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由地感受

之前寫過一篇「吼出來」文章後,收到一個讀者訊息問:
「如果我碰到一些事情或人時,常忍不住想大吼,是不是不太正常?」
親愛的朋友,這跟正不正常沒有關,跟「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身體、情緒在說話?」有關。(經讀者同意分享)

想大吼,可能跟累積、壓抑已久的感受有關,可能跟被忽略的想法、聲音有關,可能跟被一直踩到的界限有關,這些,如果常常沒有留意自己感覺如何,問問自己:「你現在覺得如何?」,可能久了之後,就像溪水暴漲,需要有出口。
各種感受就是感受,不用急著貼上標籤:
「我這樣很不正常」、「我很焦慮」,
就像是一種訊號,提醒我們各種對人事物的反應。
但情緒需要調節,如果沒有適時適量地調節壓力和情緒,久了之後,可能就會最激烈、馬上~啪~地斷線的方式,一次全部發出來,
最重要的,最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能自由地感受。

而像身體、生理上的舒適度,對我們的感受/評價,也會有影響。
比如:當你肚子餓時,可能對於眼前要處理的事情更容易覺得不耐煩。
比如:當你覺得疲累時,可能對於本來覺得可以容忍的事,更容易爆發出來。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坐在舒適或不舒適的房間,然後詢問他們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坐在舒適房間那一組所報告的滿意度較高。」- -書「讓感受自由」頁49
而留意身體感受,從身體動作開始,能從中練習自我照顧,當最能同理和了解自己的那個人,並清楚自己對各種情境的反應和選擇。
比如:
覺得有壓力,講話速度不知不覺越來越快時,試著慢慢地說,刻意放慢速度,能夠恢復專注力,並提高覺察能力。
想像一下,當我們散步時,看到的風景,跟坐高鐵時,看到的窗外風景,有何不同 ?散步時我們會留意到不一樣的點、巷子裡的小店等。
身體動作與情緒是互相連結影響的,當速度減慢時,我們會開始留意自己,去感覺自己。
當我們發現、留意到自己的感覺,透過做出動作,能更接近情緒,也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從呼吸、身體動作的轉變中,觀察情緒的變化,以及發現背後的聲音/需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