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重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六章〈靈魂與生命〉 第二節
史學家:「既然講到靈魂,那麼便不得不提到人性了,在你的認知裡,人性是什麼呢?」
年輕人:「人性應該是不好的涵義吧?我常聽見到許多有關壞事發生的探討,最後都是歸咎於人性的緣故。」
史學家:「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
年輕人:「為什麼呢?」
史學家:「若是站在神性的角度,那麼我們當然可以說人性是獸性或惡性,這是反省與自責,是一種感慨的態度,但認真說來這並不是真相。事實上人性在本質上是神性,而人性也含有惡性,這才使人誤以為人性不是神性而是獸性,殊不知人有惡性是因為不夠善,這是『不足』而不是『反面』的概念,如此可知人性問題應該是人獸之辨而非人的獸性分析。」
年輕人:「的確,你這麼一說讓我想到了好像有許多科學研究一直以動物觀點來分析人類行為。」
史學家:「是的,許多靈性不強者常有這樣的論調,如亞里斯多德就以生理條件論定人性,二十世紀心理學者斯基納也以環境因素來解釋人性,這些人性分析都只是將人類相對於動物的『人格特徵』分析,毫無探究天人之際的上進之心。」
年輕人:「不過不得不說,這些將人動物化的論述有些也是滿有道理的。」
史學家:「是啊,不過必須要說,人性問題是人『應該』是什麼而不是人『實際』是什麼的問題。即便人體構造與動物比起來沒什麼特別的,但重要的是人的靈性天賦使人的地位高於萬物,這是一件客觀存在的事實,使人不得不有上進之念。」
年輕人:「我知道了,人們常陷於人性即獸性這樣的陷阱之中,卻未思考到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古聖先賢所強調的『人性本善』說法,實在是很矛盾。」
史學家:「是啊,善性良知是人自天得來的道德意識,這近乎直覺反應,的確是不證自明的,無須推理過程。先不論各人相不相信人性本善,但在一般情況下,人做善事或是不做惡事都是基本假設,行善是自然而然,行惡卻要策畫謀略。而之前我們也談論過,人若深思便知探討善惡問題,定是自問為何人有善性而非人是善是惡,因為人若有此一問便是一項善性證明。」
年輕人:「嗯,這個我也深有同感。」
史學家:「你應該有聽過一個說法,就是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不犯法不代表不違背良心,可知天良是比社會規範更加崇高而有效的,人性的高貴正是良心的表現。而一般人若宣稱『以良心發誓』,那麼我們會認為其所保證之事應該是真的。」
年輕人:「是這樣嗎?這是很容易說出口的謊言吧?我就未必會輕易相信。」
史學家:「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並不是說他人若以良心發誓,那麼他所發誓的那件事就肯定是真的,而是說他既然以良心發誓,那麼那件事就『應該要』是真的,而假如他的確說謊,這也使人信以為真,這即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證明,表示良心人人皆有且其為良善而具神性,這就是靈魂的表現。」
年輕人:「喔,原來是這樣,我知道了。」
史學家:「雖然科學無法驗證人性本善,但人性本善的確有其存在的必要,而必要即是正確。」
年輕人:「你說人性本善必要是因為要維持社會的基本運作嗎?」
史學家:「這個說法雖是對的,但卻不夠有力用來解釋人性本善,因為這是一件『義利兩全』的事,所以功利主義者常會以此拿來放大在利的作用而來鞏固自身論點,其實我更想舉的例子是『勸善』這件事。」
年輕人:「什麼意思呢?」
史學家:「其實就是因為人們要有人性本善的認知前提,勸善才會有效而不會是做白工。試想,如果你今天犯了錯,旁人對你用破口大罵或是苦口開導的方式,哪一種會讓你覺得比較能接受?」
年輕人:「我想是勸導吧。」
史學家:「沒錯,因為人皆有同理心、羞恥感,這正是良心的表現,所以用同情勸導會更使人聽得進去。而破口大罵較難有效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可能會讓犯錯者惱羞成怒;二是罵人者自己的修為未必高於犯錯者,這會使犯錯者感受到欺凌大過於自責,好像所受的責備大過其犯錯所應得的懲罰。」
年輕人:「我很好奇許多有關於描述人性善惡的論述,你都是怎麼看的?」
史學家:「其實所有有關於人的價值的思想體系必然是肯定人的善性的,這並不是自大而是自省。而若這類學說是強調人性本惡,則必定否定自身而無法存在,或是轉變成唯物觀的論點而不是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因為真正的必要性絕對是在精神而不是物質上。」
年輕人:「我常不自禁想,如果人性本善為真,那為何世上還是有這麼多惡人。」
史學家:「人性本善並不是意味著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因為人都有缺陷弱點,但是人都具有向善的本能與責任。每個人天資善性的強弱不同,較少者即為惡人,而這非人力決定而是上帝的設計,吾人無可奈何,孔子說『朽木不可雕也』即是菁英針對天資不足者的無奈而發。」
年輕人:「我有個疑問,難道原罪和人性本善是不衝突的嗎?」
史學家:「問得好,原罪和人性本善其實是不衝突的,就是因為有原罪,才能更突顯人性本善的事實,因為原罪的無奈是激發人的道德良知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並不是說『因為有惡的存在才能彰顯善』,而是『在惡的召喚下更有為善的意義』。」
年輕人:「原來如此,我對原罪的體悟似乎又更深了一點。」
史學家:「還有一點必須說的是,原罪與其說是『原有的罪惡』,倒不如說是『天生的缺憾』,因為原罪對人來說其實是『非戰之罪』,這不是自作自受而來的,卻是天所賦予的,而人在發現這項事實之下卻又能勇於承擔責任與求道上進,更可見人性本善與人格的高貴證明,於是我們可說『原罪』是『原善』的先決條件。」
avatar-img
36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程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四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四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二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