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學習與睡眠,進階知識工作者讓大腦保持活力的3個妙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知道同樣的一組任務,先做後做其實效率會差很多嗎?
在一天的不同時刻,我們有不同的精神狀態,工作效果也會大所不同。要是時間沒有配合任務的性質,我們就會事倍功半。順應自己身體的自然,做起任務才能順順的,容易進入心流,更能事半功倍。
下面3個妙招,是我這10年來從事高強度知識工作,累積出來的心法:
  • 妙招1 - 早上做需要多問為什麼的任務:我每天醒來時大腦非常活躍。此時,我就會處理例如讀學術文章,寫作,評論等等,需要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的工作。從醒來到早上的十一點,我都會優先做這類需要多問為什麼的工作。
  • 妙招2 - 下午做需要多問怎麼做的任務:下午時段,我的頭腦開始變得疲乏。這時候,我優先做可以看到進度看到產出的工作。寫計畫,做投影片,寫報告等等,可以看到進展的工作,都很適合下午做。 能夠馬上看到進展,感受到on schedule是重點。
  • 妙招3 - 學點東西後馬上睡個小覺:近年的研究發現,睡眠對於記憶有著顯著的影響。學習新知識後馬上休息,相較於保持清醒的狀態,記憶效果更佳。因此,當我想東西想得夠狠,會想睡覺,那就到表真的有讀到點了。
你的狀況跟我一樣嗎?歡迎與大家分享你讓大腦保持活力的秘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7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Obsidian + Random 外掛 = 創意永動機! Obsidian不僅是個知識管理神器,更是一個創意永動機! 試試下面五個步驟,來激起知識火花吧! 步驟1 - 利用搜尋功能找到相關筆記:例如輸入關鍵字「寫作」,搜尋欄立刻顯示出Obsidian筆記庫中所有與寫作相關的筆記。 步驟2 - 運用
以前總覺得心理學沒有科學根據,但現在做工作承擔夠多責任,就知道心理學是真的很實用的奇妙學問。 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對不同現象作出清晰描述與深入分析,我逐漸看得到「局勢」,更能幫助事情做成。 經過這4個月對心理學的學習與實踐,以下是我對心理學的3個重要體悟: 體悟1 - 看見事物的多重面
你有試過用自言自語來寫作嗎? 自言自語其實是一種很特別的方式,讓我們探索思維的奧妙,享受創作過程。 而且現在有GPT4,整理自言自語超級方便 過去:自言自語--> 寫作技巧不到位 --> 一堆廢文 現在:自言自語-->GPT4重新表達--> 一堆有用的草稿 GPT4雖然可以給我們很多草稿,但是如何把
Obsidian Sync真的提供了完美跨裝置使用Obsidian的無縫同步體驗! 購買Obsidian官方的同步功能真得非常划算!它能讓我不費吹灰之力在iPhone、iPad以及MacBook Air同步筆記。這邊寫一下,那邊就同步。 下面是我目前讓iPhone, iPad與MacBook Air
在知識寫作的過程中,你會選擇「重組」還是「湧現」呢? 重組:組合的東西之間不需要有關聯 湧現:組合的東西形成一個更大的總體 構思管理可說是一門藝術,透過文獻導覽與原子短文,我們能夠重新組織想法並激發新的創意。 下面是我體會到,關於重組與湧現的兩個大發現 發現1 - 重組與湧現的差異:重組型的想法不依
我從2023年年初開始系統學習心理學,到現在已經100天。 其中收穫最大的,是發現心理學不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套自我對話的工具,幫助我心想事成。 生活中,我們以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習慣與想法。當心情不好、無法走出困境時,或許正是因為我們無法釋懷某些事物,造成事情無法如願。借助心理學的方法,我們能更有效
Obsidian + Random 外掛 = 創意永動機! Obsidian不僅是個知識管理神器,更是一個創意永動機! 試試下面五個步驟,來激起知識火花吧! 步驟1 - 利用搜尋功能找到相關筆記:例如輸入關鍵字「寫作」,搜尋欄立刻顯示出Obsidian筆記庫中所有與寫作相關的筆記。 步驟2 - 運用
以前總覺得心理學沒有科學根據,但現在做工作承擔夠多責任,就知道心理學是真的很實用的奇妙學問。 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對不同現象作出清晰描述與深入分析,我逐漸看得到「局勢」,更能幫助事情做成。 經過這4個月對心理學的學習與實踐,以下是我對心理學的3個重要體悟: 體悟1 - 看見事物的多重面
你有試過用自言自語來寫作嗎? 自言自語其實是一種很特別的方式,讓我們探索思維的奧妙,享受創作過程。 而且現在有GPT4,整理自言自語超級方便 過去:自言自語--> 寫作技巧不到位 --> 一堆廢文 現在:自言自語-->GPT4重新表達--> 一堆有用的草稿 GPT4雖然可以給我們很多草稿,但是如何把
Obsidian Sync真的提供了完美跨裝置使用Obsidian的無縫同步體驗! 購買Obsidian官方的同步功能真得非常划算!它能讓我不費吹灰之力在iPhone、iPad以及MacBook Air同步筆記。這邊寫一下,那邊就同步。 下面是我目前讓iPhone, iPad與MacBook Air
在知識寫作的過程中,你會選擇「重組」還是「湧現」呢? 重組:組合的東西之間不需要有關聯 湧現:組合的東西形成一個更大的總體 構思管理可說是一門藝術,透過文獻導覽與原子短文,我們能夠重新組織想法並激發新的創意。 下面是我體會到,關於重組與湧現的兩個大發現 發現1 - 重組與湧現的差異:重組型的想法不依
我從2023年年初開始系統學習心理學,到現在已經100天。 其中收穫最大的,是發現心理學不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套自我對話的工具,幫助我心想事成。 生活中,我們以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習慣與想法。當心情不好、無法走出困境時,或許正是因為我們無法釋懷某些事物,造成事情無法如願。借助心理學的方法,我們能更有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睡得好,大腦才會靈活,事情處理得快、錯誤也變少,記得的東西還能更牢靠。每天固定幾點睡、幾點起,準備舒適的床、保持房間安靜,加上睡前不滑手機,這些小改變就能讓身心都更輕鬆,生活效率自然跟著提升。
工作記憶就像腦袋的辦公桌,空間有限,一次只能放 4 到 7 件東西。所以,如果想學得更好,可以分批學、用圖表幫忙,或者多複習幾次。其實知道記憶有限後,就能對「忘記」多點包容,因為這是大腦正常的運作。
Thumbnail
改善能量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透過七個能量管理技巧,包括確定高能量時段、分段進行工作、注重休息、避免無意義的加班、減少完美主義、工作流程SOP化、提升自身能量容許值,在不僅提高個人效能的同時,也能夠在團隊中產生協同的效應。
Thumbnail
昨日腦中思緒凌亂,花了些時間將腦中的目標記錄下來,感覺清晰了許多,也讓目標重新聚焦得更仔細;同時,昨天將睡覺時間提早了兩個小時,讓睡眠時間提升到9個小時,才突然驚覺,原來思緒凌亂的原因,除了腦中目標太多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跨年熬夜太久的關係,導致思緒紊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睡得好,大腦才會靈活,事情處理得快、錯誤也變少,記得的東西還能更牢靠。每天固定幾點睡、幾點起,準備舒適的床、保持房間安靜,加上睡前不滑手機,這些小改變就能讓身心都更輕鬆,生活效率自然跟著提升。
工作記憶就像腦袋的辦公桌,空間有限,一次只能放 4 到 7 件東西。所以,如果想學得更好,可以分批學、用圖表幫忙,或者多複習幾次。其實知道記憶有限後,就能對「忘記」多點包容,因為這是大腦正常的運作。
Thumbnail
改善能量管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透過七個能量管理技巧,包括確定高能量時段、分段進行工作、注重休息、避免無意義的加班、減少完美主義、工作流程SOP化、提升自身能量容許值,在不僅提高個人效能的同時,也能夠在團隊中產生協同的效應。
Thumbnail
昨日腦中思緒凌亂,花了些時間將腦中的目標記錄下來,感覺清晰了許多,也讓目標重新聚焦得更仔細;同時,昨天將睡覺時間提早了兩個小時,讓睡眠時間提升到9個小時,才突然驚覺,原來思緒凌亂的原因,除了腦中目標太多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跨年熬夜太久的關係,導致思緒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