標,一下子電話來,一下子有交辦任務,一下子又有無數個訊息聲,你能怎麼好好計劃執行這個禮拜要做的事?更別說是排好優先順序,這些事的干擾都會讓人靜不下心,更別說宏觀的規劃與安排了。
    讓自己從一次只做一件事開始吧!從專心聚焦開始,一個呼吸、一個意念也好,停下耳邊的紛擾,專注在這件事上,世界越快,心越慢,理出最適合當下要做的思考,相信每一步都能走得更穩。
    #文字日更計畫現正實行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