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心理師開工收心六小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過年結束後,必須面對的就是開工收心的議題了,我相信已經有不少朋友們開始大喊,好厭世啊,好討厭啊,好不想上班啊,但我們都知道,其實自己都擁有超強的適應力,提供幾個小方法,來讓大家更有效率且舒服的重新開機,面對新的一年
1.意義自己創造給自己一點儀式感
早點起來用早餐、訂個好吃的便當、買幫香醇的咖啡、團購好吃的下午茶......記得我們是可以替自己創造意義的,一點點儀式感會讓我們感覺到幸福,也可以是給自己的一些小鼓勵。
2.用便利貼寫下該做的大小事情
該做的事情好多,大腦一團亂,當我們覺得事情好多做不完,我們就會厭世,但當我們花一點點時間,把該做的事情先想一下,一條一條的寫起來,我們會開始有方向,不是有完成不完的一堆事情,而是有很多件小事等著我們去代辦,再慢慢的安排時間去做。
3.剛剛好的人際連結
和人連結是充電的好方法,但我們的心力有限,面對開工可能會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面對其他事物,也許可以減少一些社交活動,讓自己多一點時間和自己相處,慢慢地找到自己心力的能力範圍,再去和朋友家人們有更多其他的活動,別所有的約都來者不拒,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喔
4.回顧值得感恩的事情
面對厭世最好的方法就是感恩,睡前花一點時間回想今天直得感恩的事情,特別感謝自己一整天的努力,有事情可以做,代表我們是很多人的需要,代表我們很有影響力,感恩讓我們看見自己與他人的價值喔!
5.不用電腦手機看一下書
很多時候電腦和手機會讓我們連結到工作和社交,不知不覺身體就呈現緊繃的狀態,大腦就開始東想西想,但當我們刻意的離開3C一下下,看一本書,也許時間過得比你想像得慢,也許書中會有些文字帶給你啟發,可以讀和自己領域相關的書,也可以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書籍獲得不同的知識,同時也是練習和自己獨處
特別推薦我的新書 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 陪伴你面對開工的無力厭世感喔
6.刻意的休息時間
好好休息是一門專業,不只是身體的休息,也是心靈的休息,工作累了,走去茶水間泡杯茶,中午累了趴下休息一下,下班累了去公園散散步,找到屬於自己的休息方法,也特別注意自己的睡眠時間,調整作息,慢慢把過年的彈性自由給調整回來。
--------------------------
2023年是個新的開始,面對多年的疫情,因為開放出國,我們有種重新動起來的感覺,但也依然伴隨著疲倦感。每年都要做點新事,我原本寫部落格的地方閱讀、搜尋、留言似乎不太容易,就決定開始在方格子這邊寫一些文章了,希望大家更多的支持和鼓勵,也可以收聽訂閱我的podcast心理師的歡樂之旅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主角蛤蟆先生有憂鬱的傾向,但他沒有放棄自己,在好朋友們的鼓勵下,透過10次的諮商努力,他漸漸從谷底爬出來,學會如何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擺脫焦慮憂鬱的念頭,蛻變成一位心智成熟、獨立自信的人。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愛到底是甚麼?最近在Dcard有一位男性網友發了一則訊息”男友幫妳做過8件以上是真愛”的短文,許多網友看完之後也發表很多不同的意見,我看完的想法就是同一事件各自表述。從網友的回應,可以看出已婚身分和未婚身分的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時聊到,我是一個不太敢休息的人。 我每天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後、週末、放假、出國,所有空閒時間,都不斷地在「做事」。 做事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例如:畫畫、寫文章、寫手帳、整理檔案、看書、聽影片、思考、創作、設計、製圖、寫字……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兩件事: 「產出」以及「輸入」。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每天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工作,如何通過放鬆與少努力一點的心態來化解情緒的潛能,有助於工作中的表現。文章提供了一些放鬆心態的觀念,探討瞭如何平衡工作壓力與自我照顧的重要性。
Thumbnail
某一天你出現了一個想要離開組織的理由。你會怎麼預備還在組織裡面剩下的時間? 1、找好關係?認識人脈? 2、學更多的諮商技術? 3、讓更多潛在個案認識你?
Thumbnail
為什麼連假結束了,焦慮反而卻開始了呢?​當我們從放鬆的假期,回到繁忙的工作步調,內心往往會產生抗拒和不安。這時當你越是要求自己馬上進入工作模式,反而越會感到心浮氣躁。這種被稱為「連假症候群」的心理現象,是當我們從長假中的休閒模式,再度轉換到工作模式,可能突然感到的焦慮或慌張,而產生心理和生理不適。​
Thumbnail
走過的路,分享出來,或許可以讓我們看見不同的選擇。這個故事,要從一個看似故事結尾的地方開始說起。2022年4月,我完成了人生最後一次減重。當時我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18.4,我決定就在這裡結束減重。
Thumbnail
👉主角蛤蟆先生有憂鬱的傾向,但他沒有放棄自己,在好朋友們的鼓勵下,透過10次的諮商努力,他漸漸從谷底爬出來,學會如何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擺脫焦慮憂鬱的念頭,蛻變成一位心智成熟、獨立自信的人。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愛到底是甚麼?最近在Dcard有一位男性網友發了一則訊息”男友幫妳做過8件以上是真愛”的短文,許多網友看完之後也發表很多不同的意見,我看完的想法就是同一事件各自表述。從網友的回應,可以看出已婚身分和未婚身分的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時聊到,我是一個不太敢休息的人。 我每天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後、週末、放假、出國,所有空閒時間,都不斷地在「做事」。 做事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例如:畫畫、寫文章、寫手帳、整理檔案、看書、聽影片、思考、創作、設計、製圖、寫字……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兩件事: 「產出」以及「輸入」。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每天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工作,如何通過放鬆與少努力一點的心態來化解情緒的潛能,有助於工作中的表現。文章提供了一些放鬆心態的觀念,探討瞭如何平衡工作壓力與自我照顧的重要性。
Thumbnail
某一天你出現了一個想要離開組織的理由。你會怎麼預備還在組織裡面剩下的時間? 1、找好關係?認識人脈? 2、學更多的諮商技術? 3、讓更多潛在個案認識你?
Thumbnail
為什麼連假結束了,焦慮反而卻開始了呢?​當我們從放鬆的假期,回到繁忙的工作步調,內心往往會產生抗拒和不安。這時當你越是要求自己馬上進入工作模式,反而越會感到心浮氣躁。這種被稱為「連假症候群」的心理現象,是當我們從長假中的休閒模式,再度轉換到工作模式,可能突然感到的焦慮或慌張,而產生心理和生理不適。​
Thumbnail
走過的路,分享出來,或許可以讓我們看見不同的選擇。這個故事,要從一個看似故事結尾的地方開始說起。2022年4月,我完成了人生最後一次減重。當時我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18.4,我決定就在這裡結束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