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此經實相之體。如大象得底,堅不可壞,以譬體妙。圓珠普雨,譬其用妙。巧智成仙,譬其宗妙。如此三譬,即是三德。不縱不橫,名為大乘。於大乘中,別指真性以為經體。
六,就悟簡者。
夫法相真正,誠如上說。行未會理,豈得名諦。徒勞四說。逐語生迷。聞粖謂軟。聞雪謂冷。聞貝謂堅。聞鵠謂動。終不能見乳之真色。情闇夜遊,何能見諦。叫喚求食,無有飽理。執己為實。餘是妄語。此有彼無。是非互起。更益流動,云何名諦。
若欲見諦。慚愧有差。若苦到懺悔,機感諸佛。禪慧開發。觀心明淨。信解虛融。爾時猶名闇中見杌。彷彿不明。人木蟲塵。尚不了了。若能安忍。法愛不生。無明豁破。如明鏡不動。淨水無波。魚石色像。任運自明。清淨心常一。
如是尊妙人。則能見般若。金鎞抉眼。一指二指三指分明。爾時見色,言有亦是。言無亦是。云何為有。的的之色,與眼相應。諦諦之理,與智相稱。名之為有。云何為無。無堅冷軟動之相,名之為無。
論云。一切實。一切非實。亦實亦不實。非實非不實。如是皆名諸法之實相。
如舍利弗云。安住實智中。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爾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是名真實見體。
故涅槃經云。八千聲聞,於法華經中見如來性。如秋收冬藏,更無所作,約理明無所作。此是究竟之理也。約教無所作,聞此教已,更不他聞也。約行無所作者,修此行已,更不改轍。如是等種種無所作義。略而言之。隨智妙悟,得見經體。當以隨智妙悟意,歷諸諦境中,節節有隨情,隨情智,隨智種種分別。簡餘情想。唯取隨智明見經體也。
問 : 唯識正理,我法本空。眾生妄執我法二心,從何而起。
答 : 從六七二識,緣識所起。
唯識論云。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
然諸法執,略有二種。
一者俱生。二者分別。
- 俱生法執。無始時來,虛妄熏習內因力故,恒與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運而轉,故名俱生。此有二種。
一者,常相續。在第七識,緣第八識,起自心相,執為實法。
二者,間斷。在第六識,緣識所變蘊處界相,或總或別,起自心相,執為實法。
此二法執,細故難斷。後十地中,數數修習緣法空觀,方能除滅。
- 分別法執。亦由現在外緣力故。非與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別。然後方起。故名分別。唯在第六意識中有。
此亦二種。
- 一,緣邪教所說蘊處界相,起自心相,分別計度,執為實法。
- 二,緣邪師所說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別計度,執為實法。
此二法執麁故易斷。入初地時,觀一切法,法空真如,即能除滅。
如是所說一切法執,自心外法,或有或無。自心內法,一切皆有。是故法執,皆緣自心內法,一切皆有。是故法執,皆緣自心所現似法,執為實有。然似法相,從緣生故,是如幻有。所執實法,妄計度故,決定非有。
故世尊說。慈氏當知。諸識所緣,唯識所現。依他起性,如幻事等。如是外道餘乘,所執離識我法,皆非實有。故心心所,決定不用外色等法,為所緣緣。緣用必依實有體故。
釋云。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者。由是理故,但應遣彼心外之境,同兔角無。能緣彼心,如幻事有。故少分不同。非謂即心,亦名實有。
又夫心外執我執法者。有其兩種。
一者,如外道等。執離心等,別有一物。是常是一,名之為我。此乃是妄計所執,其體都無。
二者,疏所緣緣。本質之法,能緣之心親緣之不著。亦名心外。此是依他,其體是有。
問 : 六七二識,執生我見,能起計處。於心內外,云何有無。
答 : 論云。如是所說一切我執,自心外蘊,或有或無者。
釋云。能緣緣不著處,皆名心外。第七計我心外唯有。第六計我心外之蘊,或是於無。
論云。自心內蘊一切皆有者。親所緣也。不問即離,計為我者。影像必有。故無有少法能取少法。唯有自心還取自心。故皆緣蘊。此皆辯我所依也。
論云。是故我執,皆緣無常五取蘊相,妄執為我者。結成前義。影像相分,必是蘊故。緣此為我。義顯大乘親緣,於無心不生也。成所緣緣,必有法故。
論云。然諸蘊相從緣生故,是如幻有。妄所執我橫計度故,決定非有。又諸外道等,多於心王計為主宰,作者受者。由不能知本無自性,隨緣流轉故。
大寶積經,佛言迦葉。譬如咽塞病,即能斷命。如是迦葉。一切見中,唯有我見,即時能斷於智慧命。故知法我見者,違現量境,障法空智。人我見者,為生死根,斷智慧命。不入宗鏡,二患難消。
問 : 我法各以何為義。
答 : 我者,是主宰二義。我有自在力。宰割斷力。義同我故。主是我體。宰是我所。或是我用。法者,則是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解。持謂任持。不捨自相。
問 : 我是主宰義者。主宰二義。各屬何識。須知有我之病原。方施無我之妙藥。
答 : 主是俱生我,無分別故。屬第七識我。宰是分別我,有割斷故,屬第六識我。
問 : 凡有施為,無非我為主宰。云何言一切唯是識乎。
答 : 西天外道,多執身有神我。故能使身動作。若無神我,誰使身耶。
龍樹菩薩破云。心是識相,自能使身,不待神也。如火性能燒物,非假於人。
密嚴經云。阿賴耶識,恒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以諸乘而作種性。
若能了悟,即成佛道。一切眾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險難之處。阿賴耶識,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眾生無始時界諸業習氣,能自增長。亦能增長餘之七識。由是凡夫執為所作,能作內我。
諸仁者,意在身中,如風速轉。業風吹種,遍在諸根。七識同時,如浪而起。外道所計勝性,微塵,自在等。悉是清淨阿賴耶識。
諸仁者,阿賴耶識,由先業力,及愛為因。成就世間若干品類。妄計之人,執為作者。
楞伽經云。觀諸眾生,如死屍無知。以妄想故,見有往來。若離妄想,如彼死屍,無鬼入中。是知人亦如是。但有四大,無人入中。
大智度論問云 : 有出入氣,則是我相。視眴壽命心,苦樂愛憎精勤等,是我相。若無我,誰有是出入息,視眴壽命心,苦樂愛憎精勤等。當知有我在內動發故。壽命心,亦是我法。若無我,如牛無御。有我,故能制心入法,不為放逸。若無我者,誰制御心。受苦樂者是我。若無我者,為如樹木。則不應別苦樂愛憎。精勤亦如是。我雖微細,不可以五情知。因是相故,可知為有。
答曰 : 是諸相,皆是識相。有識,則有出入息視眴壽命等。若識離身,則無汝。若云我常遍故,死人亦應有視眴出入息壽命等。復次出入息等,是色法。隨心風力,故動發。此是識相,非我相。壽命是心相應行。亦是識相。
問曰 : 若入無心定中,或眠無夢時。息亦出入有壽命。何以故言皆是識相。
答曰 : 無心定等,識雖暫無。不久必還生識。不捨身故。有識時多。無識時少。是故名識相。如人出行,不得言其家無主。苦樂憎愛精勤等,是心相應,共緣隨心行。心有故便有。心無故便無。以是故是識相,非我相。
又云。復次四大,及造色圍虛空,故名為身。是中內外入因緣和合,生識種身。得是種和合,作種種事。言語坐起去來。空六種和合中,強名為男。強名為女。若六種是男,應有六男。不可以一作六六作一。既於地種中無男女相。乃至識種,亦無男女相。若各各中無。和合中亦無。如六狗各各不能生師子。和合亦不能生。無性故。
問 : 經說所有我見,一切皆緣五取蘊起。實我若無。云何得有憶識誦習恩怨等事。若實無我。憶識等事不成。誰為主宰。
答 : 五蘊之法,約眾生界說。情有邊事。以智推檢。五蘊俱空。
經云。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即色蘊空。是身如泡,不得久立。即受蘊空。是身如焰,從渴愛生。即想蘊空。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即行蘊空。是身如幻,從顛倒起。即識蘊空。五蘊既空。誰為主宰。所有分別,是妄識攀緣。言語去來,唯風力所轉。離情執外,中間唯有空性。故知我但有名。名亦無性。名體俱空。我法何有。
唯識論云。又諸所執,實有我體。為有作用。為無作用。若有作用,如手足等。應是無常。若無作用,如兔角等。應非實我。故所執我。二俱不成。
又憶識等事,皆從本識熏習之力而得成就。乃至所執實我,既常無變。後應如前,是事非有。前應如後,是事非無。以後與前,體無別故。若謂我用,前後變易。非我體者。理亦不然。用不離體,應常有故。體不離用,應非常故。然諸有情,各有本識一類相續任持種子,與一切法更互為因,熏習力故。得有如是憶識等事。
故寶積經偈云。
法同草木無覺知。若離於心不可得。
眾生自性無所有。一切諸法亦如是。
若現在陰入界,是念念不住。何以故。世法無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是一念中住,亦有生住滅。是生住滅,亦復不住。如生住滅中,有內外陰界入。是內外陰界入,亦有生住滅。若如是不住者,即是非我,非我所。
又佛言。從本已來,無我無人,無有丈夫。但是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彼已害我。即名為害。乃至是中,無有一法和合聚集,決定成就。得名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羅漢,定可取者。
又頌云。
俯仰屈伸立去來。瞻視言語中無實。
風依識故有所作。是識滅相念念無。
彼此男女有我心。無智慧故妄見有。
骨鎖相連皮肉覆。機關動作如木人。
內雖無實外似人。譬如熱金投水中。
亦如野火焚竹林。因緣和合有聲出。
華嚴經頌云。
菩薩一切業果報。悉為無盡智所印。
如是無盡自性盡。是故無盡方便滅。
菩薩觀心不在外。亦復不得在於內。
知其心性無所有。我法皆離永寂滅。
彼諸佛子如是知。一切法性常空寂。
無有一法能造作。同於諸佛悟無我。
大集經云。若復有言,眼色因緣,故有我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眼中無我。色亦如是。而和合中,亦復無我。和合因緣,生於眼識。如是識中,亦復無我。風中空中,悉亦無我。如是推尋,竟不可得。
此識但是十二因緣,猶環流轉。離十二因緣,識不可見。但因識生名色。乃至則有衰老,及以病死。如是等法。因眼識生。而是眼識,非東方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所因之念,生根識者。是念亦滅。眼識不住第二念中。亦不語念汝住我滅。而是滅法,亦非復去至十方面。亦復不專一處住止。是故諸法,因緣故生。若離因緣,則不得生。因因緣生。因因緣滅。如是因緣,名相續法。
是故當知,實無有我。而是因緣,亦無作者。無有受者。無有起者。無他起者。是故無我。若無我者,我既是空。我所亦空。何以故。然體性爾故。是故眼性無我我所。無有積聚。非合非散。即生滅故。一切諸法,亦復如是。是風因緣,亦入根中。左旋右轉。清淨照了,彼風如幻,亦不可捉。
又雖似有能作所作,二事相成。但從緣生。俱無自性。不知唯識之人,盡執為實我。
如大涅槃經云。佛言比丘。譬如二手相拍,聲出其中。我亦如是。
《宗鏡錄》 卷六十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