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 - 互相為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負面事件,不需要重播的功能

兒時,經歷過的某些事,即使始末已有點模糊,但當時的悲傷委屈生氣恐懼,只要輕輕觸及,當年的情緒仍會和著淚,不斷在心中翻攪。即便我已長大,依然如此。而成年之後,任勞任怨,辛勤付出,卻一再被視為理所當然,我既惱怒失落。
我,若獨處於冬風偕雨的午後,潛藏的哀傷懊悔雲湧直上,心頭的難過自責不減當年。
假設,妳(你)也曾如我,畫面重播令妳(你)一再陷入過去,困在當年的痛楚,吞忍許多的委屈。這些想甩卻甩不掉類似的處境,在我的解讀裡,就是【靈馨療聊心靈】這個專題第一期所說的「我們」。

我們的目標


這裡的每一個「我」相加,變成了「我們」。到「我們」這裡,提筆聊,療心傷。我們實現的是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傾聽彼此的憂傷。我們走向的目標是愛自己療癒自己




情緒像個孩子,需要被關注

心理專家說:「敘述帶來療癒。」
朋友向我訴苦,算是敘述吧! 但是,他每回訴苦之後,情緒似乎沒有得到緩解。對於這個現象,我感到疑惑,不知哪裡出了錯。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畫錯重點」。訴苦大多是在事件中找證明,要證明都是別人的錯。
把自己情緒晾著,忽略不照顧,情緒就會像個孩子。當孩子傷心哭泣時,得不到媽媽的關懷,孩子的傷心就會更加傷心了。
這似乎像個公式【原有傷心 + 被忽略而產生的傷心 = 更加傷心】,情緒因此更為擴張而複雜,難以梳理。

受傷了,該處理的是傷口

姊姊問 : 「假設,妳跌倒受傷了,妳會拿藥擦傷口,還是去追究誰害你跌倒?」
「受傷了,當然是趕快擦藥。但是,我也會想追究責任。」我直覺的回應。
姊說 : 「如果,讓你跌倒的是一顆石頭呢?」
「.....................」我沒說話,只感覺頭被敲了一下。
姊又說 : 「受傷了,去追究誰的錯,對傷口有幫助嗎? 擦藥才有用。」

原來,每一種盤據心頭,久久不退的情緒,如委屈、悲傷,憤怒、恐懼、懊悔、難過...等,這些情緒都是心裡的傷。承上所說,該關注的是情緒傷口,而不是沉溺過往事件,著眼在證明誰的錯。
這些話,說來簡單。但要擺脫慣性不去證明誰的錯,轉而將力量收回而關注自己,需要夥伴陪同,更需要長時間投注,關懷自己。

以筆耕心田,淡化心靈的傷

心裡有傷,得上藥療傷。在我理解中,這麼做才是真正的愛自己療癒自己,也是具有療效的方法之一。但如何為自己的心靈上藥,我想,心理專家說的「敘述帶來療癒」,即是療癒自我的第一步。關注自己情緒,靠自己就能舒緩痛苦。
自我療癒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愛自己是一生的功課。所以,「我們」在人生路途上,互相為伴前行。一同提筆療聊,淡化早該離場的心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7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知道現在不論我說什麼你都聽不進去,因為你生完涵涵後因壓大產生的產後憂鬱導致你到如今還是選擇逃避,更不肯真實的面對內心,偽裝著自己,看你這樣真的心疼又心痛,卻無能為力,因為這種情況只有你能幫的了你自己,你一直說你在做自己,但你確定嗎?如果真是再做自己,今天你不會去煩一些事,從以前你就是容易想法矛盾的人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知道現在不論我說什麼你都聽不進去,因為你生完涵涵後因壓大產生的產後憂鬱導致你到如今還是選擇逃避,更不肯真實的面對內心,偽裝著自己,看你這樣真的心疼又心痛,卻無能為力,因為這種情況只有你能幫的了你自己,你一直說你在做自己,但你確定嗎?如果真是再做自己,今天你不會去煩一些事,從以前你就是容易想法矛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