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失控的努力文化》:我們為何難以接受 Do Nothing?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Celeste Headlee
譯者: 林金源
出版社:木馬文化
《失控的努力文化: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讓人無法好好休息》(Do Nothing: How to Break Away from Overworking, Overdoing, and Underliving)

為什麼我們一天工作八小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人們普遍是一週工作五天、一天工作八小時?這本書追溯了歷史:
在工業革命之前,多數人務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工作不超過八小時,有些季節沒得工作,一年之中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慶典、宴會、休息。
然而,工業革命改變了一切,人力大量送往工廠,工匠的器具變成雇主所有,有了電燈就可以無視黑夜降臨,人們的工作時間被不斷延長,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用工時換取金錢。雇主的權力擴張和壓榨演變成社會問題,於是有人起身反抗,直到1915年,烏拉圭成為第一個確立一日工作八小時的國家。
換句話說,現今的工時政策,不過是一兩百年內的事情。而在制度之外,更巨大的改變是人們看待時間的方式。

我們還能接受  Do Nothing 嗎?

在過去兩百年內,「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出現並深植人心,加上天主教教導信眾「必須把工作做好,才能上天堂」,怠惰是七宗罪之一,努力工作逐漸變成世人的信仰。
崇拜效率、求取生產力、為了換取報酬而做,我們似乎逐漸忘了怎麼「為了事情本身而做」,或者只是「什麼都不做」。無關生產、報酬或附加價值的事情都被貶值,更別說 Do Nothing 顯得多麼浪費時間。
或許有人會說,難道要讓大家每天無所事事嗎?書中的這段話應該能夠回應:
我想要表明,從一開始我就認為找機會改善自我是件好事,那是很棒的動力。但就像運用科技一樣,問題不在於工具,而在於過度使用。進步是好的,但用不著時時刻刻想辦法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果你正在找尋最快速學習吉他的方法,是因為還得擠出時間做瑜珈、研究生酮餅乾配方和自製木炭面膜,那麼更沒有時間讓你做自己了。(第五章)
事情不是全有或全無,關鍵在於——
  • 為什麼我們會熱衷於找出最有效率的方法來完成「每件事」?
  • 為什麼我們要填滿所有時間,不管是自己的或孩子的?
  • 為什麼我們無法停止「充分利用每一分鐘時間的慾望」?
  • 為什麼我們閒適時會感到不安?
這些心理狀態,加上科技工具的推波助瀾,工作與非工作時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更容易相互越界。所有短暫的空檔也被社群媒體侵佔。原本,科技工具不是要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輕鬆嗎?然而,當科技幫助我們提昇了效率,多出來的時間只會繼續被填滿
時而書寫 @writesometimes_mao 手寫書摘

如果我不想繼續這樣下去,可以怎麼做?

作者寫下了六個建議,希望能幫助讀者收回自己的生活。
  1. 挑戰你的認知:相信自己有時間,會比相信自己忙到爆更能減少壓力,讓我們找回心理的餘裕。
  2. 讓媒體退出你的社交生活:社群媒體讓我們容易看到人們很棒的一面(還有一堆世界前1%的名人),以此為標準做比較,就會覺得自己總是很失敗。(和馬斯克這種人比豈不是讓人無地自容)
  3. 起身離開你的辦公桌:就數據來看,超時工作通常只能讓薪水微幅增加6~10%,而且更多的錢不會讓你更快樂。
  4. 投入於空閒時間:工作時間結束時,要避免任何工作訊息的跨界,因為這樣才能真正讓大腦休息,「當大腦不被指揮去解決某個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時,它會積極重組我們的記憶和情緒圖塊。」
  5. 建立真正的連結:和人面對面談話、用微笑問候遇到的人、幫助他人、與團隊一齊做決策,這些都對我們心理健康有益。
  6. 眼光放長遠:專注於最終目標,而不是手段性目標,重點不在於一定要做到某件事,而是持續朝理想的方向前進。
最後,如果春節想要好好休息,修復自己的心與大腦,相關研究表示:
有效休息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心理鬆脫(psychological detachment),指的是從心理上脫離工作思維。藉由轉移我們的注意力,這種鬆脫幫助我們直接減少造成疲勞的工作要求,並且自然的恢復。
簡單來說,就暫時不去規劃任何事吧!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自然會發生。
時而書寫 @writesometimes_mao 手寫書摘
avatar-img
46會員
29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特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媽的多重宇宙》上映後大受好評,討論熱度極高,觀影過程中歡笑不斷,尾聲亦有人淚流不止。電影中有非常多安排會讓觀眾OS「怎麼這麼鬧」、「這也太荒謬」,然而「接納荒謬」正是被蘊藏在主旨中的一部分,電影運用看似很鬧的一切讓我們省思存在、價值觀、接納與同在的意義……
觀眾看到的電影,是各元素已經過篩選和組合的結果,我們或許看不見由文字編織的原始「劇本」,但電影的生成奠基於劇本。觀眾會看見什麼樣的故事,能否理解電影裡發生了什麼,劇本正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我將「劇本」這一章整理為三個面向:劇本建構的世界、劇本建構的人、劇本的整體性。
《美國女孩》是一個熱愛美國的女孩,與她的母親、妹妹一起回到台灣,重新見到父親之後的故事。返回台灣落地的那刻開始,故事的張力便已隱隱顯現:夢想與美好不復以往,死亡的恐懼近在眼前,一家人該如何安放己身?導演選擇專注呈現一家四口各自與互動的樣態,一切非常真實自然而觸動人心。
隨著網路發表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對任何人事物評頭論足。其中,不少人開始加入「影評」的行列。然而,評論不同於心得感想,究竟該如何做個「影評人」?《如何欣賞電影》這本書提供了切入點,本系列文章是我閱讀此書的筆記,希望分享給愛看電影的大家!首篇就讓我們聽聽作者怎麼談「影評人的職責」吧!
《瀑布》上映的第一個週末,我就抱着期待買票入場了。步出電影院後,我遲遲沒有下筆寫些什麼,因爲不知怎麽的,《瀑布》並未如此打動我。大概是如此覺得有點可惜,整部電影讓我看見的或許不是「瀑布」,而是魏如萱和陳珊妮妮唱的「偶爾飄來一陣雨」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 2019 年年尾,一個陽光普照卻又微涼的日子,走進電影院觀賞《陽光普照》之後,我們都微微轉變了感受陽光的方式。
《媽的多重宇宙》上映後大受好評,討論熱度極高,觀影過程中歡笑不斷,尾聲亦有人淚流不止。電影中有非常多安排會讓觀眾OS「怎麼這麼鬧」、「這也太荒謬」,然而「接納荒謬」正是被蘊藏在主旨中的一部分,電影運用看似很鬧的一切讓我們省思存在、價值觀、接納與同在的意義……
觀眾看到的電影,是各元素已經過篩選和組合的結果,我們或許看不見由文字編織的原始「劇本」,但電影的生成奠基於劇本。觀眾會看見什麼樣的故事,能否理解電影裡發生了什麼,劇本正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我將「劇本」這一章整理為三個面向:劇本建構的世界、劇本建構的人、劇本的整體性。
《美國女孩》是一個熱愛美國的女孩,與她的母親、妹妹一起回到台灣,重新見到父親之後的故事。返回台灣落地的那刻開始,故事的張力便已隱隱顯現:夢想與美好不復以往,死亡的恐懼近在眼前,一家人該如何安放己身?導演選擇專注呈現一家四口各自與互動的樣態,一切非常真實自然而觸動人心。
隨著網路發表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對任何人事物評頭論足。其中,不少人開始加入「影評」的行列。然而,評論不同於心得感想,究竟該如何做個「影評人」?《如何欣賞電影》這本書提供了切入點,本系列文章是我閱讀此書的筆記,希望分享給愛看電影的大家!首篇就讓我們聽聽作者怎麼談「影評人的職責」吧!
《瀑布》上映的第一個週末,我就抱着期待買票入場了。步出電影院後,我遲遲沒有下筆寫些什麼,因爲不知怎麽的,《瀑布》並未如此打動我。大概是如此覺得有點可惜,整部電影讓我看見的或許不是「瀑布」,而是魏如萱和陳珊妮妮唱的「偶爾飄來一陣雨」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 2019 年年尾,一個陽光普照卻又微涼的日子,走進電影院觀賞《陽光普照》之後,我們都微微轉變了感受陽光的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鬧鐘響起的時候懷疑人生?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但現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得為了錢而工作。本文將通過詼諧的故事,探索為什麼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錢,還有那一絲絲的夢想和自我實現。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天工作八小時,看似忙碌卻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 如果你發現工作「少了你根本就沒有差」,就是所謂的狗屁工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告訴我們為何世界上會出現狗屁工作,以及狗屁工作沒有意義, 為什麼人們還搶著做?
透過大循環的天行健,與小循環的人體新陳代謝,看見向上連接周全、向下連結怠惰的道路,原來它們都羨慕著我們的生命,想透過生命活著,而我們可以選擇讓誰活著,或著活出自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鬧鐘響起的時候懷疑人生?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但現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得為了錢而工作。本文將通過詼諧的故事,探索為什麼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錢,還有那一絲絲的夢想和自我實現。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天工作八小時,看似忙碌卻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 如果你發現工作「少了你根本就沒有差」,就是所謂的狗屁工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告訴我們為何世界上會出現狗屁工作,以及狗屁工作沒有意義, 為什麼人們還搶著做?
透過大循環的天行健,與小循環的人體新陳代謝,看見向上連接周全、向下連結怠惰的道路,原來它們都羨慕著我們的生命,想透過生命活著,而我們可以選擇讓誰活著,或著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