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捨得與捨不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部分這個癥頭,會發生在新手老師身上
是的! 我說的就是以前的我

剛開始教學的第一年,對於學生的來來去去,需要很多時間消化及適應
特別是我在補教業,總是會有不能預期學生離開的時候
可能決定要回國了、想換個城市居住、因為工作因素暫停學中文等等等的原因
幸運的是,我的第一批學生,至今都還跟我保持聯絡
可能也因為長住在台灣的關係,還像朋友一樣偶爾噓寒問暖、關心近況、一起吃頓飯
某天看到一本書上寫的某種心理學理論,似乎能夠呼應一下這種「失落感」

「幫助別人的人,會比被幫助者喜歡幫助者更喜歡被幫助者。」

哈 有點繞口 再套個公式
「A幫了B,B的確可能會對A產生感激之情,但其實A對B的情感可能更甚B對A」
意思就是,幫助別人的人(A)因為在幫忙別人(B)的時候,其實無意間產生了一種好感
這種好感可能是,我(A)有能力照顧別人(B)、我(A)現在在幫助他(B)、我喜歡現在的自己(A)
重點在於最後,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

所以中文裡有句話是,施比受更有福
英文則是 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由此可證,為什麼那麼多”美式”風格的電影,會有一些英雄式的劇情,拯救人類拯救地球
再回到最上面說的「面對學生的離開」所產生的失落感
我自己曾想過這個問題,推論原因可能是
1.因為是新老師,因為是難能可貴的第一批學生,教學上都會特別投入特別準備,甚至特別用心。道具五花八門、字卡彩色筆樣樣俱全,說話也字字斟酌,連事前演練都花上半天、一天甚至更久的時間,你投入了很多所謂的「時間成本
所以,當他們離去,自然而然會有種失落感(少了什麼的感覺?)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現在的教學技巧,其實已經(也應該)比當時的第一堂課更好。能夠用比當時快5倍的速度讓學生馬上進入狀況
2.因為面對的是一群外國學生,所以當學生有生活上的大大小小問題、或麻煩,老師總是親力親為。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不可思議,也或許有些人覺得不必要。
但我也真的看過好多老師,真的把學生大大小小的事照顧得很好
這沒有好或不好,我也無意評論。畢竟我也曾是這樣,對待學生像朋友一樣照顧的老師(只是我還是會看狀況協助拉,畢竟這才能讓他有所成長(老媽視角哈)
3.你喜歡這樣的自己
再度切換到上面說的心理學行為,你喜歡幫助別人的自己
當然這些捨不得,還包含許多人與人間的情感交流。
這個學生就是跟你特別投緣、那個學生就是跟你的個性非常契合。
但曲終人散(?)終有一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
有次上課,我隨口問了一個年輕的英國學生一個問題(因為他下個月就要回國),在台灣的這一年有什麼感覺? 覺得怎麼樣?
他突然感傷地說,要離開朋友、老師、同事等等的人,覺得有點難過。需要一點時間適應,生活習慣要再度改變,周遭的人事物也不一樣。
後來,我告訴他,

「我覺得人生是一列火車,有的人在這一站上車,有些人在這一站下車。來來去去。」

當初我面對學生的課程結束,捨不得外,還有失落感。
花了一些時間去適應、調適。
所以每當我看到熱血的新老師,面對一個班級時,那種用力賣力的態度
會找個時間飄過去說:學生離開了不要太在意、太難過唷!
ps.阿如果是現在的我,知道學生要離開,雖然也會捨不得,大概10分鐘(?) 然後祝他一切順利 哈哈哈哈
(因為我相信,也祝福他們會過得很好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20內容數
華語老師/教中文的/在教室環遊世界超過3000+小時/喜歡放空其實是觀察/心理輔導文化差異移民移工性別議題最感興趣。最近開始玩Podcast,歡迎搜尋「在教室環遊世界的中文老師」聽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elen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有老師在ig上問我: 「我是新手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想活動。 因為我覺得課堂上得很無聊,又要想很多活動,導致備課效率很不好。」 好的好的!我們先來釐清一下…「一定要帶活動嗎?」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
「你今天好嗎?」 「周末做什麼?」,以前我很常用這樣類似small talk的上課開場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上一堂課所學的生詞去提問」 聰明的學生也想當然爾,知道老師在做有意義的提問,口說的練習。但和學生相處了好幾個月,大概也了解了他的生活,總覺得這個部分有點制式,少了點什麼...
有一次跟同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學生的程度 我們就開始討論 哪一個程度的學生比較好教?
因緣際會下,經歷了一些事情,開始對靈性、宗教感到好奇,認真地研究了一點星座。才發現星座裡面的學問知識很深,雖然沒有厲害到可以發展成專業,但我覺得不管是星座、血型或生肖也好。 如果可以先預測學生的個性、可能有的地雷,真的能夠大大地縮短彼此的磨合期,知己知彼是一件很棒的事。
有次我和一個業務聊天,剛好聊到我的工作 他說:「你怎麼教?用英文教他們?(十大必問華語老師的問題之一來了)」 我一貫的回答:「沒有阿!用中文教就可以啦!」 然後,他給我一個很好的例子...
曾有老師在ig上問我: 「我是新手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想活動。 因為我覺得課堂上得很無聊,又要想很多活動,導致備課效率很不好。」 好的好的!我們先來釐清一下…「一定要帶活動嗎?」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
「你今天好嗎?」 「周末做什麼?」,以前我很常用這樣類似small talk的上課開場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上一堂課所學的生詞去提問」 聰明的學生也想當然爾,知道老師在做有意義的提問,口說的練習。但和學生相處了好幾個月,大概也了解了他的生活,總覺得這個部分有點制式,少了點什麼...
有一次跟同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學生的程度 我們就開始討論 哪一個程度的學生比較好教?
因緣際會下,經歷了一些事情,開始對靈性、宗教感到好奇,認真地研究了一點星座。才發現星座裡面的學問知識很深,雖然沒有厲害到可以發展成專業,但我覺得不管是星座、血型或生肖也好。 如果可以先預測學生的個性、可能有的地雷,真的能夠大大地縮短彼此的磨合期,知己知彼是一件很棒的事。
有次我和一個業務聊天,剛好聊到我的工作 他說:「你怎麼教?用英文教他們?(十大必問華語老師的問題之一來了)」 我一貫的回答:「沒有阿!用中文教就可以啦!」 然後,他給我一個很好的例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轉換工作後的第一份工作的心路歷程,包括了環境的陌生感、與老闆的相處、上班壓力與薪資討論等等。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本來只是覺得好像有點陌生。這句話的出現,確定了原來我們真的已經是陌路。
Thumbnail
離別詩是現代中文課程必教的課文,某個出版社在中一時已會選讀古詩十九首、《送友人》等。以字詞理解層面而言,這幾首詩的確不太難。可是,學生做過語譯,背過景色的深層意思,卻難以無法感受那依依不捨的感情,為甚麼?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轉換工作後的第一份工作的心路歷程,包括了環境的陌生感、與老闆的相處、上班壓力與薪資討論等等。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本來只是覺得好像有點陌生。這句話的出現,確定了原來我們真的已經是陌路。
Thumbnail
離別詩是現代中文課程必教的課文,某個出版社在中一時已會選讀古詩十九首、《送友人》等。以字詞理解層面而言,這幾首詩的確不太難。可是,學生做過語譯,背過景色的深層意思,卻難以無法感受那依依不捨的感情,為甚麼?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