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不當「史金納箱」裡的老鼠

自從智慧型手機發明之後,人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只要智慧型手機連得上網路,彷彿孫悟空手上有了金箍棒(這個比喻好像太過時了,應該說彷彿創作者腦袋內建人工AI系統般如虎添翼),哪裏都能去,一機在手希望無窮!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嚐到便利後帶來的影響,包含注意力消耗,專注力不足等等議題,更多研究也顯示過度使用手機帶來的問題,包含眼鏡受到藍光刺激帶來的損傷、姿勢不良的腰痠背痛、椎間盤突出;更多時候家長用手機育兒,也為孩子提前帶來3c的不當影響: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不足⋯等,種種跡象我們都知道不能一直使用手機,但真正需要放下手機時,卻又依依不捨,滑了又滑手機卻始終離不開手。
我也是個手機重度使用者,運用手機在任何需要與不需要的時候。用手機查資料對我來說是基本款,進階款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無意識的滑手機,曾經嘗試將提示音關掉減少干擾,雖然讓我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但更多時候我還是想知道社群媒體的紅色顯示數字上代表什麼意思,特別在po了一些文字圖片後,基於檢測觀察貼文的迴響狀況反而更容易被制約,心裡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任由注意力被耗損,直到精疲力竭才甘願放下手機。
圖片載錄自維基共享資源
圖片載錄自維基共享資源
今天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了一篇研究「史金納箱」的操作制約:實驗中有一根槓桿跟飼料盤,老鼠只要按一下槓桿就會有飼料可以吃,這個獎勵促使老鼠不斷按壓槓桿以獲得食物,後面的實驗甚至發現將按壓掉出食物的頻率改為不固定,將會迫使老鼠更瘋狂的按壓槓桿。
這個故事有如當頭棒喝,槓桿對應手機,而我就是那隻老鼠,隨機不固定的社群回應、限時動態、廣告推播,讓我的大腦不斷被刺激,儘管訊息轟炸讓我疲憊,但跳出來的「獎勵」卻不斷刺激我繼續滑下去,如果我沒有「有意識」的管理我的精力,我就會不斷的滑下去,然後抬頭才發現又是1-2個小時過去,惡性循環的度過每一天。
「史金納箱」的實驗讓我開始要進入滑手機模式時就會想起這個故事,然後默默地將手機放下,去做其他更有收穫的事。有意識的「史金納箱」實驗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那隻不斷按壓槓桿的老鼠,面對放不下的手機,我想我多了一點驅動力。
#2023日更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