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整個晚清歷史中,外國列強入侵中國,軍事上使滿清政府吃盡苦頭、學術和文化上也吸引大量國人到外國留學,學習西學。當時,整個中國陷入了崇尚西方學術的狂熱之中,五四新文化運動更是把大部份中國的文化和學術打為封建、落後的學問。「國學」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由學者們提出和重視,「國學」的涵義就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學術,他們主張透過整理和學習國學,振興國人對本國文化傳統的自信心,並能與入侵的西學抗衡。

1906年,章太炎先生在日本主講國學講習會,1913年在北京被袁世凱軟禁時,仍然堅持主講國學會,並說講國學「專以開通智識、昌大國性為宗」,是讓眾人認識傳統智慧和知識、發揚國家文化中美好的本質。章太炎先生擔負起這個文化責任,一直主持國學講習會直到病逝為止。
章太炎《國學演講錄》書影
由民國初年到現今,許多學者都以「國學」為題撰寫概論和入門書,書中把「國學」按四部分類法區分為經學、史學、子學、集學,並為其中的文獻書籍扼要簡介。四部分類固然是中國學術的最佳分類方法,但其實「國學」絕不限於文獻書籍,由這些文獻書籍所帶出來的文化意涵、傳統智慧、哲理思維更是不可忽略,這是概論書無法涵蓋的巨大範圍。

由此可知,「國學」是統括中國一切的學問學術,從殷、周至今大概三千多年裏的歷史、文化、智慧,以及歷來傳播到日、韓、臺灣、越南等地而產生的文化影響,窮盡一生年月也只能得其千萬分之一。孔子當年面對的是一個禮壞樂崩的處境,清末民初研究國學的學者是從頹垣敗瓦中把國學搶救出來,到今天國學仍然是一個冷門而且受輕視的學問。「稽古齋」之「稽古」,出自《書經》第一篇第一句:「曰若稽古」,意思是「考察古代」。我們不停留在思念追想古人的層面,而是要落實考察了解古代文化面貌,這當然是一個遠大的理想,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明儒顧亭林先生說:「古人抱遺經、扶微學之心如此其急」,我也要保存古人所流傳下來的經典,支撐起這個趨向衰微的學問。
「抱遺經、扶微學」就是「談國學」這系列的源起動機,而其宗旨,則可援引宋儒張橫渠先生的話以自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期望為人間社會重建道德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自己生命的意義,為過去的聖人繼承曾經中斷的學術傳統,為以後的世代開拓長久安定的社會秩序。
《書經・堯典》第一句:「曰若稽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會員
167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Y0vfjoGn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KdG48jozgEP.54 情緒說出來有什麼用? 因為做成短影音模式所以剪成兩段,這次的主題是討論把情緒說出來的功能。 事實上這大
Thumbnail
外遇的苦難——帶著過第一個逾越節的心情敘說十災的救恩💖文/沈美華2024.8.10新使者雜誌 你如何面對婚姻的困境?夫妻間處理外遇後的關係,痛苦的過程也許就像是聖經舊約記載、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經歷的十災。這十災並非永永遠遠、渺無盡期的災害,而是在一段期間內發生的連續性災難,但對當時的人來說,卻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好煩喔... (深吸一口氣)好,不要煩」 「幹嘛不要煩,煩就煩阿,很多事是真的很煩」 某天我和同事的對話如上,典型的樂樂(Joy) 和阿焦爭奪戰。 相隔 9 年才出續集的《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除延續第一集的情緒角色,還新增了阿焦(Anxiety)、阿廢(Ennui)、阿慕(
Thumbnail
  昨天在敘事咖啡屋外的公園裡走著,潮濕的空氣裡,天藍葉綠如此鮮麗的捉住人的眼睛,心思突然想起了敏菊。   2023年聽過了攝影師敏菊在《活在島嶼的敘事第三期》的分享後,覺得這個人和她的作品都太有意思了,那時也就興起了「有機會一定要找她合作一下」的念頭。所以我心裡跟著腳步,在公園裡一圈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EQ之父早在1995年寫下的經典情緒說明書。 操控機器要詳讀說明書,情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了解他的運作原理,也能幫助情緒聰明一點。 作者是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美國的心理學家兼《紐約時報》科學記者,主要研究行為與腦科學的領域,被譽稱為EQ之父。 三十幾年前,那個年代流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Y0vfjoGn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KdG48jozgEP.54 情緒說出來有什麼用? 因為做成短影音模式所以剪成兩段,這次的主題是討論把情緒說出來的功能。 事實上這大
Thumbnail
外遇的苦難——帶著過第一個逾越節的心情敘說十災的救恩💖文/沈美華2024.8.10新使者雜誌 你如何面對婚姻的困境?夫妻間處理外遇後的關係,痛苦的過程也許就像是聖經舊約記載、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經歷的十災。這十災並非永永遠遠、渺無盡期的災害,而是在一段期間內發生的連續性災難,但對當時的人來說,卻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好煩喔... (深吸一口氣)好,不要煩」 「幹嘛不要煩,煩就煩阿,很多事是真的很煩」 某天我和同事的對話如上,典型的樂樂(Joy) 和阿焦爭奪戰。 相隔 9 年才出續集的《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除延續第一集的情緒角色,還新增了阿焦(Anxiety)、阿廢(Ennui)、阿慕(
Thumbnail
  昨天在敘事咖啡屋外的公園裡走著,潮濕的空氣裡,天藍葉綠如此鮮麗的捉住人的眼睛,心思突然想起了敏菊。   2023年聽過了攝影師敏菊在《活在島嶼的敘事第三期》的分享後,覺得這個人和她的作品都太有意思了,那時也就興起了「有機會一定要找她合作一下」的念頭。所以我心裡跟著腳步,在公園裡一圈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EQ之父早在1995年寫下的經典情緒說明書。 操控機器要詳讀說明書,情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了解他的運作原理,也能幫助情緒聰明一點。 作者是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美國的心理學家兼《紐約時報》科學記者,主要研究行為與腦科學的領域,被譽稱為EQ之父。 三十幾年前,那個年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