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兵法02-納言】

更新於 2023/04/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納言篇很簡單,其實就是順著視聽篇,講究「廣納諫言」。
「納言之政,謂為諫諍,所以採眾下之謀也。故君有諫臣,父有諫子,當其不義則諍之,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諫諍大家都會查字典,兩個都是規勸的意思。
諸葛亮不是這麼說,學學諸葛亮:諫諍就是要採取臣民們的意見。
這是一個因為存在「上下關係」才使用的詞,葛亮的意思是這樣。想想也是吧,誰跟朋友同學在諫諍的。
有願意聽大臣規勸的君主,才有諫臣。
有能夠接納兒子指正的父親,才有諫子。
不然貼一個亂臣賊子的標籤就推出去殺了,諫個屁。
君王長輩有不義之處,要勸告。要順著他的長處優點,去匡正他的錯誤缺點。
我們平常都想說諫諍就是跳出去嗆老闆,諸葛亮不是這麼說。即使是一個願意接受建言的君長,你還是要懂一些說話的藝術。
說話,也是兵法。
「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夫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
順美逆惡,老實說,其實也是班昭的後宮教學重點。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後宮也好臣子也好,自己要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要是君王拒絕諫言,那就沒有諫臣啦,就算是忠臣也不敢吭屁。
這時候,就是順惡逆美的邪臣當道時間。
「故有道之國,危言危行;無道之國,危行言孫,上無所聞,下無所説。」
這基本是《論語》改的句子,有趣的是諸葛亮並沒有用「經書引用法」。
山東出身的諸葛亮,跟儒家的關係又是如何呢?
好,危言危行一般都說是正直的言行。
台灣很喜歡把「非一般使用性質」當作是成語,就是說「危」這個字就是危,沒有正面意義。但危言危行在這裡被反過來使用了。
無所謂,老師說的就是對,字典就是神的語言不會錯。
理解古文,很重要就是前後文,以及與其他用法交叉比對。
無道之國,危行言孫(遜)。其實就跟前一句一樣。
君王無道,忠臣閉嘴。
也就是這邊的「危」,我覺得解釋成「戒慎恐懼」「小心翼翼」之類的感覺比較好。因為即使在有道(君王聽話)之國,你一樣要去小心謹慎的判斷行為跟言語的正確性。
那當然小心謹慎的結果,確實也就是要正直的行為跟言語。
而無道之國,臣子閉嘴,也就引發了「上無所聞,下無所説」。
「故孔子不恥下問,周公不恥下賤,故行成名著,後世以為聖。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你看諸葛亮還是很尊重孔子的,或許是他知道危言危行更早的出處吧。
雖然才第二篇,但諸葛亮很明顯是一個注重「互為因果」的人。
本篇的開章跟結尾都是「納言」帶來的好處,但中間講述的則是,重點是要讓臣民敢言。
屋子漏水,是上面破洞。
上面不修,下面不好。
我開始覺得這不是什麼諸葛亮兵法了。
這篇的淺白跟細心解釋的程度,如果不是《諸葛氏家訓》,那肯定是《阿斗教材》。
就讓我們繼續來扮演諸葛亮的弟子吧!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897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先秦兵法就一直在說,兵法不是單純管理軍隊的手段,而是政治的延伸。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就是「軍政之書」。 諸葛亮思想的根本,來自於道家黃老所衍生出的法家。 而不論人們對他遺留下的這些作品,命名為什麼,你都會發現,這絕對是一套「阿斗教材」。
諸葛亮的兵法是有流傳下來的,但並非全篇。 陳壽幫諸葛亮整理的「諸葛氏集」,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裡面就有《兵要》跟《軍令》。 唐代的《通典》與宋代的《太平御覽》,也都有部分輯錄。 先看這個。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李靖接著說明其他軍中雜項規定。 兵部十五篇,目前才看完兩篇。 應該還是要整理一下心得。 李靖以雜編隊為單位,並不像我們熟知的獨立兵種擺陣。要說起來,或許就是他在各種地形跟異族戰爭的心得。 中國內戰其實講規矩的,隋唐時期,邀戰免戰單挑這些行為依然流行。
法制篇的最後了,老實說我也沒甚麼興趣。不過有趣的東西往往藏在無趣的地方。這裡也是看大唐衛公李靖表演,來了。 古時候善於帶兵的將軍,手下有十個士兵,一定要殺三個。 次一等的,十個也要殺一個。 WTF,當兵果然不是人幹的活。
箭有多少威力,取決於你的弓。 弓有多強,取決於你本身的力量。 神色不動,調和氣息與肢體,統一心志,就是射箭的基本體式。 不用害怕弓太軟,只要能遵從基本,箭就射得遠。 不用怕力氣不夠,只要能遵從基本,自然就拉得開。
從先秦兵法就一直在說,兵法不是單純管理軍隊的手段,而是政治的延伸。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就是「軍政之書」。 諸葛亮思想的根本,來自於道家黃老所衍生出的法家。 而不論人們對他遺留下的這些作品,命名為什麼,你都會發現,這絕對是一套「阿斗教材」。
諸葛亮的兵法是有流傳下來的,但並非全篇。 陳壽幫諸葛亮整理的「諸葛氏集」,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裡面就有《兵要》跟《軍令》。 唐代的《通典》與宋代的《太平御覽》,也都有部分輯錄。 先看這個。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李靖接著說明其他軍中雜項規定。 兵部十五篇,目前才看完兩篇。 應該還是要整理一下心得。 李靖以雜編隊為單位,並不像我們熟知的獨立兵種擺陣。要說起來,或許就是他在各種地形跟異族戰爭的心得。 中國內戰其實講規矩的,隋唐時期,邀戰免戰單挑這些行為依然流行。
法制篇的最後了,老實說我也沒甚麼興趣。不過有趣的東西往往藏在無趣的地方。這裡也是看大唐衛公李靖表演,來了。 古時候善於帶兵的將軍,手下有十個士兵,一定要殺三個。 次一等的,十個也要殺一個。 WTF,當兵果然不是人幹的活。
箭有多少威力,取決於你的弓。 弓有多強,取決於你本身的力量。 神色不動,調和氣息與肢體,統一心志,就是射箭的基本體式。 不用害怕弓太軟,只要能遵從基本,箭就射得遠。 不用怕力氣不夠,只要能遵從基本,自然就拉得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人生中,遇到不同層次的人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陷入爭辯之中,但是《道德經》卻提醒我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花時間去和他人爭辯。 諸葛亮是個善於辯論的智者,但他卻認為“大辯不辯”。這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面對一些人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此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曆元年(西元766)詠懷諸葛亮而作的五言絶句,篇名是《八陣圖》。杜甫對諸葛亮素懷敬意,多次在詩作吟詠他的事蹟。比如在《蜀相》說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古被視為諸葛亮一生事功的定評...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左 傳 【曹劌論戰】     齊伐魯,魯莊公應戰。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問魯莊公憑何應戰,莊公認為他把好衣服與他人分享,曹劌說這是不普遍的小惠。莊公又說祭祀品不多,以真誠祭祀神明,曹劌說這不能獲得神明的信任。最後莊公說,對於訟案一定盡心盡力,曹劌說這是忠誠的表現,可以出戰了。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人生中,遇到不同層次的人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陷入爭辯之中,但是《道德經》卻提醒我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花時間去和他人爭辯。 諸葛亮是個善於辯論的智者,但他卻認為“大辯不辯”。這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面對一些人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此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曆元年(西元766)詠懷諸葛亮而作的五言絶句,篇名是《八陣圖》。杜甫對諸葛亮素懷敬意,多次在詩作吟詠他的事蹟。比如在《蜀相》說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古被視為諸葛亮一生事功的定評...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左 傳 【曹劌論戰】     齊伐魯,魯莊公應戰。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問魯莊公憑何應戰,莊公認為他把好衣服與他人分享,曹劌說這是不普遍的小惠。莊公又說祭祀品不多,以真誠祭祀神明,曹劌說這不能獲得神明的信任。最後莊公說,對於訟案一定盡心盡力,曹劌說這是忠誠的表現,可以出戰了。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