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紀錄】英國大學罷工實錄(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約在去年十月中,英國大學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即將籌備進一步罷工行動的風聲開始在校園縫隙間的耳語散播,延續從2019年開始長達四年多的抗爭活動。參與一年制研究生學程的有趣之處便在於觀察國際學生群體對於罷工的反應。從一開始因初來乍到的新鮮感、文人風骨、正義感等而無條件表達對教師罷工的支持,至春季學期時UCU宣布罷工活動仍繼續,許多同學們一半以上的課程受到影響因而盡顯焦慮、疲態,以及師生間的互不諒解。
猶記得去年此時正愁著大學畢業論文進度時,看著行事曆上密密麻麻地受罷工影響的日期,時不時收到老師們宣布參與罷工的郵件,後期浮上檯面的教職員間關於罷工有效性的爭論,校園間也彌漫著詭譎的氣氛。根據勞工規章,教師們參與罷工是不需另行向同事、學校管理層通知的,許多多人合授的課程常鬧著同一門課的教師互不清楚彼此立場而致課程安排遭到極度擾亂的笑話。
學生間同樣不停地耳語著。Z世代的學生群體,大多關注社會議題,富正義感,上討論課時甚至會主動詢問彼此的性別代名詞,不停地為文化藩籬而形成的先入為主視角行試探性語氣(tentative tone)以防彼此冒犯。但面對罷工議題時,明顯地,學生間的交流出現了形式與意義間斷裂的不斷再製與擴散。校園內時常可見支持罷工的小冊子、海報。大多數學生們許是迫同儕壓力表態支持罷工,許是欣喜停課,鮮少在公開場合聞見反對罷工的聲音,直到表定最後一次罷工日結束,眾人紛紛以為紛擾的一學年即將結束時,UCU再度宣布延長罷工,此次參與教師有個非常明確的抗議手段:拒絕評分(marking strike)。
英制大學大多採取匿名、集中評分制度,分數占比較重的報告、作業,如畢業論文等甚至需經過校外評分者共同批改才得以輸入系統成為正式成績。以我所屬的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為例,大多數占學期總成績為百分之百的作業(coursework)為獨立研究報告,探討指定或自選的特定主題,疫情後更是全面取消線下實體的紙筆測驗形式。本以為缺乏老師指引、啟發及回饋此類報告的進程已是大難,不承想經過一學期的腦力勞動,竟得面臨無法得到成績回饋的窘境。對於大多數在校生這可能只是影響升級確認(progression confirmation)的些微不便罷了,但對於應屆畢業生,無論選擇繼續深造者或求職者都是影響人生進程的一大打擊。於應屆申請研究所者,除牛津及劍橋大學有單一固定申請截止日外,英制大學普遍在一年內不同時間點有多個研究所申請截止日,並在此段時間陸續釋出有條件錄取書,待原校最終成績單及畢業證書釋出後再逕行補發無條件錄取通知書;於求職者,多數企業也要求這兩項證明才能順利辦理入職。即使申請截止日有適度的彈性,新學期的起始日肯定是固定不可協調的,恐懼著缺乏成績單影響研究所入學的畢業生們的耳語更加嘈雜了。幸而此番游擊式的抗議行動促成了上個學年勞資方達成和解,在暑假短暫的和平過後又因物價上漲造成的基本開銷危機(cost of living crisis)激化下一輪的罷工行動。
那麼享有社會聲望的大學教師們為何不惜犧牲學生權益也要無止盡地延長罷工行動呢?
UCU海報
2022秋UCU訴求
疫情期間英國大學教師們頂著不安和壓力,同事們或因不滿勞動條件紛紛離職,或染疫而暫離崗位;學生們在長期在家學習的環境下紛表缺乏動力,要求各種形式的課綱或課程內容調整,而熟悉線上環境互動及自主延長工作時間以盡可能地維持教學條件接近正常更是雪上加霜。可以想見在疫情後的第一個學期,教師們便無預警地遭受高達百分之三十五的退休金縮減,加之以長期懸而不決的教職兼職化問題、學校年年超收學生及能帶來更多收入的國際學生卻缺乏支持系統的提供等,都成為次次罷工的導火線。
進入第四年罷工行動的尾聲,已可明顯觀察到教師方也出現對於罷工的分歧聲音。作為中產階級高知識分子,大學教師雖在現況下莫得於日漸商業化的知識產業直接地從經濟層面上獲益,卻也在知識生產結構中扮演極具特權的守門人角色。加之以傳統師生關係不似單純的雙向契約關係,在人文藝術學科中師徒間的知識、意識形態承繼、教學相長者千絲萬縷,多番的罷工行無異於專斷地以交易行為定義大學及其教師為傳播及生產知識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以否定學生受教權固化校方及教師等結構中的既得利益者之地位。
avatar-img
1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aron H.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跨年夜與A乘公車從郊外的波特波羅海灘(Portobello Beach)回到市中心不過下午四點,天色卻已近全黑。位於愛丁堡市中心的王子街上的燈源幾乎全由蘇格蘭文豪華特.史考特爵士紀念碑(Sir Walter Scott Monument)旁的聖誕市集提供。愛丁堡冬日的傍晚總略過黃昏的夕陽餘暉,為聖誕
舊稿。對於已逝書店地景的一些緬懷。
獨行於疫情中英國街頭的一些風險。寫於大疫之年年末。
舊稿。 內容描寫一名文藝女青年的各種心理掙扎。 另有英文改寫版發佈於下篇。
舊稿。 三名背景、階級各異的飄遊者在北市咖啡廳偶遇的片段。
跨年夜與A乘公車從郊外的波特波羅海灘(Portobello Beach)回到市中心不過下午四點,天色卻已近全黑。位於愛丁堡市中心的王子街上的燈源幾乎全由蘇格蘭文豪華特.史考特爵士紀念碑(Sir Walter Scott Monument)旁的聖誕市集提供。愛丁堡冬日的傍晚總略過黃昏的夕陽餘暉,為聖誕
舊稿。對於已逝書店地景的一些緬懷。
獨行於疫情中英國街頭的一些風險。寫於大疫之年年末。
舊稿。 內容描寫一名文藝女青年的各種心理掙扎。 另有英文改寫版發佈於下篇。
舊稿。 三名背景、階級各異的飄遊者在北市咖啡廳偶遇的片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生對師長的某種尊敬與崇拜情愫、因為被師長關注而得到的某種滿足感、以及從學術或學業上的思想一致而來的某種緊密的相互認同,讓雙方在那個環境裡面真的產生了某種會被理解為戀愛的情感,並順理成章地發展出關係。同時,他也可能可以影響你的工作機會、評級和學業相關事宜。當你不樂意時,他有立即可以影響你的把柄。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回顧去年我作為一名111年應屆生,進入國立大學就讀的經歷,講述了進入大學後的適應困難,休學和復學後的社團生活。
Thumbnail
休學 學校有僑生班,每年都會有不少位僑生來台就讀。畢竟海外留學是一個坎,通常來台的僑生多半很穩定,很少會提出休學的,直到去年有位緬甸學生向我提出.....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學校在週末歡度校慶, 大家都可來玩。 校慶衍然變成輕鬆版的「家長日」, 但更棒的許多已畢業的孩子也能有空"返校"看看老師們,並敘敘舊~ 「老師,我去年休學了,因為我想去畫畫,我問了業界許多人的意見,畫畫這個工作十個裡面有九個說不看學歷;我要立刻出道,因為我要爭取時間。」 「老師,我已經
Thumbnail
很多高一生好不容易脫離了聯考,進到了新天地,就開始蠢蠢欲動,迫不及待地談起了戀愛。 我對班上學生談戀愛的看法很中立,因為禁止不了,所以總會一再提醒學生,要發乎情、止乎禮,只要不影響功課和班級事務參與,不准以私害公,其餘我不會干涉,不過這時的孩子心智還在發展,想法也比較自我,尤其是班隊常常在曝光沒久
記錄教授有關期末報告的語錄三則。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生對師長的某種尊敬與崇拜情愫、因為被師長關注而得到的某種滿足感、以及從學術或學業上的思想一致而來的某種緊密的相互認同,讓雙方在那個環境裡面真的產生了某種會被理解為戀愛的情感,並順理成章地發展出關係。同時,他也可能可以影響你的工作機會、評級和學業相關事宜。當你不樂意時,他有立即可以影響你的把柄。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回顧去年我作為一名111年應屆生,進入國立大學就讀的經歷,講述了進入大學後的適應困難,休學和復學後的社團生活。
Thumbnail
休學 學校有僑生班,每年都會有不少位僑生來台就讀。畢竟海外留學是一個坎,通常來台的僑生多半很穩定,很少會提出休學的,直到去年有位緬甸學生向我提出.....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學校在週末歡度校慶, 大家都可來玩。 校慶衍然變成輕鬆版的「家長日」, 但更棒的許多已畢業的孩子也能有空"返校"看看老師們,並敘敘舊~ 「老師,我去年休學了,因為我想去畫畫,我問了業界許多人的意見,畫畫這個工作十個裡面有九個說不看學歷;我要立刻出道,因為我要爭取時間。」 「老師,我已經
Thumbnail
很多高一生好不容易脫離了聯考,進到了新天地,就開始蠢蠢欲動,迫不及待地談起了戀愛。 我對班上學生談戀愛的看法很中立,因為禁止不了,所以總會一再提醒學生,要發乎情、止乎禮,只要不影響功課和班級事務參與,不准以私害公,其餘我不會干涉,不過這時的孩子心智還在發展,想法也比較自我,尤其是班隊常常在曝光沒久
記錄教授有關期末報告的語錄三則。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