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國際不打小孩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誰不是被打大的?」
但,打真的有效嗎?
通常,我們都只記得被打。
大多數的時候,不記得,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大多數的時候,更不知道,要怎麼把事情做對。
󠀠
在1998年4月30日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發起「Spank Out Day」。
台灣在2006年呼應此運動,由長期推動反體罰的人本教育基金會以『打造愛的家 我不打小孩』為號召。
本運動之核心精神,「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
󠀠
體罰除了無法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更無法同理孩子的困境和心情。我相信,身為父母,都不願去傷害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養的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壓力和挫折,要「不打不罵」真的很不容易。
󠀠
我們都知道,爸爸媽媽的愛和包容,才是真正改變孩子的方法。
󠀠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人本教育基金會所提供的五個方法(Give Me 5)。先讓自己踩煞車,才能夠更平心靜氣,去看見孩子的需求,好好的教育孩子。
󠀠
1. 「停」止體罰:
腦科學告訴我們,體罰不僅會打傷身體,更會打壞大腦。曾受到嚴重體罰者的腦部的前額葉皮質部份,(右)前額葉皮質(內側部)」體積平均縮小19.1%,(左)前額葉皮質(背外側部)」的體積縮小14.5%。所以受體罰者,在控制情感或思考、或衝動控制能力會下降。如果曾受到言語暴力,會導致『初級聽覺皮質』腫大,有可能會誤解或扭曲他人所表達的意思。
󠀠
2. 「看」見需求:
孩子的每一個問題行為背後,都有一個需求需要被你看見。當我們有能力越過行為表象時,才有能力從根本解決問題。例如:當孩子說:「我不知道」,也許孩子是擔心你的反應。
󠀠
3. 「聽」懂對方:
當我們真心想要理解孩子時,心裡會想著「你怎麼了呢?」而不是「你為什麼這樣!」例如:當孩子不願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時,我們心裡通常會想「你怎麼那麼自私」。請練習不要被這個想法給影響和控制。先覺察自己內心怎麼看待孩子的行為。之後以好奇取代質問,你可以說:「怎麼了?要說說看嗎?」最後以接納取代反對,你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我以前都不知道。」
󠀠
4. 「說」出心聲:
其實每一個責罵的背後,都是一個擔心。其實,爸爸媽媽可以說出內心的擔心,我們和孩子才不會停留在表面的爭執。例如:孩子把腳踏車騎到馬路上。我們會罵孩子,是出自我們擔心孩子危險受傷。但孩子可能沒意識到危險,只是太過興奮好玩。這時,我們除了說出擔心與期望之外,也可以和孩子討論做法。「你很喜歡騎車,你騎車的時候好開心。但我也擔心你騎到馬路上會被車子撞,擔心你的危險。我們一起來研究看看,在哪裡騎車你會又開心又安全。」
󠀠
5. 「愛」好愛滿:
不打不罵並非只是希望爸媽管好自己的手或嘴,關鍵在於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請爸媽要好好愛自己。例如每週「單純為自己」做一件開心的事,暫時將自己抽身。天不會塌下來的啦,請放心~~
󠀠
🥰󠀠邀請大家一起響應,#人本教育基金會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活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媽媽的她,相當注重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她不只會親手幫孩子們做早餐和晚餐外,下班後還會撥空陪孩子們寫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著,她會在餐桌上,繼續整理公司要的資料,或是寫碩班的作業。忙到十二點或一點才睡,是常態。心理師問她:「你怎麼看你正在做的這些事呢?」她尷尬的笑著說:「別人都說我做很多,而且做的很好
當孩子做一件不好的事, 被罵成了他贏得關注的方法。 對他而言,被罵就像是你給他糖吃。 如果我們希望改變孩子的行為, 可以在他有好的表現時關注他。 意思是,當他有做好的行為時,可以稱讚他。
心理師提議幫他開燈, 讓他看清楚人生的牢。
有天上課,老師發現小麗怎麼都坐不住,屁股一直動來動去。原先老師以為小麗在搞怪,為吸引老師和大家的注意。老師有提醒小麗要坐好,怎知,小麗還是照樣一直動。下課休息時間,老師發現小麗走路的姿勢有點奇怪。老師把小麗叫來問:「怎麼了?有發生什麼事嗎?老師發現你今天上課很不專心,走路姿勢也有點奇怪。」小麗把頭瞥
大腦的原廠設定是,當你說「不要」時,大腦會聽成「要」。所以,最好的說法是,說出你期待對方做的事。
「只能靠自己」,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出的信念。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自己一肩扛下。不信任任何人,更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直到身心都出了狀況,他們都還是會責怪自己,怪自己沒能力、不夠好。當我問她:「你心疼你自己嗎?」她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心疼自己?」從來都沒有人心疼過她,怎麼能夠要求她學會心疼
身為媽媽的她,相當注重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她不只會親手幫孩子們做早餐和晚餐外,下班後還會撥空陪孩子們寫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著,她會在餐桌上,繼續整理公司要的資料,或是寫碩班的作業。忙到十二點或一點才睡,是常態。心理師問她:「你怎麼看你正在做的這些事呢?」她尷尬的笑著說:「別人都說我做很多,而且做的很好
當孩子做一件不好的事, 被罵成了他贏得關注的方法。 對他而言,被罵就像是你給他糖吃。 如果我們希望改變孩子的行為, 可以在他有好的表現時關注他。 意思是,當他有做好的行為時,可以稱讚他。
心理師提議幫他開燈, 讓他看清楚人生的牢。
有天上課,老師發現小麗怎麼都坐不住,屁股一直動來動去。原先老師以為小麗在搞怪,為吸引老師和大家的注意。老師有提醒小麗要坐好,怎知,小麗還是照樣一直動。下課休息時間,老師發現小麗走路的姿勢有點奇怪。老師把小麗叫來問:「怎麼了?有發生什麼事嗎?老師發現你今天上課很不專心,走路姿勢也有點奇怪。」小麗把頭瞥
大腦的原廠設定是,當你說「不要」時,大腦會聽成「要」。所以,最好的說法是,說出你期待對方做的事。
「只能靠自己」,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出的信念。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或困難,都自己一肩扛下。不信任任何人,更不知道如何對外求助。直到身心都出了狀況,他們都還是會責怪自己,怪自己沒能力、不夠好。當我問她:「你心疼你自己嗎?」她回答說:「我不知道怎麼心疼自己?」從來都沒有人心疼過她,怎麼能夠要求她學會心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我挺喜歡這個翻譯的。"spank"是「打屁屁」的意思,在這裡指用打屁股來懲罰小孩。所以比起「拒絕體罰日」這樣比較嚴肅生硬的名稱,「不打屁屁日」應該是更加貼切生動,不打小孩日算是介於兩者之間,保留了那個生動直接的意思,說的時候可能也比較不會難為情。
Thumbnail
  4 月 30 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天空如同一面巨大的畫布,早上風和日麗,陽光溫暖地灑在大地上,仿佛在為這個特殊的日子歡呼;然而,下午卻狂風驟雨,天空陰沉,仿佛在訴說著什麼。   在這個日子裡,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受到傷害的孩子們。他們或許因為一時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我挺喜歡這個翻譯的。"spank"是「打屁屁」的意思,在這裡指用打屁股來懲罰小孩。所以比起「拒絕體罰日」這樣比較嚴肅生硬的名稱,「不打屁屁日」應該是更加貼切生動,不打小孩日算是介於兩者之間,保留了那個生動直接的意思,說的時候可能也比較不會難為情。
Thumbnail
  4 月 30 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天空如同一面巨大的畫布,早上風和日麗,陽光溫暖地灑在大地上,仿佛在為這個特殊的日子歡呼;然而,下午卻狂風驟雨,天空陰沉,仿佛在訴說著什麼。   在這個日子裡,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受到傷害的孩子們。他們或許因為一時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