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們不自由的,不是因為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愛,而是因為與這個世界線太模糊
我們人都是活在關係與脈絡之中,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他人的關係、與伴侶的關係、與家庭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與工作的關係、與主管的關係,現今又多了數位時代的關係,看起來說活多麼得繁瑣,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關係中多有困擾、衝突、糾結、混亂,我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別人都不改變!為什麼都是自己那麼苦?我說了怎麼都沒有用?自己為這段關係感到無奈、無力與沒有用。接下來想跟大家提到的是為什麼建議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前身是《過猶不及》是知名的暢銷書,作者是克勞德、湯森得,這本《立界線得自由》是重譯的中文版,讀起來沒有較前一本書《過猶不及》讀起來如此得深硬。我也非常同意人需要界線,如果沒有界線,人會很悲慘,受限於迴圈中,不斷地趕到無力感,我們每天都在經歷沒有界線帶來的小悲慘,當然非必要就會累積到嚴重、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本書舉了大量的人際關係、伴侶關係等例子,皆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協助你想想自己的界線,那些問題是來自於你的界線不明確所帶來的影響,及如何為自己立界線。
聽到界線我想每個人一定都有很多的疑問,什麼又是合理的界線?有人因我的界線受傷怎麼辦?立界線有罪惡感與內疚怎麼辦?我好害怕、我不敢立界線?立界線是自私的行為嗎?我想接下來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界線?
什麼是界線?
當然界線有看見的空間與看不見的心理界線兩種。簡單的說只要能區分哪裡是你,哪裡不是就都是界線。其中界線的功能最基本的字眼是「不」,這個字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是與他們不同的,你能控制你自己,更重要的幫助你去分辨什麼是我們的責任、什麼不是。界線不清的,總是難以對他人的控制、壓力和要求說不,面對別人真實的需要,也很難做出決定,就算內心再怎麼不滿,還是會選擇被動的遵從。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某個人對你施壓,更多時後那個壓力是來自於「你自己」,你覺得是「應該」要做的事。你無法向這些說不,最終就是會失去很多對自己的掌控,無法享受「管理好自己」所帶來的後果。
因此有時候人徒勞無功的努力、出於恐懼的示好、太有責任感,直指的一個核心是「因為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承受極大的痛苦」。
界線裡面有什麼?
以上我們了解到了界線,那到底界線裡面有什麼?接下來與大家談談幾個概念:
- 感覺:許多人會覺得感覺不重要,說少次我們看見有人因為情感所受傷、被不好的對待,彼此面對人性醜陋的事,又有多少人一直在忽略自己的感受,導致沮喪或憂鬱?書中告訴我們如何重點在於你的感覺;你需要先擁有你自己的感覺,將它視為自己的問題,才能真正尋找答案。
- 態度和信念:界線有問題的人,通常會對責任有扭曲的態度,認為要求別人為自己的感受、選擇和行為負責實在太過苛刻。因此有人認為理所當然,拿著界線來壓人。
- 行為:行為會帶來後果,當然我們付出愛,彼此關係就會變得更緊密,相反的不負責任或是失控的行為,帶來的當然是失序。
- 選擇: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大多數界線有問題的人多是放棄自己的選擇,期待別人幫我們選擇。因此設定界線,幫刮了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因為你就是那個做選擇的人,┴以理所當然要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 限制:我們真正能夠限制是我們自己,不要暴露在那些可能會傷害你的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別人,或是讓他們做出正確的行為。每個人都需要有個內在空間,可以容納自己的感覺、衝動與慾望,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自我控制,而非一直壓抑。
- 思想:實際上最有可能與最容易被扭曲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要釐清各種被扭曲的思想,把事情看清楚,來理解事情。
- 慾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與需要,所以也要放進界線的範疇裡,首先我們要先認識真實的自己,了解內在最真實的動機。
以上幾個界線的內含我清楚告訴我們,多忽略自己的感受、行為的後果、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自我控制非自我壓抑、釐清扭曲、認識真實的自己,其實我們人實際上都是一個愛逃避的高手,實在需要重新找回心的控制權,好好改善這方面的弱點,生命才得以擴展,真實的界線是需要能夠讓好的東西進來,壞的東西出去。當然設立界線、維繫界線是一件很困難與不容易的功課,但我們更應該要照顧好自己的界線。
當界線出了問題的類型
以下有四種界線出了問題的類型,因為界線的問題不會只有不會說不的人身上,可以檢視自己多是屬於那些類型?有些人不單單只有一種類型:
壓抑「不」的能力,會讓人在生命裡無法正常發展,即使界線受到傷害,或遇到不好的事情,也只能說好。這種界線衝突稱之為順從,這類型的人往往在界線上很模糊,會屈從於別人的需要與要求,無法將自己和那些想要從他們身上得到東西的人區別出來。順從者會為了和別人好好相處,假裝自己也喜歡朋友喜歡的餐廳或看電影,會刻意減少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然而需要說「不」來保護自己的狀況時,總是卡在喉嚨裡,其原因有下列幾種,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害怕傷害別人、害怕被拋棄、被孤立、渴望自己可以依靠別人、害怕別人生氣、害怕丟臉、害怕被當壞人。
這類型的人缺乏請求幫助的能力,他們不明白自己的需要,也無法容許別人進到他們的生活,當自己有需要時,逃避者總是以退縮作為反應,他們不會向別人尋求幫助,總認為自己的問題和需要都當成是不好的、有破壞性的、甚至覺得很可恥。
以上兩種類型的人,不只無法拒絕,同時也沒有能力接受自己對別人很容易就付出的支持和幫助,然後一直陷入被榨乾的循環哩,力量不斷地流失。這種順從的逃避者,通常在需要界線的時候沒有立下界線,在不該有界線的地方,卻設立界線。
在他人眼中其實控制者就像是霸凌者,不但想要操縱別人,侵犯別人的生活。但他們不太能理解說不的人,往往是把自己生命中的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他們會用控制別人的方法控制他人。控制者其實是也是缺乏紀律的人,他們不太能夠控制自己的衝動與慾望,同時也缺乏為自己生命負責的能力,所以控制者坦白說也是孤單的人,也很少覺得自己是被愛的。
因此,控制者一般會有兩種類型:
- 侵略型控制者:他們感受不到別人的界線,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讓人說不,總是企圖要改變別人,讓世界附和他們認定的方式,實際上這些人是忽略了自己有接受別人本來樣貌的責任。
- 操縱型控制者:操縱者還有些不誠實,他們企圖要說服別人放棄界線,而對他們說好,來達到他們的目的,讓人產生罪惡感,操縱者的人也常常否認自己想要控制別人的慾望,否認自己有自我中心的傾向。
無法對他人需要不做反應,其實也是忽略自己該負的責任,無反應者較沒有注意到愛的責任,此類型可以分成兩類型:
- 對別人的需要非常嚴厲:這是把對自身需要的贈恨,投射到他人身上,這樣的人對自己的不完美深痛欲絕,以至於對別人的需要視而不見。
- 太沉迷於自己的慾望與需要之中,把別人的需要給排擠在外,要先為自己的需要負責,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以上四種問題界線的類型,讓我們得以區分,在關係性的界線關乎的是我們在關係中說真話的能力。我覺得我們人都擁有很好的功能界線,卻在關係性的界線相當缺乏,也就是說我們人可以把工作任務做好,但在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互動,著實難以好好地誠實表達,接下來該如何發展界線?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