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寫對我們有幫助嗎?AI世代的學生們,還要不要練寫字?
浪費時間?
聽到抄寫兩個字,其實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那是一件浪費時間又不必要的事情。當AI襲擊我們生活,我真的也不禁懷疑,我出給學生的抄寫類作業,到底必不必要?
書寫能力到底重不重要?
在教學現場中,遇過數不清的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以及書寫能力大多是他們最辛苦的部分。對於閱讀部份,大家幫助這類學生的方向似乎比較一致:解碼能力要重視、利用框架或疑問建立概念、透過文意衍伸思考、跟生活連結、化為行動等等。但是書寫能力的養成,似乎分歧就較大了。
抄寫
抄寫能力,我們能說不重要嗎?在班上要抄聯絡簿、抄黑板老師寫的重點(遠距抄寫能力)、要對照課本抄下重點、回家要寫語詞(近距抄寫能力)。但是這些抄寫能力如果出了學校這個處處要讀寫的環境後,實用性還高嗎?值得深思!
書寫
寫字、寫作能力,我們能說不重要嗎?要班上要考聽寫、考語詞、寫小日記、寫短文,如果沒有基礎的寫字能力,只要碰到寫字類的作業,鐵定痛苦萬分,因此如果具備一定水準的書寫能力,減少學習上碰壁是一定的。但有了科技的輔助,只要口說就能生成文字,那到底為什麼一定要每個字都會寫?
這些問題讓我很苦惱,似乎也不會有一定對的答案,答案應該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吧。不過我還是試著悟出一些可以說服自己,減少讓學生白費功夫的方向。
一定的練習量很重要
未來的科技,語音轉文字的辨識功能鐵定相當精準,但是我們應該要是最終的檢核者,而不是完全相信載具,也就是說,基本識字量還是要有的。但是要如何達到這個門檻呢?各課的生字、語詞練習仍然要有,但我會時刻提醒自己,學習生字的方法不應該只靠抄寫。但是抄寫量太低也記不住,仍需要一定量的抄寫幫助學新生字。
活用更重要
至於各課的大意、句型、衍伸等等,在學習過程中,則盡量不讓學生單純的照抄,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後,再寫下來。舉例來說,語詞減少只照抄兩遍的作業,可以轉化成利用語詞進行發想並組織,進而記錄下來的作業(草地想到公園,公園想到野餐,野餐想到三明治,最後口說串成故事);大意則是給學生框架後,讓學生練習濃縮課程內容;句型的發想則可以口說多個句子,只需記錄其中兩個。
我的調整
我會試著在我的語文課進行調整:
1. 識字活動不侷限:操作、口說、指認、書寫一起來,但是基本書寫練習不能少。
2. 減少單純抄寫類作業:可以寫字但是不無腦照抄。
3. 書寫轉換角色:活用課文並進行發想及活用,此時書寫是紀錄的角色,無需過度糾結字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