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心態決定我們的幸福程度,無論是積極向前,或是緩步前進,都是人生的累積;
無論是安靜沉思,或是歡笑高歌,都是生活的豐富多元情韻。
美好無所不在,戴著「發現善意」的濾鏡,你就能把美好拓印在日常的扉頁裡。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p.78
猶記得三年多前,因為彰商林淑文老師的邀請,開始加入了她所帶領的《原子習慣》/《心之勇士》讀書會,這也是我在學校創立跨領域社群的開端。
林淑文老師透過一次次精彩的課程引導,開啟了敝校的學習地圖。我們也由原本的小型讀書會,開始了邀請校外優秀講師蒞校演講的風氣。淑文老師在課程中分享過劉軒老師推廣的「感恩日記」書寫,當時心想:「我自己是社群創辦人,應該由我開始帶領這個風氣!」因為這個想法,所以從去年5月26日開啟了感恩日記的書寫,至今日滿310天。
最近閱讀至《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養成每日紀錄美好小事的習慣,知足又快樂」這個單元,真是心有戚戚焉,透過將近一年的感恩日記書寫實踐及練習,現在幾乎每天都活在幸福感恩的節奏中,即使遇見不愉快,也能很快轉化成美好的養分。
在這個單元,怡慧老師運用《原子習慣》的法則,建議可以用四步驟來建立發現美好事物的習慣:
1. 提示
先建立身分認同,相信「我就是這種人」,如果以我自己的例子,那我就要跟自己說:「我就是『書寫感恩日記』的人」。
幫自己貼上標籤,它就會讓我開始刻意留意平時比較容易忽略,以及倏忽即逝的人際互動,因為每日的書寫,提醒自己改變思考迴路—正向思維。
2. 渴望
怡慧老師在這部分運用的是群體效應,號召一群人一起共襄盛舉。在書寫感恩日記之初,確實有朋友一起跟我寫了100天,但目前還待推動風氣,繼續努力中。
這部分怡慧老師還分享了習慣堆疊(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執行新的習慣),例如:在晨起冥想之後紀錄美好的三件小事,或是在睡前冥想之後書寫美好的三件小事,讓它成為開啟工作的儀式,或是進入今日工作的反思。
3. 簡單
《原子習慣》作者運用兩分鐘法則來讓我們自己拒絕從事這件事的機率變低,所以,要把一件事的執行門檻降低,該重視的是願意去做的行動,而不是短暫的絢麗成果。
4. 獎賞
怡慧老師認為每天記錄的美好小事,等於每天都在累積「快樂」存摺,每天存一點幸福感,時間一久,就會像滾雪球一班,讓自己的人生豐盛盈美,遇到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就能領出支應。
這本書是怡慧老師在研讀《原子習慣》一書之後,運用原子習慣法則落實在生活中的具體實踐之旅。雖說我的學習之旅也是從《原子習慣》開始,然而這本書以更淺近的生活實例讓我有更清楚的實踐目標。
例如:從不運動到運動者,怡慧老師分享了她是怎麼從不運動到建立運動的習慣,這對也不運動的我產生了很大的惕勵效果。目前我也參加了運動社群,開始給自己貼上「我是愛運動者」的標籤。
還有希望自己成為晨型人,我參加了「豐盛早鳥讀書會」,幫自己貼上「我是晨型人」的標籤,運用群體的力量,讓行動變得簡單易行。如果你還在為建立習慣覺得困擾難行,推薦你一定要好好的研讀《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這本書,定會讓你有很棒的實踐法則,快速的步上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