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15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極簡生活

  我很喜歡極簡風格,努力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造成極簡的樣子,創造出我想要的極簡意義。極簡,對我而言,就是留白,就是不要在生活中努力創造出自己不想要,但非要創造出的意義,讓我反思,我們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的那種概念。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說明台灣有一群人努力創造出「無印良品」的那種極簡風格,有一個女生讓我印象很深,她把自己的家中物品全部都丟了,只剩下自己和一個空蕩蕩的房間或是空間時,我實在很佩服她的勇氣,她問自己「需要」的意義,如同對於物質上的需求與想要之類的想法,我不是。極簡不是「物質」的思考,而是對於生命走來的一路反省與思考上的作用,那才是真正的正確。
  不過,講求正確,也許我到頭來是錯的,或是極簡風格底下的每一個人,或是想要的那些人們,其實不是反思物質下的衝擊,你可以有購物狂,看見每一個顏色的衣服與款式全部入手,卻不見得有時間穿,或是可以穿得下去,好搭配你的風格。而說到瘋狂,我當然也有過,我整理這幾年的資料,也是發現我過去的痴狂,我只要對於人類行為有相關,就幾乎把整本書都影印,我保留每一期雜誌的新聞報導,期刊的相關新聞與研究,只要是與人類或是環境相關,我全都要。
  現在,或是說當我整理過去的資料時,我真的想不透我為什麼要保留十二年的研究資料?也許那些關於科學的研究進展,現在已經有了不同的發展與新出路,也許那種粒子與宇宙學的各種理論,我沒有必要知道。黑洞或是哪一種學說又有新進展,那又如何?以當時而言,是最新的,然而以現在而言,卻是舊的,或是人類行為的本身,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可曾想到我們到底是多麽渺小,還是更顯得巨大?
  我們看不見原子本身,奈米的最小尺度,需要更微小的透視鏡才能看到,原子對比宇宙,這是多麽大的反差與相對啊!我們身上的原子,藏在一個更深入的 DNA 的片段中,基因體裡的每一段資訊藏著我們要解鎖的密碼,哪管任何一個被稱為「某某基因」的說法,我們體內的基因對照著環境的不同變化,開展著我們需要對應的資訊內在,這就是環境外在的真正在影響我們內有的作用方式,也是多次證明,外在比內在更顯重要。
  當然,有人說照顧好內在比較重要,每一次內觀自心,你看見什麼?多少個偏見是如何在社會上運作?男女的角色不換,是多麽的「頑固」?男廁女廁是社會從來不變的二分法,不管哪一個國家,中性並不是現有的中間尺度,對於最基本的性別——如要平等,又放不下「平等」,反思自己與社會本身,你有看到社會在合理化上有真正的施行方法嗎?有人說無性別廁所是好的,而不一體適用,保守派而言,或是無法接受的人們,男女還是分開點好,畢竟,男生的想法跟女生就是不同,不是嗎?
  既然性別的偏見存在,當然還有其他的偏見,如同社會在追求更高效率或是進步的同時,物質本身,或是極簡本身,是反而助長我們看看生活上的意義到底是追求什麼?我喜歡極簡的原因,就是不只是物質,而是每次當我回顧家中環境,或是我的生活所需,我不是想要物質來增進生活,而是少點物質要左右每一次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需要什麼?
  我當然不會每一個顏色的衣服都買,可是我喜歡每一個顏色,因此我不反對每一個顏色套用在我身上,你可以每天穿白色搭配同一套款式的褲子或是裙子,還有外套,打開你的衣櫃,千百年不變的同一套樣式,一樣有人在穿,都讓人誤以為這個人從來沒有每天換新的衣服。襪子與鞋子,也可以是同一雙,同個顏色,同個類型以及同個設計,「百搭」不是沒有聽過,只不過在物質本身,或是在追求高度生活品質樣子本身,我們是為了每一個「層級」而過活?
  生活品質不是在於生活品質,而是在於生活上的品質是為了品質,還是生活的樣子,每天過得很快樂,還是很消極,或是每一種在提升自己同時,反思一點生活的樣貌,看看你的房間,你真的想要那種「亂中」的調調?有人說,這樣很有情調,畢竟,生活情調是符合生活本身,是我們在樣子本身看到的表現樣子,就像別人設計完好的家與你自己的家,你不是很羨慕別人的那種「樣品」屋?
  所以,我乾脆稱呼樣品意義如何?或是某種偽情調?每一個人生活,宛如每一個人的家中的裝潢樣子,有人是完全的「中古屋」,有人則是像是樣品出來的 IKEA 風格複製,如果要像這樣子,或是極簡上的樣子,每一天在我們內心就應該在構思生活出來的意義,只不過,三享生活,或是建構出的生活樣子,就像在某種社會下的一種偏見下折射出來的樣式外貌,看起來很精緻,內在卻有可能表露出我們想要彰顯,卻無法真正達成所謂的樣式,而貼近出的一種真實樣式,也就是說,我們雖然羨慕,充其量或是貼著壁紙的牆壁一樣,很美觀,但內在仍有一點瑕疵與不自在的觀心感。
  你可能覺得無所謂,在我「看過」的其他人的住家環境中,彷彿就像看到新建案與舊有的公寓大廈的那種兩種反差。而新建案所裝潢的樣子,也不見得符合每一個人對於生活中想要的樣子,畢竟,這不是買 IKEA 傢俱複製貼上就好,這關乎整個室內設計,風水以及對於整體思考的家中規劃,以及每一個在影響內心上的感受,還有生活上的每一次意義是什麼都是很重要,你的情緒是關乎你每天回到家的心境,同樣的一個環境,有人卻是怎麼都不順眼,有人卻是可以好好思考這空間給人的環境感受,例如當我們環顧四周,你的房間,你的家中動線,你的使用方式與慣性,還有你整體的操作感受都同樣重要,例如廚房不可以直對著廁所與後陽台,一定要有區隔,因為你在廚房的動線如果往外看,馬上看到後陽台,就可能讓你感覺後方有東西在對著你,讓你不舒服,你臥室的鏡子不可以直對著你房間的大門或是鏡子不可以直對著你起床後的看見的第一個樣子,因為你可能被你嚇醒,或是感覺有一著不自在感覺,鏡子的反射是一種透視感,但是透視的感覺如果穿透著不自在,那麼你看到什麼地方都會讓你不舒服,還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在反射。
我都是在思考我真正在需要的當下而反思現在的生活方針,所以我一直很喜歡「整理」本身,因為這只不是讓我思考,而是反思生活的空間當下,我到底還需要擁有什麼,或是可以「得到」什麼。
  這是風水嗎?你說是就是,我反而是用一種慣性的物理角度思考,因為感覺在內在本身容易更顯得放大,當你在反思,當你在觀入宇宙或是細菌本身,我們都會把自己的「思考」再重新翻攪一遍,重新過濾一遍,每一次當你在思考著你今天的生活方式,你的購物清單,你的工作事項,也許設計的樣式早已經變更,就像藍圖有可能隨著時間在一點一滴改變,因為天氣的因子在變,你的思考在每一次動態過程中也無心地去轉變,我也相信你有自知到這一點,畢竟沒有人每天都準時的秒數出現在自己辦公桌面前。
  極簡,不是在極簡化,而是生命化,生活化的一種簡樸思考,你真正需要什麼?物質本身帶給你什麼意義?你真的需要這麼多插頭來為你每一個需要充電的電器逐步供一來使用?你真的需要這麼大的沙發?你真的需要增添生活情趣?你真的在你每一天下班回家都想要好好慰勞你自己,吃大餐或是當個懶骨頭動也不動?你真的想要在你生活中需要各種單一的生活環境而使用的單一生活模式?你真的在你增添更多的同時,你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滿足的慾望?或是多就是好的想法?
  以上這些都是物質的衝擊力,我沒辦法阻止人民購買新商品,畢竟,物品有週期性,有生命期,需要汰舊換新,你當然可以以一支手機或是一台機車持續用到現在,你當然可以拒絕任何有插電的物品,或是過更簡樸的生活日子,只不過,我們到頭來想,為了極簡,為了捨斷離,為了真正過內心豐富的生活,我們到底是怎麼需要用到生活意義,是讓我們真正「擁有」到現在,是為了讓我們內心是充滿滋養,而是用一種極高效率而滋潤生活的內在中心?也就是說,靈魂不是需要內在來反芻需要外在來提高生活意義本身的真正效率,而是生活在每一次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真正過內心的充沛,好讓靈魂是真正有收穫,有真正的啟發效率與意義,每一次生活在當下,不是為了反芻就細細反芻嗎?
  說來,人都是特別的生物,我們生活意義的同時,當我在整理生活的同時,我都是在思考我真正在需要的當下而反思現在的生活方針,所以我一直很喜歡「整理」本身,因為這只不是讓我思考,而是反思生活的空間當下,我到底還需要擁有什麼,或是可以「得到」什麼,就是物質的內在,不是因為物,而是質的本身,質在某種意義存在下的環境的精神本身,我又得到什麼,而以理性來說,是該思考這個物的整體對應,以質本身,是透視我對於這物上的一種眼光,在了解我每次在活在當下時,我又解析了什麼。
  所以,這算是感受與理性的綜合體,感受是讓我喜怒哀樂,但也同時不要有太多的情緒在彰顯情緒上的某種思考應對,因為太多的情緒會讓人精神無法明辨真正的感受本身,因此,我在自己的思考上,多半都是「沒情緒」來應對這樣的直觀感受。
  這種沒情緒是屬於一種無,但又非無,是讓我明白我此在當下的生活,每一次當你激動,當你生氣,當你怒吼,當你傷心,都可以停下來暫且了解這本身,是什麼感染了你,讓你明白於此是為什麼有怎麼樣的情緒,好讓你應對真正的內在感受,呼應你想要什麼樣的呼吸與思考,這就是「正念」的前提。
  極簡,呼吸,安心與自在,是觀望著生活本身與應對上的本身,在某種急促的當下,恐慌或是某種腎上腺素飄高的瞬間,我們都很難冷靜,而唯有在思考與應對,或是慢下來的瞬間,我們才可以真正「思考」,而不是突然地去應對很難應對的周圍。看看你的周遭,你到底是喜歡這樣的「自在」,而是多留一點上的自在,好讓你真正的安心與靈魂上的飄然,宛如羽毛的逍遙,但又不逍遙?
  你可以說,沒有煩惱,或是一種煩惱,只是在某自尋煩惱的前提下,我們就是擔心頭腦上的髮絲就多了幾根翹出來的髮尾或是髮邊,而睡不好,我也有過,重點不是幾個小的睡眠(時間),而是在每一個情緒上的睡眠是怎麼環境與思考入睡,好讓我們在睡前想些什麼,煩惱什麼,雖然總是讓你很擔心,但靜下心,安然在這個當下,也許真的只是徒勞無功。
  極簡,一直是生活的樣貌,是我在追求生活上的整體思考的進步意義,希望你也真正為極簡上的反思有更多的空間,給點留白,安心自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