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去年十月中,英國大學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即將籌備進一步罷工行動的風聲開始在校園縫隙間的耳語散播,延續從2019年開始長達四年多的抗爭活動。參與一年制研究生學程的有趣之處便在於觀察國際學生群體對於罷工的反應。從一開始因初來乍到的新鮮感、文人風骨、正義感等而無條件表達對教師罷工的支持,至春季學期時UCU宣布罷工活動仍繼續,許多同學們一半以上的課程受到影響因而盡顯焦慮、疲態,以及師生間的互不諒解。
英制大學大多採取匿名、集中評分制度,分數占比較重的報告、作業,如畢業論文等甚至需經過校外評分者共同批改才得以輸入系統成為正式成績。以我所屬的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為例,大多數占學期總成績為百分之百的作業(coursework)為獨立研究報告,探討指定或自選的特定主題,疫情後更是全面取消線下實體的紙筆測驗形式。本以為缺乏老師指引、啟發及回饋此類報告的進程已是大難,不承想經過一學期的腦力勞動,竟得面臨無法得到成績回饋的窘境。對於大多數在校生這可能只是影響升級確認(progression confirmation)的些微不便罷了,但對於應屆畢業生,無論選擇繼續深造者或求職者都是影響人生進程的一大打擊。於應屆申請研究所者,除牛津及劍橋大學有單一固定申請截止日外,英制大學普遍在一年內不同時間點有多個研究所申請截止日,並在此段時間陸續釋出有條件錄取書,待原校最終成績單及畢業證書釋出後再逕行補發無條件錄取通知書;於求職者,多數企業也要求這兩項證明才能順利辦理入職。即使申請截止日有適度的彈性,新學期的起始日肯定是固定不可協調的,恐懼著缺乏成績單影響研究所入學的畢業生們的耳語更加嘈雜了。幸而此番游擊式的抗議行動促成了上個學年勞資方達成和解,在暑假短暫的和平過後又因物價上漲造成的基本開銷危機(cost of living crisis)激化下一輪的罷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